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讲-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二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讲-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二
而专制的国家,独裁国家对世界的和平威胁,只有将其改造为民 主国家,才能有效地消除美国和世界的安全威胁。 • 从政治文化看,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救世主思想,认为自己是上帝 的选民,担负着拯救世界的重任。 • 从利益集团角度看,军工集团积极推动美国攻打伊拉克 • 从民众角度看,美国大部分民众对萨达姆政权没好感。据美国的 多重民意调查显示,开战前,60%以上的美国选民支持这场战争。
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这一特性导致了国际政治生活 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结构)。
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结构)的产物,而非人性 的结果,所以威胁与潜在威胁处处可见。
要面对和应对威胁的考虑和行为决定了国际关系 中的相互关系就是一种紧张状态,敌视是常态。
所以,每个单元(国家)都会尽全力保障自己的 安全,从而导致结盟与军备竞赛。
第一,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而不是人性。 无政府性才是国际关系的客观存在,才是社会事实。国际和国内 两种不同政治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
第二,无政府条件下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考虑。摩根索认为政 治家的目的是积累权力,而沃尔兹认为国家所最终关心的不是权 力,而是安全。
第三,国际体系结构决定着国家的行为。摩根索认为因果关系是 单向的,即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的个人或国家那里寻找原因。沃 尔兹认为因果关系是双向互动的。某些国际后果的原因存在于相 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结构层次上。
主学、要加试州图大解学伯释克体利系分层校任次教上,的曾国担任际美行国为模式,如为什么会 发对外生政战策争委、员国会委家员为,什美么国会政治去学制会衡会强长大等的国家等大问题。
1职99。4年退休之后,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荣誉教授。主要著作《人、国家与战
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 《国际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学界影响最大,引用率最高的著作。2013年去世。
• 所以,结构现实主义无法解释个体行为,而长于解释结构或者国 际体系互动。
• 并认为国家行为的预期可以通过国际体系结构来解释。这也就意 味着,只要说明了国际结构,就可以对国家行为作出预期。
结构现实主义对安全的观点
• 沃尔兹认为,武力存在的意义在
于“防止武力的使用”,因此控 制武力是当务之急。(时代背景: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沃尔兹对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的修正:
古典现实主义
• 权力是目的(所以积累权力) • 因果关系是单向的(从相互作用
的个人和国家那里找原因,或从 个人和国家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所 产生的结果中找原因)
新现实主义
• 权力是手段(适度的权力才能保 证安全),安全是目的
• 与此同时,新古典现实主义者又比古典现实主义者更具备方法论的 意识,而且接受国际结构限定国家的政策选择这一新现实主义的基 本假设,并将之作为自己论证的起点。
新古典现实主义
• 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认为国际关系不是单一国家行为的结果, 而是国家互动所形成的结构。
• 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范围和雄心首先取决于他 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们的相对物质力量(修昔底德: 强者为所欲为,弱者受尽其苦)
新古典现实主义评价
• 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既吸收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国际结构(力量对比) 观点,又秉承了古典现实主义重视单元层次、个人层次和对外政策 分析的传统,在尽量不损害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的前提 下,尝试将决策者的认知、政府能力、官僚政治和政治文化等新的 变量引入到解释框架中,从而建立一种综合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 主义理论之长的对外政策理论。
• 国际政治并不是单向的从相互作 用的单位到期所产生的后果,而 是双向进行的某些国际后果的原 因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单元层次, 或者不同层次,或者结构层次。
• 不论在哪个层次的原因都是相互 作用的,所以要既注重单元层次, 也要注重结构层次。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沃尔兹对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的修正: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从国际体系结构层次分析为什么美国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 冷战时期,中东地区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上
的。超级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世界体系的稳定,对各自势力范 围的国家均保持较强的制约力。 •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变成“一超多强”,美国成为世界 舞台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在很多国际问题上难以对一超进行 有效的制衡。 • 在无政府状态下,美国是世界上最有能力和意愿维持世界秩序的 国家,所以,美国对来自伊拉克的威胁不会轻易罢手的。 • 对美国布什而言,处理复杂国际事务最直接、最立竿见影的方法 就是使用武力。
《国际政治学概论》
李少军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第四讲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二
结构现实主义
• 古典现实主义无法解释国家间已有的和可能的合作。 • 国际关系的现实是国家间不但有冲突和对抗,还有不同形式的合
作。
197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美 国对苏联的优同势盟(逐伙渐缩小,美军国控的(国对际地位下降, 面临着对外政策伴)的重大调整,呼手唤)新的国际关系 理论出现指导其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代表人物
• (1)沃尔兹(Kenneth Neal Waltz),《人、 国家与战争》1959;《国际政治理论》1979;
• 沃尔兹1924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 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 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
产 生
的
背
景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学科背景:1960年代,科学行为主义挑战传统主义 的同时,一批现实主义者积极迎战,提出了捍卫传 统现实主义的口号,自称传统主义学派。
• 他们主要是从现实主义学派分化而来,在保留其母 产 体特征的同时吸取了理想主义的某些因素,不再突 生 出强调权力和利益,而更加重视均势和世界秩序。 的 背 景
代后期,是现实主义流派中被讨论最晚的,即使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 所展开的讨论迄今也不甚系统。
新古典现实主义
• 新古典现实主义试图将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 义)两者结合起来。
• 以更好地解释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不同国家 在面临相似的外部环境制约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对外政策。
均
势
美苏军控谈判)
• 国家(单元)不会为了追求更大 的权力而冒不安全的风险,所以 国家会通过获取均势(结构)而 保障自己的安全。(困境解决?)
结构现实主义对安全的观点
• 所以,沃尔兹的结构理论被认为带有“防御现实主义”的特征。 • 为此,沃尔兹在生前多次修正更新自己的理论,他认为:虽然世
界是无政府的,国家以谋求自我保存和增加权力为主要安全追求, 但是以谈判等方式来实现合作而避免高成本的冲突或者战争也往 往会成为不同国家之间追求和平建构安全的一种选择。
• 以生存为基本目标的国家是构成国际体系的基本单元,结构的变 化以及相应的国际体系变迁都是不同的单元实力对比变化造成的 (大国数量)。
单元的实力 对比
大国数量
结构变迁 (国际体系)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沃尔兹认为,无政府状态下行为体的行为相似,结构决定于国家 的能力分配与排列,因此可以忽略单元能力之外的所有个体属性。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中国撤军的考虑 • 苏联因素:派军舰到菲律宾沿海临近中国海域示威 • 启动空中援助越南行动,派遣军事顾问团到越南 • 动员卫星国谴责中国、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
• 美国因素: • 表明中立、实际支持 • 简言之,中国突然撤军是综合考虑了当时国际环境作出的决定。
• 力图预测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所采取的特定 政策和战略以及对系统压力做出不同反应的原因。
新古典现实主义
• 与古典现实主义者一样,新古典现实主义者也关注国家以及国家与 社会的关系等单元层次上的因素,并且以建立国家的对外政策理论 为己任,而并不像新现实主义者那样追求建立一种体系理论。
新古典现实主义与结构现实主义最大不同就是谋 求解释个别国家的对外政策和战略。
新古典现实主义
• 新古典现实主义希望通过对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量与单 位变量的结合的强调,解释结构现实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
• 诸如探讨个别国家的大战略、军事信条、对外经济政策、结盟偏 指出领导人 的决策与其说是国家物质资源(硬实力)的体现,还不如说是出 自他们对国家相对权力的判断。
1
结构现实主义
2
新古典现实主义
3
进攻/防御现实主义
4
课后思考题
结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时代背景:1970年代,国际政治现实中,美国对
苏联的优势逐渐缩小,石油危机导致美元危机和经
济危机,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面临着对外政策的
重大调整,呼唤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出现指导其外交 政策和国际战略。
of Americas World Rol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 施韦勒(Randall Schweller):Deadly Imbalances : Tripolarity and Hitler’s
Strategy of World Conques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 • 新古典现实主义,由于其最初作为一个流派被正式提出大约是在1990年
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Neorealism)
• 从个体层次分析美国为什么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 基于伊拉克方面:美国认为萨达姆是一个邪恶的领袖,充满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