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此由具有较高兴奋性及传导性的心肌纤维所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浦氏纤维。

(一)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血管、神经、肌肉结构,有起搏细胞及过渡细胞,此处起搏细胞冲动发放频率最高,是整个心肌活动的起步点。

(二)结间束窦结与房室结间有三条传导途径,称前、中、后结间束,前结间束又分出一房间束称:Bachamnn束,以此联接左、右心房、窦房结与房室结。

三条结间束中以前结间束最短,故在正常情况下,冲动易于先通过此束传导。

(三)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壁的后下方。

其上端与三条结间束相连,下端延续至房室束。

房室结为房室间正常传导的唯一通路。

房室连接区包括冠状窦区、房室结、房室结与房室束的连接区。

许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房室连接区的传导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四)房室束(希氏束)在房室结下部传导纤维逐渐排列呈束状,向下延续成房室束。

(五)左、右束支房室束在室间隔上部分成左、右两支,左束支下行至室间隔上、中1/3交界处分成两组纤维,分别称为前上及后下分支。

前上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的前半部及左心室前侧壁。

后下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后半部及左心室膈壁。

右束支较左束支细小,沿室间隔右侧面走行,分布至整个右心室。

(六)浦氏纤维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成无数呈网状的传导纤维,即浦氏纤维。

其末端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就是,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但双峰间距<0.04s.(2)方向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置,在Ⅰ、Ⅱ、aVF和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V:)可以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

若P波在aVR 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3)时间正常P波时间≤0.11S.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距≥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4)电压肢体导联P波电压<0.25mV,胸导联<0.20mV.P波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提示右心房肥大。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 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

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 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 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 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 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 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窦性心律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波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窦性停搏诊断要点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窦房阻滞诊断要点(一)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二)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1.在长的PP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窦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完全一致,其后继以QRS波群形态也与窦性心搏相同;2.常无固定的配对时间(偶联间期);3.无代偿期,早搏后的PP间期等于基本心律的PP间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2.心房应激性增加,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纤颤等;3.上述的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4.伴有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

当房室交界组织同时受累时不会出现交界性逸搏,称为双结病变。

二.房性心律失常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心律诊断要点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一个与P波形态不同的P’波,起源于心房下部的P'波也可呈逆行型性;2.P'波后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PR间期>0.12秒;3.P’的形态可能一致,也可能呈多形性,这取决于心房异位节律点是单源性抑或多源性;4.当房性逸搏连续出现即形成房性逸搏心律,心率在50次/分左右。

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2.P'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可短于0.12秒;3.早期的P'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4.早期的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5.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房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2.P波频率160~220次/分,节律规整;儿童超过180次/分,婴幼儿超过230次/分;3.P波与R波之比例可为1:1,也可能为2:1,3:!等,有时可呈文氏型传导阻滞;4.PR间期>0.12秒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5.有突然发作与突然停止的历史;6.既可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人。

7.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或无效。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波形态不一,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2.PP间期不整,PR间期变不一致;3.P波频率一般>100次/分;4.每一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5.多见于冠心病与肺心病患者,罕见于健康人。

心房颤动诊断要点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2.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f波的频率450~600次/分;3.RR间期绝对不整;4.心室率一般增快,但通常<160次/分,应用洋地黄之后或慢性心房纤颤,心室率可变慢;5.长期的房颤,因心房肌肌肉纤维数量减少,f波可变得纤细面不易辨认;6.心房纤颤的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但因心室周期波动较大,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7.心房纤颤应用洋地黄过量时,可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室律可变为规整,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心室率70~100次/分,QRS时间、形态正常;后者的心室率40~60次/分,QRS波群呈宽大畸形。

心房扑动诊断要点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2.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FF间隔规整;3.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分;小儿常在300次/分以上;4.F:R比例多为2:1,故心室率一般在140~160次/分;5.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比例为2:1与4:1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1.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多提早出现,其配对时间明显不等;2.P波之间的间距相等,或者成倍数关系;3.常可出现房性融合波。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诊断要点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的QRS波群;2.逸搏之后可能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2秒,窦性P波也可能位于逸搏的S-T段或T波之上;3.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其后(RP'间期<0.20),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4.逸搏周期大约为1~1.5秒左右,各逸搏周期基本相等,差距不超过0.08秒。

小儿逸搏周期较短:1岁以内超过0.65~0.85秒;1~6岁0.75~1.3;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

5.连续出现的逸搏形成逸心搏心律,心室率40次/分左右,小儿1岁以内80~100次/分,1~6岁50~80次/分,6岁以上40~60次/分。

6.交界性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可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冠状窦性心律诊断要点1.P波呈逆传型,PI直立,II、III、aVF倒置,AVR直立,心前导联上P 波多为直立。

PR间期>0.12秒或RP>0.20秒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3.心室率一般在50次/分左右。

有人认为冠状窦性心律属于房性逸搏心律,也有人认为系交界性心律伴有第一度前向性传导阻滞。

冠状结性心律诊断要点1.P波直立型,在Ⅱ、Ⅲ、aVF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置,PR间期<0.12秒;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有人认为冠状结性心律懊于变异型的预激综合征,也有人把它划归交界性性心律的范畴。

左房心律诊断要点1.P波多呈逆行型,PⅠ、II、III、aVF、V5、V6倒置,PV1圆顶型与尖顶型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多数学者否定左房心律存在,主张划归交界性逸搏心律的范畴。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发生畸形;2.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成人PR间期<0.12,小儿≤.10秒,或与窦性PR间期相差较大),其后(RP、间期<0.20秒),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3.代偿期多完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