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这一章主要是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问题,具体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为实现战略而采取的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后阐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与现实的经济发展联系较为密切,热点问题比较多。
这一章是历年考试的重点,2005年复习备考时应高度重视。
通过对以往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章题型以选择题、分析题为主。
本章还可能会联系实际出高分值的综合题目,复习时应特别注意联系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去思考问题。
考生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全面理解一些概念;另一方面要把握一些重点问题,如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施这一战略,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等。
在复习的时候,考生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注意。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
不要把可持续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或者生态的保护。
本章内容2005年考试大纲有较大调整,该部分原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现改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具体变动如下:新增考点:本章第一节“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包括知识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删减考点:无修订考点:第四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修改和添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战略的内涵;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其他方面只是概念准确性说法的修订。
本章新增知识点对应试题1.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 实现科技的飞跃B. 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 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 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答案]D[解析]科学发展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故选D。
2.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所遵从的“五个统筹”是:A. 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B.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C.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答案]ABCD[解析]“五个统筹”统筹就是为了兼顾,统筹就是为了整合,统筹就是为了协调。
一句话,统筹就是我们这个在近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只有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故选ABCD。
习题:一、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以及放在全部经济工作首位的是A.农业B.工业C.第三产业D.信息产业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是指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速度、结构、效益、质量四者的统一,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速度B.结构C.效益D.质量4.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A.以生产要素大量投入为中心B.主要是更加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C.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D.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是A.贯彻教育为本的思想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发展科学技术D.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二)不定项选择题1.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B.农业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国家基金积累的重要来源C.农村的发展为工业和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D.农产品是我国重要出口商品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做到A.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B.节约资源,坚持开发与合理利用并重C.正确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关系D.大力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3.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A.保持高速度增长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C.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具备的有利条件如下:A.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B.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体制保证C.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D.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6.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D.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二、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我国现阶段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关键是依靠A.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数量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C.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D.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A.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产品价格B.实行费改税C.加快农业和经济结构调整D.加强农村财务制度建设4.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是A.计划生育B.环境建设C.经济建设D.可持续发展5.我国“十五”规划确定的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发展B.结构调整C.改革开放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下面是我国不同年度各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统计表(%)产业〖〗1980年〖〗1985年〖〗1990年〖〗1994年第一产业〖〗30.1〖〗28.4 〖〗27.1 〖〗21.0第二产业〖〗48.5 〖〗43.1 〖〗41.6 〖〗47.2第三产业〖〗21.4 〖〗28.5〖〗31.3〖〗31.8该表说明1980年以来我国A.产业结构呈现优化趋势B.第一产业呈现萎缩趋势C.第二产业处于停滞状态D.第三产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7.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是A.调整经济结构B.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的转化C.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D.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二)不定项选择题1.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A.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B.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C.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D.有利于企业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机制2.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B.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们必须A.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B.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C.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D.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A.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D.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统筹规划、协调发展B.因地制宜C.发挥优势D.分工合作(三)辨析题1.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
2.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现在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再没有第二条道路。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而下降。
(四)分析题1.材料1我国每亩耕地占有农机总动力只有0.16千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机播和机收面积均不超过20%。
……在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目前改造的步伐仍然比较慢。
摘自《经济日报》日前中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而发达国家则达到70%~80%摘自《经济日报》材料2我国12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
1997年,9亿多农民消费水平还不及3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民要达到1995年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约需增加彩电1.6亿台、电冰箱1.4亿台、洗衣机1.7亿台,相当于我国目前彩电生产能力的2.8倍、电冰箱生产能力的7.2倍、洗衣机生产能力的6.8倍。
摘自1998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材料3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
1996年1月~10月份,国家财政支援农业的支出达3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高于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
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我国“九五”期间将达到40%以上。
据专家估计,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如果能提高到50%,则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4500万吨。
摘自《经济日报》材料4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摘自江泽民作的十六大报告依据以上材料,请回答问题(1)材料1说明了什么?(2)材料2说明了什么?(3)结合材料3、4,说明我国现阶段怎样才能改变农业落后的现状?2.“西部大开发”正在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学者甲:新疆的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但由于运费太高等原因,在国内打不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