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汉语方言“把”字句研究作者:胡超琼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7期【提要】“把”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主要用来表示“处置”,即说话者认为主语对处置宾语做出了某种处置;该句式还可表示“致使”,即某人、物或某事通过动作对“把”的宾语施加作用和影响,使“把”的宾语、主语发生某种变化,或使动作达到某种结果。
云南方言中,“把”字句使用频率较高,且表示“把”字意义的词汇多样,云南方言“把”字句具有诸多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
文章主要研究了云南方言“把”“挨”“帮”“跟”等词表“把”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方言“把”字句研究“把”字句的方言研究主要是针对方言中的某一语义类型或者特定格式的“把”字句展开的。
该方面研究特点呈散状特点分布,其中蔡勇(2002)与胡德明(2006)分别研究了安山方言中带双受事格的“把”字句和安徽芜湖清水话中的“无宾‘把’字句”。
目前尚无云南方言“把”字句研究成果。
文章对其进行初步描写与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上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者开始研究云南汉语方言,到80年代云南方言调查和研究就走在中国前列,其代表性成果是1989年出版的《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后又先后出版十多个县市方言志和系列研究论著。
李兆同(1999)研究了云南方言的形成,发现云南方言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而说官话的移民来自不同地区,其对云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此外,云南少数名族众多,各名族语言各有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云南方言。
另外一些论著专门研究了云南方言词汇,认为云南方言词汇是指具有云南地方色彩、与普通话意义、用法、发音等不同的语词,譬如张弗(1987),罗江文,赵洁薇(2017)等。
云南方言中常用来表示处置意义“把”的词汇有“挨”“帮”“跟”,但几乎每个地区也都用“把”字。
同时以上词汇也可以用作连词,后跟名词表示“与……一起”意,譬如你挨我去吧(你和我一起去吧),你跟他走(你和他走)。
一、“把”字句的使用云南各地方语言“把”字句和普通话相似,大都用来表示“处置”意义,且使用频率较高,形成如下结构:1.“把+处置对象+谓词”,如,把他拖出去,把电脑打开,把石头捡起来。
2.“把+处置对象+谓词+了”,如,把我笑伤了,把这碗饭吃了。
3.“把+处置对象+助词”,如,把门开哈。
该句子中如果省略“哈”,则句子表达意义和句式均不完整。
“哈”在云南方言中使用较多,主要用于句尾,表示语气,无具体语义。
同时“把”字句具有如下特点:1.“把”字句可带施事宾语,谓词宾语可以是无定的。
如:他把人笑死了。
此处“人”不特指某人。
2.省略“把”。
如:东西拿给我。
(省略主语“你”和“把”字)3.谓词宾语提前。
如,书我拿来。
(把书拿给来给我),该结构主要在云南丽江少数名族方言中使用,汉族方言中较少见。
二、“挨”在云南方言中的使用及语义“挨”在普通话中常用来表“遭”“受”等义,后主要接具体动词,如“打”“骂”“揍”“砸”。
此外“挨”字句在普通话中主要表被动,如,他挨批评了(他被批评了)。
而云南方言中,大理,丽江,曲靖,红河,文山等地均用“挨”字表示“把”,而非“向”或“同”意,用作介词时和普通话的“替”“给”对应,如:你挨我吃掉这碗饭!吃不完不准出去玩。
且“挨”字句在云南方言中表主动语态,如,挨我来(和我一起来),挨书给他(把书给他)。
在云南方言中,“挨”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少量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譬如:挨你那个书包借我下。
把你的书包我一下。
她家不挨小娃儿读书放心上。
他家不把孩子读书的事放在心上。
从语义上讲,“挨”字句一般主要用于强调处置义、致使义。
也可用来表示工具、材料以及与事。
如:挨你手机借我下。
(受事)把你的手机借给我下。
挨那幅画贴堂屋上去。
(受事)把那幅画贴在客厅(的墙上)。
他挨那只铅笔写断了。
(工具)他把铅笔写断了。
师傅挨那个葫芦做成根瓢啦。
(材料)师傅把葫芦做成瓢啦。
宣威人挨山楂叫成山凉果。
(与事)宣威人把山楂叫成山凉果。
“挨”字句的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主语+挨+宾语+动词+补语+助词小猫儿挨那个瓶打烂了。
小猫把瓶打烂了。
2.主语+状语+挨+宾语+动词+助词她立马就挨那件事情挨我说了。
她立马就把这件事跟我说了。
3.主语+状语+挨+宾语+状语+动词+补语你们要挨这些板凳全部呢抬进去。
你们要把这些凳子(椅子)全都抬进去。
三、“帮”在云南方言中的使用及语义薄巍(2012)以云南方言为例,研究了“帮”字作为程度副词的语法化,认为“帮”字表“程度高”的意义,在云南方言中使用较广,如,这鞋子帮劳(这双鞋子结实)。
另外“帮”还表示“很、十分”的意思,在滇西一代的永胜、鹤庆等地方,“帮”相当于普通话的介词“把”,例如:帮手机给我(把手機给我);帮我笑伤了(把我笑死了)。
从语义上看,“帮”在云南方言中取“帮忙”之意,主要用来表示请求别人帮忙做某事,一般语言较委婉,句子末尾常加“嘛”“哈”等助词,如,帮门开哈(请把门打开一下);帮我把个位置嘛(帮我占了座位)。
“挨”“把”和“帮”字构成的句式比较:1.“挨”“把”字句主要表处置,祈使义,语气较生硬,如,把水煨热,挨书给我。
“帮”主要表“祈使”,语气较委婉,如,帮那个拿给我下。
(请把那个给我下)。
2.“帮”字句后主要接受事词语,一般不可用来表示“工具”“与事”,如,宣威人挨山楂叫成山凉果。
(与事)宣威人把山楂叫山凉果。
从语义角度来说,该句就不能表达为“宣威人帮山楂叫成山凉果”。
3.“挨”字较之“帮”,用法更多,语义更广,一些语境中只能用“挨”“把”,而“挨”比“把”更具地方特色,更能表达云南特殊的文化。
如,“挨天都闹翻掉”。
这句话主要用于表达孩子调皮、吵闹;某人性格比较无赖,把事儿闹得很大之意。
可以用“把”字替换,但地方特色不如“挨”字,更不能用“帮”字换之。
总之,“帮”字句使用范围有限,较能体现“帮”字表“协助、帮忙”等义。
四、“跟”在云南方言中的使用及语义从词义来看,“跟”可作介词、连词。
从语义来看,薛兰兰的硕士论文中总结了“跟”在普通话中的八种用法,即表交互义、协同义完成、针对义、取得义、比较义、存在义、关系义和比喻义(薛兰兰2012),没有提出“跟”表指使、处置义,而在云南方言中,尤其在滇中红河地区,人们用“跟”代替“把”表处置义和祈使义。
如,跟那个拿给我(把那个拿给我)。
除了用“跟”表示“把”,红河地区还把“跟”看成量词,相当于“个”,如,跟阿跟椅子拿來哈(把那跟椅子拿来一下),阿跟是什么(那个是什么?)。
“跟”表处置义,在云南方言中使用范围不广,主要在红河一带使用,但云南人都能听懂其意义。
五、“给”“搭”在云南方言中的使用及语义王琴、肖金芳(2016)研究了皖北方言中“给”的意义,认为“给”字句既可表处置,也可表被动,兼有“把”字和“被”字句功能,如,奶奶将/给他夸了一顿(把)。
俺叫/让张老师批评了一顿(被)。
叶狂,潘海华(2014)运用典范附缀理论研究了“把”字句中“给”的句法性质,认为“给”在形式上具有词缀特征,在分布上具有功能词特征。
在”云南方言中,“给”也用来表处置,主要在大理等地使用,如,给我肚子都笑疼啊(把我肚子都笑疼啦),还可表示祈使,如,给他挨书拿过去(把他的书拿过去)。
“给”在云南方言中,主要用来引出疑问句,如,给是(是吗),你给去(你去不去)。
云南方言中,“搭”也可表处置义,同“把”,近几年,随着语言之间的同化与入侵,较少使用“搭”,只在较少少数名族地区,如,丽江使用,搭啊个东西拿给我(把那个东西拿给我)。
在丽江,部分口语中省略任何“把”字义的词,且句子倒装,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如,“书我拿”,为了显示礼貌,一般会在该句尾加“来”,即,“书我拿来”(把书拿来)。
六、“把”字句的否定一般在表处置义的肯定句前加“不”,构成“不……就……”句式表否定,如,不挨秘密说给我,就不和你玩了(不告诉我秘密,就不和你玩),还可直接在肯定句前加“冒”表否定,同“别、不”义,如,冒挨书撕掉了(别把书撕烂了),冒给书整丢了(别把书弄丢了)。
但下列句子前不能直接加“不、冒”,如,把你嘴巴闭都(你把嘴闭上),*不把你嘴巴闭都,若省略“你”,则可以加“不、冒”。
七、结语云南方言“把”字句使用频繁,较具地方特色,能反映云南多民族文化。
由于受不同官话影响,云南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词语表示“把”。
总之,云南方言中“把”字句运用较广泛,情况比较复杂,该文是对云南方言“把”字句的初步描写与分析,为后续研究作铺垫,更深层次的语法及语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9《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2005《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薄巍2012《“帮”字作为程度副词的语法化——以云南方言为例》,《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
李兆同1999《云南方言的形成》,《思想战线》(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1期。
叶狂、潘海华2014《把字句中“给”的句法性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第5期。
薛兰兰2012《跟”字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辽宁大学》第5期。
李晓静2016《云南石屏方言调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第5期。
蔡勇2002《安山方言带双受事格的“把”字句》,《语言研究》第S1期。
胡德明2006《安徽芜湖清水话中的“无宾把字句》,《中国语文》第7期。
(通信地址:650000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