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理论建构

第四章 理论建构

第四章 理论建构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
主要内容
理论概述 理论的构成要素 概念的建构方法 命题的建构方法 假设的建构方法
学习目标
了解理论的目的、层次和建构过程,掌握
理论的判断标准 理解并掌握什么是概念、变量、命题和假 设,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掌握概念、假设和命题的建构方法 掌握判断假设好坏的三个条件和四个准则 理解核心假设和辅助假设,掌握假设分析 的方法
变量的影响; ⑵建立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间的关联; ⑶描述自变量、中介变量与因变量的反应 关系。
⑴影响影子长度的因素有: 电筒与物体间距离 电筒的角度 物体的高度 物体的透明度 周围的光照强度 物体的位置 物体的宽度 ⑵要观察及测量的因素有: 影子的宽度 影子的光暗度 影子的面积 影子的长度 ⑶保持不变的因素: 还有一样因素要考虑,这就是在探究过 程中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来进行一 个合理的比较实验。除了选取的可 变变因外,其余会影响影子的因素 一定要不变,才可以判断影子的长 度是由电筒与对象之间的距离引致 。不变的因素包括: 周围的光照强度 电筒的角度 物体的位置
选取因素:车轮尺寸大小
假设:增加车轮尺寸时,车速便会减少
假设的陈述方式
条件式陈述(If-Then)
差异式陈述 :“A不同,B也不同” 函数式陈述 :“A是B的函数,A=f(B)”
统计式陈述 :如果ρ是压力与工作满足感的
共变量,我们可以假设:
H0:ρ=0 H1:ρ>0
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I
个案式解释:
意图只是在于能够完全地解释某个案例。 比如,某个电视企业经营业绩不高,是因
为:⑴张总经理太年轻,没有经验;⑵碰 上了黑白电视市场不好;⑶企业1号生产线 出故障了;⑷企业生产工厂选址错误;⑸ 市场营销人员不足;⑹企业工人懒惰等等。 有了以上原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营业 绩不好了。



垄断市场,然后有一个竞争者进入该市场,这两个竞争者将 在上述假定下不断调整自己的产(销)量,最终终于达到有 确切解答的厂商均衡和市场均衡(各为市场总需求的三分之 一)。 辅助假设:即假定部分,也是核心假设成立的前提和条件: ⑴两个生产者,A公司和B公司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⑵产品的生产成本为零(或相同成本)。 ⑶两家公司分享市场,总需求是线性的。 ⑷每家公司都确切只是总需求是怎样的,知道总需求曲线上 的每一个点。 ⑸每一方都根据对手采取的行动,并假定对手会继续这样行 事,来做出自己的决策。 ⑹两家公司都通过调整产量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
从事实到理论
理论
概念
对象和事件观察(现实)
抽象程度
命题
概念、命题、推理与理论
概念 命题 概念
推理
理论
命题
理论建构的过程
从观察到概括
经验概括(empirical generalizations),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
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 的一般性阐述。如,“调查结果表明,具有某种特征差异的 个体(群体),其在某方面的行为也会有差异”
上述各种定义表明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
特征:
⑴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⑵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⑶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理论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
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
解释的形式
因果性解释(causal explanation):建立因果关系的三个
条件——时间顺序、关联、排除掉可能的替代原因。 结构性解释(structural explanation):研究者使用一 组相互关联的假定、概念和关系,进行结构性解释,其 重点是明确指出形成这个互相牵连整体的基本部分,结 构性解释通常以隐喻或模拟代替因果陈述。结构性解释 的类型包括:网络理论(network theory)及功能论。 诠释性解释(interpretive explanation):目的是促进 了解。研究者以特定社会脉络,来发现某项事件或作法 的意义,由于每个人的行动决策都受到其主观世界观的 影响,所以研究者必须去分辨个人的推理模式与看事物 的观点。
⑴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 ⑵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
⑶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⑴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好——范围;
⑵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好——效果(精度); ⑶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好——效率(节俭)。
这三条标准可能会有冲突,因此,在理 论建构的时候,要综合平衡考虑这三条标 准。
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II
通则式解释,即试图解释某一类状况或事物,而
不是某个个案;更进一步地说,这种解释很“经 济”,只使用一个或少数几个解释性因素;最后, 它只能解释部分,而不是全部。 比如,⑴企业管理中,日常建立项目团队的话, 会提高管理效率;⑵国际跨国公司如果有很好的 本地化经验,经营业绩通常较好;⑶利润来源趋 向“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通常利润水平和发展 潜力较高。
家具 现实与观察:桌子 经验 小 抽象层次 涵盖面 特征 明确
概念化
科学研究中对概念的界定常常要靠定类和
操作性定义。由于某个术语的真正含义常 常是模糊的甚至是有争议的,为了研究, 科学家就赋予某个术语以意义。
譬如,为了研究社会经济地位的状况,可 以简单地把它定义为“收入”和“教育程度” 状况;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找到“社会经济 地位”的其它方面:如职业状况、银行存款、 不动产、家族血统、生活方式等等。
变量的分类
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将变量分为
自变量-引起其它变量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于其它变量变化而导致自身发
生变化的变量 中介变量-XZY 控制变量 -干扰变量、无关变量 。是指它 与研究的目的无关。
变量的使用
变量的使用有三种方式: Nhomakorabea比较不同群组间之同一自变量对同一因
概念化与操作化层次
( 抽 象命 层题 次 ) ( 经 验假 层设 次 )
概念
概念
变量
变量
理论与模式
理论(theory),是对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加
以一般化的结果。 理论通常是描述事物、行动、事件内部或 它们之间的可重复观察或测量的关系。这 种可重复的关系就可以称之为模式(pattern)。 理论是模式的抽象表示,而理论则可以由 模型(model)来表示出来。
理论的构成要素
概念与变量
定义与分类
命题与假设
理论与模式
概念与变量
概念就是伴随着某特定的对象、事件、条
件或情境的一系列的意义或特性。 构念(constructs),是思维心像,构念是由 若干个较为简单的概念所组成的。 变量(variables),是可以有不同取值的概念。 变量是对概念的操作化,是将概念以某种 可测量的形式表示出来。
理论概述
什么是理论
理论的定义。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
典》的定义是:
⑴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联结的一组假设或
命题,它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 提出解释;
⑵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
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它 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
理论的特征
就是通常所说的“假说”,也就是常识性理论。
②辅助假设——“保护带”,保护“硬核”免遭反

辅助假设是保护理论(假说)得以免遭反驳的一系列命题(条
件),是在不断证伪过程中不断修订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 定”。
古诺双头垄断理论(Curnot Duopoly Theory)
核心假设:即基本理论部分(假说),开始时是一个独占者
假相关
C
A
B C
A
B
假设的建构方法
概念
假设(hypothesis)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
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 命题。 问题: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速度的变量?
要认明一些变量它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 记住要考虑植物和其生存环境的特征。
问题:什么因素会响汽车的速度?
理论的层次II
中层理论比下层理论(经验通则)抽象,
主要是在引导实证研究。是连接上层理论 和下层理论的理论,或者运作在中介层级,
例如,组织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
等。
理论的层次III
下层理论,处理的是小片断的时间、空间、
小数量的个人,相对具体、简单。下层理 论关注是对组织行为的具体方面进行解释。 这种理论有三个重要特征:
从概括到理论
在将大量的、个别的、具体的现象上升为一般性的经验概括
时,已经舍弃每个特定个案的特殊性,而集中了它们的共性 特征。而这种共性特征向我们展示了现象的某种规律。要想 对这种规律进行解释,就是在发展理论,从而形成对现象及 其背景的更为一般性的命题。
概念的建构方法
物质财富
抽象

含糊
生活用品
概念次序的建立
概念化 定类定义
操作定义
现实世界的测量
概念的功能
分类 -二分法
比较 -完全、比较、完全不 计量 -序数、比例
设模 -科学社会主义
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概念仅仅表示某类现象。比如“太
阳”、“月亮”; 另一类概念则往往包括若干子范畴、属性, 它们反映出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 模、数量、程度等方面的变异情况。 比如“性别”这一概念就包括男性和女性 两个子范畴,或者说“性别”这一概念是 由男性和女性两个“属性”所构成的。
理论的层次I
上层理论(macro-level theory),也称巨观理论、
宏观理论,或理论架构(theoretical framework)。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