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5首
大家好
35
▪ 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 实亦自怜。
▪ 表达手法: ▪ 借古讽今 ▪ 欲抑先扬
大家好
36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大家好
37
写作背景简介
▪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 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 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 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 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 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 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 雁”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
去古今怜。”
完全按史实来写贾谊、并抒发自己君臣际遇之感的是王安石的
《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严复也说:“古人名位心原淡,绛灌何能沮贾生?
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
日),汉族,
江西临川人,
字介甫,号半
山,封荆国公;
北宋著名思想
家、政治家、
文学家、改革
大家好
18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 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
大家好
19
夏日绝句 李清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
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 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 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 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 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
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
大家好
1
关于诗人:
杜牧,字牧之,晚年居
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
因称之“杜紫微”、“杜
樊川”。
杜牧的诗、赋、古文
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
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
称“小李杜”。其诗风格
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
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
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
诗和大家好绝句。
2
杜牧诗歌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
鹏鸟深情人不解,祗言未得作公大卿家好。”
34
▪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
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 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 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 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 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 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 感慨深沉。
大家好
39
小结
▪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 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 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
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
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 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 的现实批判性。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大家好
16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
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
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
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
很难说。
大家好
17
王安石(1021
大家好
4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大家好
7
写作背景简介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
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
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
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
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
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乎!”于是拔剑自刎而大家好死。
14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大家好
15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一作不可。才俊:一作豪俊。
大家好
10
大家好
11
大家好
12
大家好
13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王朝被推翻
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
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在近五年的楚
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楚汉战
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
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
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
大家好
25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大家好
26
大家好
27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贯穿南 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 《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大家好
28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
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
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
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
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
之曲《玉树后庭花》。
大家好
29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大,家好铜雀春深锁二乔。 30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
贾生
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 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
▪ 宣室求贤访逐臣,但不却得遭志谗。被贬,一生抑郁
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
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
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
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
一格。
大家好
3
咏史诗鉴赏步骤:
▪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C、诗人写作的目的? ▪ D、写作技巧?
三十三岁而死。其主张在文帝时并非都未付诸实施。司马迁《史记》
中将贾谊与屈原同列,用意在于同情二人怀才不遇,也把自己的身
世遭遇和感慨融于其中。一百年后的班固《汉书·贾谊传》看得更加
分明:“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又说:“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
公卿,未为不遇也。”
唐人作诗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友或自己不幸遭遇,如
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
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
败之势再难挽回。虽然江
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
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
重来?
大家好
22
▪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 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 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 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 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 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 其他解释)
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
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
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
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
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
首七绝。
大家好
8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肯:怎肯)
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 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 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贾生
【背景】贾谊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
材。这里,诗人不是作陈词滥调,而是选择贾谊被召回长安时宣室 夜对的情节人诗,别有新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 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 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 半夜,文帝前席。即罢,日: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 不及也。…李商隐在《异俗》中说“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洪炉,道家认为天地这个大炉子产生万物,贾谊不信,而有自己关 于鬼神的观点)。一般文人皆以此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但本诗却 不同于此。
大家好
38
自读诗歌《早雁》,了解诗意,同桌之 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
(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 雁。
(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 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 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
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大家死好 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20
词句注释 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⑵壮士:指项羽。 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⑷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 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⑸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 重来。指失败之后大家,好 整顿以求再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