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之思考

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之思考

现阶段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之思考
摘要:我国目前尚未出现存在阶级分化、对立与斗争的严重两极分化现象, 也不存在“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本来意义上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 当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我国避免出现严重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我国政府应该高度警惕防止全局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出现。

关键词:收入差距;两极分化;贫富差距
两极分化的理论定义
两极分化是一个阶级概念,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所阐述的两极分化主要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作为贫富两极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极为悬殊的现象, 其实质是两大阶级之间的分化、对立与斗争。

马克思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剩余价值贪得无厌的追求, 驱使着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作为贫富两极日益分离, 最终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我国现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
我国现阶段存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也存在分配不公。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从1984年开始拉大,到1988年达到2倍以上,1993年达到2.54倍,1994年进一步扩大到2.61倍,1995年、1996年有所缩小,也达到2.47倍和2.27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有人口因素、环境因素、文化教育程度因素等,1995年、1996年的差距又有所缩小。

地区收入差距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

东、中、西部收入差距,1986年为1.80:1.10:1.00,1993年扩大到2.89:1.20:1.00。

从全国贫困地区的分布状况看,全国贫困县
和贫困人口集聚在中、西部,全国592个贫困县,中部208个,西部307个,共计515个,占总数的87%。

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步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水平、教育投入、奢侈品消费等方面;而地区贫富差距自改革开放开始就已存在,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内地边远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高于西北内地;行业贫富差距扩大,体现在金融保险、证券、外资企业的员工收入相当高,尤其是迅猛发展的网络业,还有现国内一些当红影视明星的收入同样不菲,国企中电业、石油等职工待遇尤为优厚,而一般外资或普通事业单位员工的薪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

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

我国现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的原因
产生地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的经济政策,在投资、财税、外贸等方面都给予东部地区很大优惠,导致东部与中西部收入差距拉大。

此外,还有行业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等。

这些经济学意义上的收入差距相互交错,是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必然结果,当然其中也有些不合理因素,即分配不公。

需要政府等公共权力机构重视并加以妥善合理解决。

现阶段贫富差距不能称之为两极分化
从两极分化的基本涵义看, 人们常说的两极分化主要指的是一种全局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 是指作为两个极端的穷人和富人在财富占有上相差极为悬殊, 从总体上看是一种“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财富反向分布状况。

我国当前出现的收入差距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全局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穷
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全局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存在。

20 世纪60 至90 年代,占美国家庭总数1%的最富有家庭的税后收入翻了整整13 番, 而美国80%以上的普通家庭的收入呈下降趋势或停滞不前, 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 1975 年~1995 年间, 美国80%的工薪阶层的收入下降了16%, 有18%以上的拥有全日工作的美国人因收入过低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90 年代中期, 美国20%的最富有家庭的平均收入是20%最贫穷家庭平均收入的13.6 倍, 10% 的最贫穷家庭不但没有财富积累, 而且平均每个家庭负债7075美元, 属于赤贫阶层。

然而, 从总体上看,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在全国人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 是一种发展中的差距。

在高收入阶层人数增加的同时, 我国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前的2.5 亿减少到2004 年的2 600 万。

同时, 我国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由改革初期的56.7%( 1981 年) 下降到2000 年的39.2%和2003 年的37.1%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由改革初期的61.8%( 1980 年) 下降到2000 年的49.1%和2003 年的45.6%。

2002 年~2003 年,不管是我国的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 最高收入户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与最低收入户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之比都没有超过10∶1, 即使像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 我国城镇中20% 高收入户与农村中20%低收入户差距为13∶1, 但也还是小于美国13.6倍的差距。

而且, 我国拥有全日工作的人员( 主要是工薪阶层) 基本上属于中等收入阶层, 不像美国那样有18%的全日工作人员生活于贫困线以下。

此外, 随着我国政府免除农业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行, 我国广大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人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来的, 一方面是高收入阶层( 富人) 的收入不断增长而越来越富,但另一方面却并未出现低收入阶层( 穷人) 的收入不断减少而越来越穷的极端现象。

因此, 目前我国并不存在“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本来意
义上的绝对性两极分化现象。

先富政策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因为两极分化从来不是一个纯经济的等同于“贫富分化”的概念,而是指阶级、阶层的分化,不涉及贫和富的绝对标准问题。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我们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起来,并不是以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基础,也不是少数人的富有以多数人的贫穷为前提。

因此,以上各种收入差距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富裕的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决不是少数人变成剥削者,大多数人陷于贫困的两极分化。

当然,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现在的收入差距中也包含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因此,我们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发生。

邓小平说:“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会么什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

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现阶段贫富差距应该引起重视
我国现在也在实行市场经济, 也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私有经济成分。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 仍然存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仍然在起作用, 尽管其作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 但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和资本的趋利本性, 也导致当前我国社会出现了资本剥削工人的现象, 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趋势。

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健全和完善各方面制度来规范市场竞争, 加强对市场秩序和私营业主经营行为的宏观调控,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努力改善低收入困难群体的收入窘境, 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避免两极
分化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11,171,17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