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建议

Chin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Magazine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建议文/姜毓君【摘要】本文解析了目前我国乳品安全现状及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和行业为乳品安全所做的大量工作。

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乳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乳品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已接近100%。

然而从国内外情况来看,乳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分析近年国外频发的乳品安全事件可知,乳品质量安全控制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全行业坚持不懈的努力。

提升乳品质量与安全须从原料乳、加工过程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提振消费者信心。

【关键词】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产业发展乳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业发展迅速。

我国奶牛存栏数量从1978年的 47.5万头增加至2014年的1499万头,原奶产量由97.1万吨增加至3841万吨[1]。

2016年,全国奶类产量3712万吨、乳品产量2993万吨,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2]。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业遭受了巨大损失,消费市场受到严重打击,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国家相关部门为了保障乳品质量安全、重塑消费者信心、维护乳业健康发展,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各种措施对企业进行整顿,并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为了重振中国乳业,10年来各级政府、科技界、行业企业和媒体共同努力,力促乳业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和产业升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3],对奶源基地建设、乳品加工流通、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消费者引导等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25年实现奶业全面振兴、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0年间,中国乳业迎着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各方面的挑战,如今被进一步提上振兴战略,再度吸引各界目光。

本文在解析目前我国乳品质量安全与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1.政府出台严格监管措施2008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为切实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完善乳品行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及规范举措,先后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等20余项法规制度,要求监从奶站建设和奶源控制入手,严格规范乳品质量安全,并对乳品生产销售的各环节进行严密监管,使奶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

200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4]颁布,并于同年6月1日正式施行[12]。

2010年3月,我国卫生部颁布了一系列包括《生乳》(GB19301-2010)[5]和《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6]在内的66项新的国家标准,包含生乳、各种乳品产品标准、检测标准等。

产品标准中从宏量营养素到微量营养素都做出明确规定,达到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或其他乳业发达国家同一标准。

2013年3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将质检、工商、食药、卫生相关职责整合,由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执法模式由多头变为集中,强化和落实了监管责任,有利于实现全程无缝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整体效能。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结束了之前“九龙治水”的局面,代表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开端。

2013年6月16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7]。

为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措施,把全面提高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5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5年10月1日起执行[8]。

此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力度极大,新法规将原法规中104条内容扩充至154条。

其中第八章“监督管理”部分,也Chin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Magazine由原来的8条( 第七十六条至第八十三条) 修订为13条( 第一百零九条至第一百二十一条) 内容,更加详细地规定了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监督管理的重点。

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第八十一条也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

2016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宣布进一步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对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实行月月抽检。

2016年6月8日,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了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新政”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9],该办法对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实施统一的注册管理,并定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截至 2018年6月5日,共有1156个配方通过注册。

2017年初,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食药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10]。

规划指出,将强化优质奶源建设、加大对乳品加工企业的监督。

这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奶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从源头进行监管,全面打造国产乳品品牌,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推动乳品工业发展。

2018年,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的颁布,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将进一步从保障安全向提升品质的方向发展。

2.企业加强自我质量安全监管近年来,我国乳品行业充分认识到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从源头抓起。

一方面纷纷自建规模性牧场,严格控制原料乳的质量,自觉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检测、召回和质量安全自查自纠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检测实验室、研发中心与可追溯平台,加大乳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科技投入,确保乳品质量与安全。

近年来,作为我国乳品加工企业典型代表的伊利、蒙牛、光明、飞鹤、三元和完达山等乳品企业纷纷从奶源控制、过程控制和质量安全认证入手,强化对乳品的质量安全控制。

据报道,伊利乳业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覆盖80多个检验单元,率先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测、分析、把控、预防。

飞鹤乳业打造了婴幼儿奶粉行业完整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到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乃至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使得奶粉生产的上、中、下游紧密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全链条可控。

完达山乳业采用“养殖与加工一体化”的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加工工艺均按照药品GMP标准设计,严控生产流程。

3.我国乳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经过政府和企业的多年努力,我国的原料乳质量与安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牧场的养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6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3%,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

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80%以上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2018年,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的颁布,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将进一步从保障安全向提升品质的方向发展。

车。

2016年奶业20强(D20)企业自建牧场荷斯坦奶牛存栏168万头,占全国荷斯坦奶牛存栏总量的24%。

我国生鲜乳质量显著提升,全年抽检生鲜乳样品2.6万批次,现场检查奶站1.1万个(次)和运输车0.82万辆(次),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2]。

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乳品的质量显著提高。

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2016年,乳品抽检合格率99.5%,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8.7%,比201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2018年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2017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通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共组织抽检了23.33万批次样品,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和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乳品合格率为99.2%、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9.5%,为抽检的全部食品中合格率最高品类。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三聚氰胺”,相关部门已连续9年“零”检出;抽检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中向好[11]。

2018年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2018年1月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情况的通告》,通告指出:2018年1月,监管部门组织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231批次,被抽检样品所检项目全部合格,未检出不合格样品[12]。

经过政府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乳粉产业近五年重新进入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近五年无一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18年5月,国内108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全部接受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体系检查,标志着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工作基本完成[13]。

从乳品抽检和生产企业体系检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奶业全面振兴已迈出新的步伐。

国外乳品安全事件频发这几年,由于我国政府及行业的努力,我国乳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影响我国乳业安全的事件极少发生。

与之相比,“洋品牌”的乳品却屡屡出现安全事件。

2013年8月2日,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进一步加强新西兰输华乳品的检验监管[14]。

2017年12月2日,法国卫生部发布公报,因疑似导致沙门氏菌感染,有关部门紧急召回由法国乳品巨头拉克塔利斯集团生产的不同品牌共12批一段婴儿奶粉。

拉克塔利斯集团在政府重压下已先后3次召回旗下的婴幼儿奶制品,涉及销售到全球80多个国家的大量产品,损失数亿欧元,还有可能失去产品出口许可[15]。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暂停其在华注册资格。

2018年3月,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通报,荷兰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在自检中发现使用了一批疑似受到阪崎肠杆菌污染的乳清粉,导致三个品牌、五个批次的婴儿配方乳粉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风险,现已查明,欧盟通报所涉及产品中,对华出口的为Lypack生产的润贝婴儿配方乳粉(Rearing Baby)尚未进入流通领域;疑似受污染的其他批次产品没有对华出口[16]。

继荷兰受到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通报后,德国也受到了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的通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