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理论PPT
国际政治理论
主讲人:李京 专业:政治学
作者简介
肯尼思· 华尔兹 名字又被翻译做沃尔兹 1924年6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 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教。曾担任美国对 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并荣获"詹姆斯· 麦迪逊 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 1994年退休,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其主要 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 《国际政治理论》(1979)。其中《国际政治理论》一书自出版以来便 被誉为"当代经典",迄今为止是国际关系学界影响最大、引用率最高 的著作。
谢谢观看!
第二章还原主义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还原主义理论”:集中讨论了几个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理论,来思
索不同类型理论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2 还原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内部力量产生外部后果,国际系统也只不过
被视为一种后果而已。
3 还原方法:为了解释某一集团的行为,从而对其组成成员的心理进行
研究的方法,其实质是通过研究各组成部分来理解整体。
内容要点
1.
2.
3. 4. 5.
6.
7. 8. 9.
规律与理论 还原主义理论 系统方法与理论 还原方法与系统方法 政治结构 无政府秩序与均势 结构性原因与经济效果 结构性原因与军事效果 国际事务管理
第一章规律与理论
理论定义:
一,它被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的规律的集合或系列。但理论并非 只是规律的集合,而是对规律的解释,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规律指出 恒定不变的或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而理论则解释这种联系为何存在。 二,即理论解释规律,规律有别于理论,区别之一就在于规律可以被发现, 而理论只能被构建。如果假设得到确认,便被称之为规律。而理论只能通过 简化来建立,简化使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得到彰显,并揭示出必然的因果联 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第五章政治结构
本章阐明政治结构是如何产生的 1. 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两个基本要素:系统的结构和互动的单元。 2.国内政治结构的定义是依据:各部分的组织和排列方式,即排列 原则。各单元的差异及其功能的规定,即单元的特性。各单元间 能力的分配。
第六章无政府秩序与均势
本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国家在系统中预期的可能变化: 1、国内暴力与国际暴力 2、相互依赖与一体化 3、结构与战略 4、无政府状态的优点 5、无政府状态与等级制
干扰、调节者和环境制约影响了国际后果。其中国家是干扰源、机制是调节 者,环境是指对政策具有影响的一系列物质性制约因素。但他的理论是经验 主义,忽略了系统层次的作用,也是分析性的,但却并非系统研究,是还原 主义。
3 斯坦利·霍夫曼将国际系统定义:“世界政治基本单元之间
关系的一种模式”。他将系统设想为一种关系模式,认为系统具有一 个总体的结构,该结构是作为对统治者行为以及国家行为具有影响的 要素之集合,而正是这些行为构成了关系模式。 卡普兰的理论:卡普兰名义上考察了六个系统:即均势系 统、松散的两级系统、紧密的两级系统、单元否决系统、全球系统以 及等级系统。不同系统的五个变量:即系统的基本规则、转换规则、 行为体分类变量、能力变量,以及信息变量,
第九章国际事务管理
本章评析了权力的内容和国际事务的管理
权力的四个作用:当别国使用武力时,权力可以用来维持本国的独 立自主。享有更大权力的国家可以拥有更为广阔的行动余地,同时 使行为结果难以确定。与弱国相比,强国享有更大的安全余地,并 对于进行何种博弈游戏以及如何进行更具有发言权。④巨大的权力使 其拥有者在系统中具有重大利益,并赋予其为实现其利益而采取行动 的能力。
4
第四章还原方法与系统理论
本章阐述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应该包含什么内容,以及它 能够和不能 够实现什么。
传统主义学者:一再强调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性质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领域 的区别所在。 现代主义学者:则往往否认存在着这种区别。但是如果只看两大阵营成员的 行为,就会发现两者都将其注意力集中于互动的单元,而没有认识到系统原 因的作用。 基辛格观点:国际秩序的性质取决于各国的特性,一个合法的国际秩序倾 向于稳定与和平,革命性秩序则倾向于动荡与战争,具有革命性的国家缔造 了革命性的国际系统中则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革命性的国家。 基辛格、摩根索、莱维的观点却都没有考虑到在国家的目的和行为以及他 们行为产生的结果之间还有其他重要因素介入。
第七章、结构性原因与经济效果
本章揭示了为什么主要行为体数目较少的系统更好。 1、极的计算与权力的衡量: 由于国家处于自助系统中,因此必须运用它们的综合实力来维护自身的利 益。对于国家综合实力,国家的经济、军事及其他能力不能被分割开来加以 评价。国家并不因它们在某一方面实力出众而成为一流强国。它们的地位取 决于它们在人口、领土、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及能力 方面的得分。 2、不平等的优点: 在一个由平等个体组成的集体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波及整个社会。只有 具有某种凝聚力和承诺的连续性的中间集团,才能够减缓社会的动荡。再次 讲了小数量系统的特征,国家,尤其是大国,就像大公司一样,既受到环境 的限制,又能够通过行动来影响其环境。
华尔兹观点:
1认为欧洲列强之间的政治是一种零和博弈,每个大国都将别国的损 失视为自己的收益,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结构有可能突然发生变 化,结构的改变无论是否采取暴力方式,都是一场革命,因为随着结构 的改变,单元在系统中的布局也随之改变,由此导致对单元行为及其互 动所产生结果的新的预期。 2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研究的是在国际层面,而非在国内层面发挥作 用的力量。他阐述了结构的含义:可能指代一种补偿机构,再输入不断 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结果的一致性。指一系列约束条件,结构通过奖励某 些行为,同时对某些行为进行惩罚来进行选择。并揭示了结构施加影响 的方式:通过社会化进程限制和形塑行为。例:同一镇里的青年穿着相 似,因为受到团体意见的控制。通过竞争。
3、小数系统的特征: 系统的运作迫使低效的单元破产消失,而这正是促进经济良好运 转的条件。在国际上,我们所关注的是国家的命运,而非它们竞争的 效率,因此我们不希望存在大量的大国。 4、敏感的相互依存 5、共同脆弱的相互依赖
第八章结构性原因与军事效果
本章表明了为什么“二”是最好的小数目,即说明了两极格局的优势。 1、 国际政治系统是稳定的两层含义:该系统依然处于无政府状态。 构成系统的主要单元的数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两极世界里关系的简单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大压力,使两大强国在军 事上变得保守。 3、绝对的权力等于绝对的无力。
强国的数量越少,少数几个最强大的国家和许多其他国家实力差距越大。前 者越可能为整个系统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并参与管理或干涉较少国家的事务。 当大国数量减少到两个时,大国试图管理整个系统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有许 多强国,它们中的某些国家将只关注区域性事务,而非全球性事务。美国和 苏联,它们在系统中超凡的地位使它们担负起其他国家不想也无力承担的任 务,这些任务包括系统的转换与维持、和平的维持、对共同的经济及其他问 题的管理。华尔兹的理论所解释的问题并非是如何对世界上的大国进行管理, 而是关于大国对国际事务进行建设性的管理的可能性是如何随着系统的变化 而变化的。
4 霍布森-列宁的帝国主义经济理论是还原主义理论的最佳范例
第三章 系统方法与理论
1、系统方法:经典物理学中,对各要素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后,向量
相加后得出整体的方法。但它是不充分的,只有在系统层次的影响不明 显时才可行。用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用法相一致的方式来构想政治系统, 于是,系统就被定义为一系列互动的单元。系统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显示 出这两个层次是如何运作和互动的,这就需要将其清晰地区分开来。系 统方法所构想的国际政治系统是国际结构与互动单元的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 2、理查德· 罗斯克兰斯的国际政治系统:国际后果模式,认为行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