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教育-《汽车运用工程》第四版课件: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四).ppt

中职教育-《汽车运用工程》第四版课件: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四).ppt

拖带挂车后τ值大幅度下降,所以汽车列车或铰接 式大客车受附着条件限制比较严格。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由此可得出 g sin fa b g cos l ( f )h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这样,附着条件限制 下的最大爬坡度为
i tan fa b l ( f )h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同理,对应后轮驱动车辆,可求出
i tan fb a l ( f )h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由图可知
FZ1
G
b l
m
h l
dv dt
(G
b l
m
h l
dv )
dt
Ff
.2
m
dv dt
Ff 2
f
(G
a l
mh l
dv ) dt
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度
dv fa b g dt l ( f )h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前驱动车辆加速行驶时受力 前轮驱动轿车上坡受力 比较两图,可见dv/dt对应于gsinα;g对应于gcosα (即mdv/dt对应于Gsinα,G对应于Gcosα)。
对于全轮驱动车轮,如果 FX1 FX 2 FZ1 FZ 2
则有 i tan
四、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条件 1.轿车
与良好道路相比,结冰道路上附着条件使加 速和上坡能力受到的限制要严重得多(其他 值小的路况亦是如此)。
这时由于1≥≥f,所以,对于前轮驱动的轿车
可近似取附着条件限制的坡度角正切值为
综上所述,汽车行驶中,前轴、后轴的法向反力分别 为
FZ
1
G b m h ll
dv dt FW
hW l
F1s
FZ
2
G
a l
mh l
dv dt
FW
hW l
F2s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驱动轮与路面间 的切向作用力为
FX 1
Ff
2
m
dv dt
前驱动车辆加速行驶时受力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四、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条件 1.轿车
各种驱动方式轿车的牵引系数分布
四、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条件 1.轿车
前置前驱动汽车,空载(只有驾驶员)的 τm值(平均值)为0.63,比较理想;满 载后τm值下降到0.53。 标准型驱动汽车,空载时τm值的影响很 小。后置后驱动汽车空载和满载的τm值 都比较理想,在0.6左右。 一般轿车的τmix=0.42,τmax=0.65。
四、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条件 2.载货汽车和大客车
在驱动系统的布置中,前置前驱动用于轻型货车 和旅行车;后置后驱动广泛用于大客车,也用于 一些轻型载货汽车和旅行车;标准型驱动广泛用 于中型和重型载货汽车。
载荷变化对τ值的影响与驱动系统布置有关。发动 机前置后驱动的载货汽车或大客车,空载和满载 的τ值相差很大,发动机后置后驱动的大客车载荷 变化对τ值影响很小。
—附着系数 良好的水泥和沥青路面的值高达0.80~1.00 结冰路面值仅为0.10~0.25。
一、车轮法向反力
前轴、后轴的静态 法向反力分别为
1.静态法向反力
FZ10
G
b l
a FZ 20 G l
G —汽车重力 l —轴距
a,b —汽车质心到前后轴的距离
一、车轮法向反力
前轴、后轴惯性 力引起的法向反 力分别为
由于驱动轮、传动系以 及发动机等部件的旋转 惯性力矩已由驱动力矩 克服,所以只有非驱动 轮惯性力矩引起的加速 阻力反映到公式中,而 它的平移质量惯性力相 比是很小的,可以忽略 不计。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驱动轮的驱动力 Fx1的极限值
FX 1 FZ1
FZ1 ----前驱动轮与路面间的法向反力 —附着系数
一、车轮法向反力 4.升力引起的法向反力
在高速行驶的轿车上.由
于迎面气流的作用,在前
后轴上引起反力的变化,
正的升力使车轮法向反力
减小,负的升力使车轮法
向反力增加。升力引起的
前轴、后轴法向反力分别

FZ1s F1s
FZ 2s F2s
FZ1s,FZ2s—升力引起的前后轴法向 反力
一、车轮法向反力
一、车第轮二法章向反汽力车动力性 二、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能力 三、附着条件限制的上坡能力 四、第驱一动节系统汽布车置行和驶行阻驶力条件
第二节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
第三节 汽车动力性分析
第四节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
第五节 汽车动力性试验
一、车轮法向反力
驱动轮上允许的最大驱动力
F FZ
F —车轮与地面附着力 FZ —车轮上的法向反力
i tan a FZ 20
lG 对于单轴驱动的双轴车辆,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 和上坡能力与汽车质心的纵向位置有关。
四、驱动系统布置和行驶条件 1.轿车
牵引系数
驱动轮静态反力 汽车重力
FZ1 FZ2
G
在结冰道路上的附着条件限制的坡度
i tan
牵引系数τ一方面与驱动系统布置(前置或后置发动 机)有关,另一方面又与质量的轴间分配有关。总 之τ取决于车辆的结构形式。
FZ1d
m h l
dv dt
FZ 2d
m
h l
dv dt
2.惯性力引起的法向反力
h—汽车质心高度 显然,FZ1d+FZ2d=0
一、车轮法向反力
空气阻力使后轴载 荷增加,而前轴载 荷减少。由空气阻 力引起的前轴、后 轴法向反力分别为
FZ1w
FW
hW l
FZ 2w
FW
hபைடு நூலகம் l
3.空气阻力引起的法向反力 hw—空气阻力合力作用 点离地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