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理论

国际政治理论

肯尼斯·华尔兹在1979年出版发行了他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从而拉开了国际政治学新的一页。

这本书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并且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成为该领域被征引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

华尔兹的贡献在于,首先他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引入国际政治学研究,并且建立了一套纯粹的系统理论,较之以前的学者,他的结构主义运用的更为精确,从而使得结构与系统的观念成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并为"无政府状态"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第二,华尔兹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和理论假设,是继汉斯·摩根索之后现实主义理论的大师;第三,华尔兹的研究引出了80年代国际政治学的大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如基欧汉等人,将结构理论和自由主义传统结合起来,逐渐发展出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在随后,由于制度经济学,尤其是博弈论方法的引进,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逐渐与以华尔兹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分庭抗礼。

直到90年代初,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二分天下的局面。

而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华尔兹密不可分。

本书可以大致分三部分,首先,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阐明一个符合国际政治学要求的理论应该是什么样子,并且做了大量的说明。

之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也就是结构理论的框架,并结合现实主义的假设发展出一种新的现实主义理论。

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将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国际经济、军事和国际事务管理,并且考察了结构如何在这些领域中发生变化。

本文重点在于前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区分了规律和理论,分析了将理论看作规律的集合所造成的混乱,分析了归纳法在寻找规律时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在理论建设中的局限。

他提出"我们所认识的现实本身只是长久以来在脑海中经过构建和在构建所形成的精巧的概念。

现实产生于我们对无限材料的选择和组织。

如何选取材料以及如何安排,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出归纳法所必遵守的准则。

"如果说"规律指恒定不变的或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那么,理论的作用是解释这种联系因何存在。

并且"理论范畴只能被创造而不能被发现。

"在华尔兹看来,理论的作用是解释,评价一个理论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不在于其"真实性",更不在于它与现实的相似程度。

如他所说"解释力通过‘远离现实'而获得,描述越完整,解释力越小。

"在华尔兹看来,理论的作用是解释,评价一个理论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不在于其"真实性",更不在于它与现实的相似程度。

如他所说"解释力通过‘远离现实'而获得,描述越完整,解释力越小。

"随后华尔兹特别提出了国际政治学中普遍使用的还原主义理论,应该说他的系统理论正是在对还原理论的批判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首先他明确了两种理论的区别,即"对国际政治的解释,尤其是关于确定战争的原因及和平的条件,按照原因所在的层次——人、国家或者国际系统——加以区分。

其中关注于个人或国家层次的是还原主义理论,而认为原因存在于国际层次的是系统理论。

"之后他还特别举了霍布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作为还原主义的典型,进行了分析。

在第三章中,华尔兹分析了还原主义的使用条件,指出"只有在系统层次影响不存在或异常微弱,还原理论才是充分。

如果结果不仅受变量性质和彼此联系的影响,而且受到其组织形式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必须使用系统方法。

"在第三章中,华尔兹分析了还原主义的使用条件,指出"只有在系统层次影响不存在或异常微弱,还原理论才是充分。

如果结果不仅受变量性质和彼此联系的影响,而且受到其组织形式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必须使用系统方法。

"在分析了三种宣称为系统的理论之后,作者指出"理论是还原,还是系统,不取决于其所解释的对象而在于如何组织材料。

"并指出了还原主义在分析国际政治事务中局限性的原因,"如果国际政治的结果是由国家性质所决定,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去谋求改变国际舞台上那些重要国家的内部属性。

一旦系统被还原为彼此互动的部分,系统的命运就只能由其主要组成单元的特征来决定。

"还有"即便每个国家都是稳定的,由国家组成的世界也未必是稳定的。

""传统学派和现代学派,在本质上都是行为主义者,它们都根据行为单元来提出解释,而将环境所可能具有的影响置之一旁。

"最后他提出"单元性质以及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单元行为的结果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这一点正是系统理论所能够解释的。

系统理论在于解释为什么不同单元行为彼此相似,而且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它们产生的后果都属于一个可预期的范围之内。

在作者看来,结构正是指一系列约束条件。

限制和塑造了行为体和机构,而且尽管行为体和机构的目的和努力存在着差异,但结构却使其运作趋向产生同质的结果。

最后他提出"单元性质以及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单元行为的结果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这一点正是系统理论所能够解释的。

系统理论在于解释为什么不同单元行为彼此相似,而且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它们产生的后果都属于一个可预期的范围之内。

在作者看来,结构正是指一系列约束条件。

限制和塑造了行为体和机构,而且尽管行为体和机构的目的和努力存在着差异,但结构却使其运作趋向产生同质的结果。

关于结构的定义是华尔兹理论的基础,分为三个部分1)各个部分的排列原则,系统具有对成功者的行为要求,人们虽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但是产生于系统结构性约束的行为模式依然存在,并对他们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

1)各个部分的排列原则,系统具有对成功者的行为要求,人们虽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但是产生于系统结构性约束的行为模式依然存在,并对他们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

2)对形式不同的各个部分所具有功能的具体规定,国家是一些同类单元,尽管能力各异,但国家都面临相似的任务。

它们的区别在于能力而非功能。

每个国家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其他国家的行为。

3)相对能力的分配,在无政府状态下,系统单元在功能上不存在差别,单元主要依据实现类似人物的能力来加以区分。

尽管能力属于单元属性,但单元间能力的分配则是一个系统概念。

3)相对能力的分配,在无政府状态下,系统单元在功能上不存在差别,单元主要依据实现类似人物的能力来加以区分。

尽管能力属于单元属性,但单元间能力的分配则是一个系统概念。

随后,华尔兹将这种系统理论与现实主义的传统相结合,提出了一些富有争议的论断。

1)关于"无政府状态",在这种结构原则下,国家间的自然状态就是战争状态,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差别不在于武力的使用,而在于二者处理暴力的组织模式不同。

一个有效的政府垄断了对武力的"合法"使用。

1)关于"无政府状态",在这种结构原则下,国家间的自然状态就是战争状态,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差别不在于武力的使用,而在于二者处理暴力的组织模式不同。

一个有效的政府垄断了对武力的"合法"使用。

2)关于相互依赖与合作问题,这点是自由主义关注的重点。

由于国家功能的相似,各国都力图保持某种独立,甚至完全的自己自足,尽量避免产生相互依赖的局面;对于合作,华尔兹认为,由于各国更关心的是相对获益更不是绝对获益,因而,由于担心其他国家通过合作获得了更多的相对收益,从而将这些收益运用于不利于己的地方,由于这种担心的持续存在,反而降低了合作的可能性。

3)关于结构与战略的问题,即行为主体在结构的约束下,常常做不到通过适当的调整行动战略来实现最初目标。

因为只要不触及结构,特定行为体的意图和行为的改变就不可能产生期望的后果或避免不希望的后果。

3)关于结构与战略的问题,即行为主体在结构的约束下,常常做不到通过适当的调整行动战略来实现最初目标。

因为只要不触及结构,特定行为体的意图和行为的改变就不可能产生期望的后果或避免不希望的后果。

华尔兹还重申了现实政治和均势理论,并未它们安排了适合的领域。

即现实政治指明了外交政策得以制定的方法,并为之提供了逻辑依据。

而结构性限制则解释了为什么使用方法的人或国家千差万别,但该方法却不断的得到重复使用。

最后均势理论旨在解释运用该方法所导致的结果。

特别针对均势理论经常给人的误解,华尔兹均势理论只是宣称要解释在特定条件下国家行为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可能既不会从任何行为体的动机中得到预期,也不会是它们政策的目标。

而在均势理论所宣称的解释范围内,这种理论的解释是更为有效的。

以上便是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简单介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结构的定义,以及将系统结构的影响与单元属性和单元互动彻底区分开。

这部分也是作者一直强调的。

而如基欧汉等新自由主义学者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他们的研究方向则是在"无政府状态"的前提下,讨论合作、相互依赖是否可能以及制度的重要性。

所延续的方法也都尽量置于结构的约束之下,尤其是有关囚徒困境等博弈论的研究。

另外如果对于理论研究感兴趣,可以关注一开始所提到的规律和理论的关系问题,尤其是有关理论是源于归纳法、演绎法和富有创意的想法三者的综合。

应该说,这本书值得阅读多遍,尤其是前面看起来较为晦涩的部分。

- 作者:templar访问统计:2004年10月28日, 星期四00:18 加入博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