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共同表现痛、吐、胀、闭和腹部体征。

2.腹痛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伴有肠鸣、腹部“气块”在腹中窜动。

体检见有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气过水音或金属音。

变为绞窄性时呈剧烈的持续性腹痛。

麻痹性肠梗阻为胀痛。

3.呕吐早期呕吐为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即吐。

后期为反流性。

呕吐频率与吐出物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

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吐出物少、多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迟、次数少、吐出物多、可为粪性。

结直肠梗阻很晚才会出现呕吐。

麻痹性肠梗阻呈溢出性呕吐。

4.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及麻痹性肠梗阻全腹性腹胀显著。

肠扭转为闭袢性肠梗阻,腹胀不均匀。

5.排便排气停止完全性肠梗阻病人多不再排便排气。

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则例外,可有少量排便。

6.体检机械性与麻痹性肠梗阻体征不同。

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逆蠕动波、有压痛。

若为绞窄性则有腹膜刺激征,可触及肿块,肠鸣音亢进等。

麻痹性肠梗阻,主要为腹膨隆,而无上述体征。

直肠指检如肿瘤所致肠梗阻可触及肠内、肠壁或肠外肿块。

7.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气分析。

单纯性肠梗阻早
期,血液、水电解质变化不明显。

病情发展、加重,有血液浓缩。

绞窄性肠梗阻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呕吐物和大便作隐血试验,阳性者考虑肠管有血运障碍。

8.x线检查常用立位腹部透视或平片。

肠梗阻发生4~6小时,肠内气体增多。

立位x线腹部透视或平片可见多数气液平面。

空肠黏膜环状皱襞可显示“鱼骨刺”状。

而回肠黏膜无此征象。

结肠显示有结肠袋形。

疑有肠套叠时应作钡灌肠摄片以协助诊断。

ct检查帮助排除肿瘤等。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饮食
肠梗阻病人应禁食,如梗阻缓解,病人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忌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

2.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连接负压,持续实行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

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发现有血性液,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缓解疼痛
在确定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后,可应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使病人腹痛得以缓解。

但不可随意应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影响观察病情。

4.呕吐的护理
呕吐时应坐起或头侧向一边,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

呕吐后给予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记录出入液量
准确记录输入的液体量,同时记录胃肠引流管的引流量、呕吐及排泄的量、尿量,并估计出汗及呼吸的排出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6.缓解腹胀
除行胃肠减压外,热敷或按摩腹部,针灸双侧足三里穴;如无绞窄性肠梗阻,也可从胃管注入石蜡油,每次20~30ml,可促进肠蠕动。

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基本溶液为葡萄糖、等渗盐水、重者尚须输给全浆或全血。

输液所需的种类和量根据呕吐情况、胃肠减压量、缺水体征、尿量、并结合血清钠、钾、虑和血气分析结果而定。

8.防治感染和毒血症
应用抗生素可以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

肠梗阻的预防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1、对患有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

3、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轻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4、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

5、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