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淮河路跨京沪铁路立交桥试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京沪铁路宿州站到宿州南站之间,上跨桥分别与既有京沪铁路、站场铁路和中煤矿山总仓库专用线相交,交点处京沪铁路下行线里程:K879+359.4,道路里程:K0+575.4,交角为56.4°;与中煤矿山总仓库专用线交角为57.4°。
本桥设计为简支T梁,全桥共计17跨,120根钻孔桩桩基,其中56m*1.2m的为 54根,76m*1.2m的为24根,79m*1.5m的为30根25m*1.2m的为12根,共120根桩基。
三、试桩的内容及主要目的1、内容本次试桩以6#-1桩基为试桩点,按照钻孔桩的工程要求,进行施工。
包括:场地整平、测量放样、埋设护筒、桩位复测、泥浆池开挖、泥浆拌制、钻孔、成孔检查、钢筋笼的制作及吊装、导管安装、混凝土的拌和、运输、试验、混凝土的灌注、凿桩头、桩基检测等所有灌注桩施工程序。
2、目的(1)掌握成孔工艺:钻机类型、型号、钻头型式,以及在不同地质层中的钻进速度和钻进时的泥浆各种参数,成孔后的清孔方法和清孔时间。
(2)掌握下钢筋笼合理方式和控制钢筋笼位置、标高的合理方法。
(3)检验试验室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等各项指标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为灌注桩施工提供混凝土灌注等施工参数。
(5)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及指挥方式。
(6)确定适宜的现场施工的机械、人员数量及混凝土运输车辆数量。
(7)检验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与适应性,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指导灌注桩施工。
四、试桩现场人员、机械、材料配置钻孔桩试桩由本架子队灌注桩施工班第一施工班组实施,钢筋班第一施工班组进行配合,机械及人员安排见下表。
1、人员安排投入人员数量表2、现场机械安排投入机械设备数量表五、主要施工方法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方法2.1测量定位根据桩基坐标,直接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定出桩位,用短钢筋钉入,并在其周围布置四个控制点,以便随时检验校核桩位。
2.2护筒埋设护筒用厚度8mm的钢板卷制,直径120cm,长2m。
护筒埋设位置准确,筒体竖直。
护筒内中心点与桩位中心点重合,护筒埋置深度1.5m,护筒顶高出地面0.5m,以防孔口坍塌和地表水流入孔内,周边填粘土夯实。
埋设完成后,采用其周围的控制点进行校核,如有偏差立即调整,用水准仪测量护筒顶标高并作好记录,作为控制孔深的基线。
2.3钻机就位首先要保证钻机下地积不产生沉陷,在钻机就位时,先将地面整平压实,钻杆调整垂直,然后检查护筒埋设后从新定出的桩中心与钻头中心是否相重合,如果偏差较大应调整钻机位置,确保钻孔的中心符合设计要求。
2.4泥浆制备钻孔泥浆采用膨润土造浆,泥浆制作采用人工搅拌方式,即先将黏土放入制浆池内浸透,然后使用人工搅拌。
净化采用非机械净化法,即通过沉淀池、储浆池进行循环沉淀净化泥浆。
泥浆循环顺序为:新制泥浆→泥浆池→桩孔→沉淀池→储浆池→桩孔。
泥浆指标控制在:黏度16~22s;含砂率不大于4%;胶体率不小于95%;PH值大于6.5。
钻孔前要对泥浆池的泥浆进行搅拌,以保持泥浆均匀。
施工过程中经常对进浆口处泥浆取样检测,做好记录。
废弃泥浆由运浆车外运。
2.5钻孔(1)开钻前申请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对钻头直径、钻机对中及水平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2)钻孔时,经常观测泥浆面标高,保持孔内泥浆压力,孔内水位必须高于护筒底脚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0m。
(3)钻孔时,起、落钻头的速度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
(4)钻孔作业必须连续进行,并详细填写钻孔施工记录,因故停钻时,将钻头提出孔外,防止埋钻。
(5)钻孔过程中,经常对泥浆进行检测,注意地层变化,随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泥浆比重,在地层变化处抽取渣样,判明地层情况并与地质剖面图比较,如实写入钻孔施工记录,当钻孔地质与设计明显不同时,必须及时向现场施工员报告。
每层地质均要测定泥浆的各项指标(包括泥浆比重、粘度和含砂率),并做好记录。
(6)经常注意检查钻机位置,保持其位置正确和平台稳固。
2.6成孔检查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即开始清孔,当孔内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为17~20s,胶体率不小于95%)满足要求后,申请监理工程师验孔,当监理工程师测量孔深(检测方法:用测绳在至少两个不同位置量测,测量值均不小于设计孔深)、泥浆指标合格后,方可提钻。
然后对孔位、孔径、倾斜度进行检查:(1)倾斜度:将探孔器下放到孔底,同时恢复钻孔设计中心位置,从横桥向、顺桥向测量吊探孔器钢丝绳与桩位设计中心水平距离,将水平距离值除以孔深即为倾斜度,倾斜度不得大于1%。
(2)孔位:将探孔器下放到护筒底口处,同时恢复钻孔设计中心位置,从横桥向、顺桥向测量吊探孔器钢丝绳与设计中心水平距离,偏差不得大于5cm。
3)孔径:采用直径为1.2米(与设计桩径相同),长为5.4米(是设计桩径的4.5倍直径)的圆形探孔器,当探孔器能顺利下放到孔底,孔径合格。
2.7钢筋笼安装(1)钢筋笼吊放必须采用扁担梁,吊放入孔时对准钻孔,保持垂直,慢放入孔。
若遇到阻碍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猛提猛落和强制下放。
(2) 吊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钢筋笼变形,安放好的钢筋笼应保持竖直。
(3)严禁使用钻机吊放钢筋笼。
(4)钢筋笼下放完后,采用两根吊筋(吊筋采用Φ25mm钢筋制作,吊筋长度等于护筒顶距钢筋笼顶高差)将钢筋笼固定于孔口处。
(5)钢筋笼吊放入孔后的位置标准如下:钢筋骨架垂直度小于1%,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100mm。
2.8下放导管(1)钢导管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
导管管节长度:中间节为3m,底节为4m,漏斗下为1m。
(2)导管使用前必须进行试拼和试压,按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
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能超过钻孔深度的0.5%且不得大于10cm。
浇筑首盘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控制在30~40cm。
(3)每次安装导管时要检查连接处有无杂物,并检查橡皮圈有无破损,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2.9清孔将泥浆泵与导管上口连接牢固,管下口放至距离孔底15cm位置,以泵送方式把泥浆池新配泥浆(相对密度为 1.05,含砂率<2%的泥浆)压入孔底,当孔底沉渣厚度和孔内泥浆相对密度均达到清孔标准后,停止清孔。
在清孔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
清空必须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范围为:1.05~1.1,含砂率小于2%,粘度为17~20s,胶体率不小于95%。
浇筑水下砼前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30cm(摩擦桩)。
2.10灌注水下混凝土首批封底混凝土计算:首批灌注混凝土量必须使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不小于2-4m第一次灌注混凝土前用球胆作为隔水栓,根据桩径、桩长、导管底口到孔底距离计算第一次灌注混凝土方量(通过计算为2方),采用8mm厚钢板制作2方容量大料斗,将料斗卸料口关闭,放入两方混凝土后,迅速开启卸料口,两方混凝土一次迅速卸放到孔底,然后测量混凝土面深度,确保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然后换用小料斗灌注混凝土,每次拆管前测量混凝土面深度,计算导管埋深确定拆除节数,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m~4m,灌注开始后混凝土要连续进行,并尽量缩短灌注时间,指定专人负责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出钢护筒,清理场地。
(1)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
(2)灌注砼前和过程中,按规定时间检测砼的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和入模温度,并做好记录。
(3)水下砼必须连续浇筑,中途不宜停顿,并尽量缩短拆除导管的间断时间,灌注间隔时间不能超过30min,保证在配合比设定的初凝时间内浇筑完成。
(4)在浇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砼面到达钢筋笼底标高位置时的操作,当砼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保持较大的导管埋深,放慢浇筑速度,以减少砼向上的冲击力,当砼面超过钢筋笼底2m左右,减少导管的埋深,使导管口处于钢筋笼底标高附近,并加快浇注速度,以增加钢筋笼的埋深。
当砼面高于钢筋笼底2~4m后即可正常浇筑。
(5)在浇筑砼过程中,采用测绳测量孔内砼顶面位置,保持导管埋深。
当砼浇筑面接近设计高程时,缓慢提升导管。
砼顶面浇筑到桩顶设计高程以上0.5m左右。
(6)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做两组试块,试块要用红油漆或毛笔写上日期、桩号、砼标号和试块编号。
2.11孔口回填钻孔桩施工完成后,用挖机将原土回填入孔内,泥浆回流到泥浆池储存,回填表面比原地面高出50cm,用彩旗作好围护和标记。
六、质量控制与检验1、质量控制旋挖钻灌注桩施工要点主要为以下十个方面:⑴护筒内径、倾斜度、埋置深度以及与原地面或水位线高差控制;⑵泥浆原料选取;⑶泥浆的性能指标控制;⑷钻头、钻杆、护筒中心、桩中心在一条铅垂线上;⑸孔深、孔径、倾斜度的检查。
⑹钢筋尺寸、焊接情况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⑺混凝土浇灌前,孔底沉渣厚度检查;⑻首批封底混凝土数量;⑼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⑽每批浇筑砼数量、水灰比。
2、质量检验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应经常对钻孔泥浆及钻机对位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改正。
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应捞取样渣保存。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技术人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桥梁钻孔桩检验标准七、安全环保措施1、吊放钢筋笼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是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
2、安装钢筋笼时,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雷雨时不准下钢筋笼。
3、钻孔使用的泥浆,宜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并注意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
4、对于已埋设护筒未开钻或已成桩护筒尚未拔除的,应加设护筒顶盖或铺设安全网遮罩。
5、泥浆池采用围栏并加密目网进行围护,悬挂明显标示牌。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试桩的内容及主要目的 (1)1、内容 (1)2、目的 (1)四、试桩现场人员、机械、材料配置 (2)1、人员安排 (2)2、现场机械安排 (2)五、主要施工方法 (3)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3)2、施工方法 (3)2.1测量定位 (3)2.2护筒埋设 (3)2.3钻机就位 (4)2.4泥浆制备 (4)2.5钻孔 (4)2.6成孔检查 (5)2.7钢筋笼安装 (5)2.8下放导管 (6)2.9清孔 (6)2.10灌注水下混凝土 (6)2.11孔口回填 (7)六、质量控制与检验 (8)1、质量控制 (8)2、质量检验 (8)七、安全环保措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