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 1:500 规划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测量技术设计书目录第一章引言 (4)第一节任务情况 (4)第二节技术依据 (5)第三节技术要求 (5)第二章规划竣工验收测量 (6)第一节竣工验收测量 (6)第二节隐蔽工程测量 (10)第三节注意事项 (11)第三章 GIS 数据采集及地形图数字化制图及数据入库 (12)第一节数字化地形图规格 (12)第二节质量要求 (13)第三节地形图数据规定 (13)第四章实例 (14)第五章实习总结 (15)第一章引言为进一步强化佛山市三水区城市规划测绘工作的管理制度,理顺和逐步建立、完善佛山市三水区城市规划测绘数据成果库,强化对外服务意识,提高对外服务质量,做好对外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测量是工程测量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佛山市三水区规划测绘管理规程》为了保障佛山市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的质量,确保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获取可靠的建筑工程竣工规划验收资料,依据城市规划管理规章和有关测绘技术规范进行建筑工程竣工规划验收。
第一节任务情况1.佛山市规划局三水分局委托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负责测绘任务的管理,三水分局作为行政管理方对市地理信息中心的测绘任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管。
委托协议由佛山市规划局三水分局和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另行签定。
(1)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接收测绘任务后,根据实际情况,向甲方发出规划测量任务书的同时向佛山市三水区规划测绘服务两家中标单位派发测绘任务通知书(盖市地理信息中心资料章有效),每月1 号三水分局提交上月业务情况报告。
(2)任务单派发后,测绘任务单位如发现现场有特殊情况需及时向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反映,市地理信息中心需跟进测绘任务的进展情况并作相关记录。
(3)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负责建立和完善佛山市三水区规划测绘数据成果库并协助管理。
(4)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负责规划测量服务项目的对外协调和咨询工作。
2.根据国家对测绘工作的要求,测绘单位需与甲方签定测绘合同,合同必须列明测绘任务的委托方与受托方的权利与责任。
(1)测绘工作需以主动、热情、迅速为宗旨。
测绘单位接收测绘任务通知书以后,须在12 小时内联系甲方(12 小时内至少联系1 次; 24 小时内至少联系2 次),36 小时内与甲方至少3 次未联系上的,退回测绘任务通知书,否则延误时间计入测绘单位工期。
(2)为加强和规范三水区城市规划测绘工作的管理,测绘任务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必须签定测绘合同。
放线任务如超出规划要求的 4 个点数,双方经过协商后,须将有关内容以及所需费用于测绘合同内列明。
(3)根据三水分局的管理要求,现驻点在分局的两家中标测绘单位的业务联络员于2008 年3 月1 日前撤离。
第二节技术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1)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6.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7. 《工厂竣工现状总图编绘与实测规程》 JBJ21-90;8.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10.《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1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2—95)12.《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1003—95)13.《佛山市1:500 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第三节技术要求各等级GPS 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表1各等级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测量中误差规定如下: σ ≤√a 2+(bd 2)式中:σ --为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 —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系数(1×10 -6 );d --为相邻点间距离(km)。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注:当边长小于200m 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
(1)网络RTK (GZCORS )测设的控制点须进行重复测量,比例不少于10%。
重测的作业要求与精度按上述规定执行,重复测量成果要求坐标点位误差在≤± 5cm 以内,高程较差在≤±8cm 以内。
(2)网络 RTK (GZCORS )测量时必须有不少于 10%的已知点进行检核,确保测量的可靠性。
(3)网络RTK(GZCORS)、单基站RTK 测量,应有一定数量的已知点检测,坐标点位误差在≤±5cm 以内,高程较差在≤±8cm 以内。
(4)网络 RTK(GZCORS)和单基站 RTK 测设的控制点作为二级图根控制的起算点时边长应≥200m,在施测二级图根导线时应检测其边长和高差,边长的相对误差较差应小于1/5000 角度较差≤68 秒,检测高差的较差≤0.4 *S。
(5)网络 RTK(GZCORS)和单基站 RTK 测设的控制点不作为二级图根控制的起算点时,应检测其边长、角度和高差,边长的相对误差较差应小于1/4000,角度较差≤68 秒,检测高差的较差≤0.4 *S。
第二章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第一节竣工验收测量1.作业流程收集控制点成果、竣工地形图等资料外业测量建筑物房角点坐标及首层地台标高内业展点编辑成图质量检查及评定2.一般规定(1)竣工测量应采用佛山市独立坐标系统及珠江高程系统,图幅规格、分幅和编号方法应与佛山市1:500 比例尺地形图规格、分幅和编号方法一致。
(2)竣工测量采用的比例尺为 1:500,必须采用全野外数字化采集,最后成果数据为“.dwg”格式。
(3)竣工测量的范围为竣工建(构)筑物及其周边30 至50 米范围内的地形。
(4)竣工图须标注竣工建(构)筑物外围特征点坐标,坐标标注图层名为jgzb,图层颜色为红色。
(5)竣工测量必须在要求的工作日内完成,不得拖延,不得擅自更改、编造竣工资料。
3.竣工测量内容的要求(1)各类竣工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如实反映示其位置、形状、结构和性质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不可舍去;房屋内部天井要区分表示。
房屋(包括其它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当建筑物首层架空时,应实测建筑物主体最外围轮廓并以实线表示,相应其附属构筑物如阳台等以虚线表示。
当建筑物首层墙体为玻璃墙等非常规建筑材料时,外轮廓以实线表示,分间(层)线以虚线表示。
(3)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1.5 米,宽度大于0.5 米的应在图中表示;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0.5 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0.5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4)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水运的航行标志,河流和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
(5)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应在图上每隔 8 至 10 米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
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6)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用虚线表示,垂直的挡土墙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 8 符号。
(7)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8)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应表示,不能省略。
市区道路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9)跨越河流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
码头应实测轮廓线,有专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无名称者注“码头”,码头上的建筑应实测并以相应符号表示。
(10)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应分别表示。
电力线、电信线应连线,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11)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地下管线检修井应测绘表示。
(12)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13)管线竣工测量的其它要求参见《佛山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
(14)各种斜坡、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 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 1/2 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 时,可不表示。
(15)竣工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对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
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16)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等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17)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
(18)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 或缩小1/3 表示。
(19)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20)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 表示。
(21)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22)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