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的特点
(一)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 (二)连贯均匀 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 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 (三)圆活自然 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 衔接、 习一两遍之后,虽然感到身上身微 微出汗,但很少 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演练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 发生气喘的现象,给人以练拳之后有轻松愉快之感。 (四)协调完整 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贯串,好象行云流水,绵绵 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这是符合 人体各 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 在太极拳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 不断。 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有 的人,都可以从事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 作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 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体现出柔 和的特点,也能使 慢性病的 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 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 配合。打太极拳,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 都是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不要上下脱节 或此动彼不动,显得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
④与②解同, 只是左右相 反
⑤与③解同, 只是左右相反。
二十四式太极拳解析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⑤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⑥与②解同。
要点: 歉收推出势,身体不可前仰后俯,要松腰松胯。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 同时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搂膝拗步成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保持30厘米左右。
二十四式太极拳解析
武术的作用
——武术具有建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 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
1改善和增强体质,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使人体身心得到更全面 2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 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 武术具有技击的特点,通过习武,不仅可以掌握各种 3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通经脉、调精神 。 踢打摔拿击刺等技术方法,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 武术的学艺和练功,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还需要 应能力。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的内容和分类
套路运动:
集体表演: 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可变 换队型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型整齐,动作 协调一致。
太极拳的流派
• • • • • (一)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二)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 (三)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 (四)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五)吴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 )
南拳 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 : 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棚、挤、按、
武术的内容和分类
套路运动:
对练: 是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的条 件下进行的功防的假设性实战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 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
二十四式太极拳解析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 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 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 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 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 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 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 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 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 手。
套路运动:
是武术动作以功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 盾运动的变化 规律编成的整套运动形式。主要内容包括 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拳术: 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它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长拳、 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象形拳等。
武术的内容和分类
套路运动:
拳术: 长拳: 它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弓步、马步、仆步、 太极拳: 虚步、歇步为其基本步型,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
二十四式太极拳解析
第1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 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 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 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 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 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 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 高与肩平,与 肩同宽,手心 向下。
太极拳理论教学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概念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 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 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1918年成立 武术的一些技术方法开始包含在军事训练之中,明 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社 起源 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武士会”1926年成立“致柔拳社”“武当太 清时代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各种流派林立,拳种纷 会条件下,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依靠群体力自然界 极拳社”“汇川太极拳社”等 呈。明代的拳术,记载中有三十二式长拳、六步拳、 搏斗,在狩猎的生产 活动中,与野兽抗争,逐渐积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成为社会主义 文化 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棍术出现了: 发展 了劈、砍、刺的技能。为武术技术的 形成垫定了基础。 和人民体育事业的一个组 成部分,得到了蓬勃发展。 俞大遒棍、少林棍、紫薇山棍、张家棍、青田棍等, 1958年国家体委制定(武术竞赛规则)为武术的普 枪术有杨家枪、马家枪、李家短枪。沙家杆子、六 及和提高,起了重大作用。 合枪、少林枪等。刀术中有单刀、双刀等,剑术中 有茅元仪(武备志)所二十四剑势等。
武术的特点
1 寓技于体育之中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 2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连,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 3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至今 广泛的适应性
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打、 仍在军事、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 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 推手、短兵,有适应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 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博斗运动与套路运 外、形与神是相互统一的整体。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 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 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 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 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从体育的观念出发, 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 它受到竞赛规则所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形意拳讲究 “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 外兼修。
第五式: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 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 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 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 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 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
二十四式太极拳解析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①右手从体前下落,右下向后上访划至右肩外, 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 右划弧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下;同时上体先微向 左再向右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 脚尖着地,眼 看右手。
②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 迈出成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 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 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 指尖向前;眼看右手手指。
二十四式太极拳后左,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 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后脚掌慢慢踏实, 右脚前弓, 身体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到左脚内侧, 脚尖着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划弧至左肩 外侧,肘委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随转 体向上、向下划弧落于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左 手。
二十四式太极拳解析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 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 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 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 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常年不懈,坚持有恒。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赛场上两人斗智较勇的对 抗性搏斗,还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套路演练,都会引 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可以成 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此外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可以成为人 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 。
武术的内容和分类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 套路运动和搏斗。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 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 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 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 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 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二十四式太极拳解析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 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 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 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 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 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 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 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 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看左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