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等家禽对维生素营养的需求
维生素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
营养作用和生理作用各异的化合物。
维生素既不能供给能量也不是禽体组成成分。
它的作用主要是调节。
控制代谢作用。
家禽消化遭微生物少。
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有的虽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
必须从饲料中摄取。
目前所用的各种饲料,除青绿饲料外。
所含维生素多不能满足家禽需要。
因此。
养禽场要保证青饲料的供应。
或使用维生章添加剂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其中最易缺乏的是维生素a。
d1,核黄素、b11、e和k等。
维生素a 能加强上皮组织的形成,维持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保护视觉正常,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生长。
维生素a缺乏时,初生雏出现眼炎或失明,两周龄内生长发育迟缓。
三周龄时,体质衰弱。
运动共济失调,羽毛蓬乱。
如不及时补充,眼鼻发炎。
眼险肿胀,成鸡则消瘦衰弱。
羽毛松乱。
雏鸡也有类似的症状。
维生素a在鱼肝油中含量丰富,青绿饲料、水果皮,南瓜。
胡萝卜黄玉米含有的胡萝卜靠能在禽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
发现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后,按常量剂量的4倍量补给,对患蛔虫病的鸡应先驱虫。
维生素a易技阳光。
热。
酸。
氧化等因素破坏,要现配现用。
硫酸锰可破坏维生素a,需要注意。
维生素d 参与骨骼;蛋壳形成的钙磷代谢过程,促进肠胃对钙。
磷的吸收。
维生素d缺乏时,雏鸡生长不良。
羽毛松散,喙爪变软,弯曲,脚骨弯曲,胸部内陷,腿骨变形,产蛋鸡开始产软壳蛋或薄
壳蛋。
随后产蛋量下降,蛋重减轻。
维生章d:是动物形式的维生素d,对于家禽来说比维生素d1(植物形式的维生素d)更有效。
禽体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1。
舍饲的笼养鸡无阳光照射时会缺乏d1,必须补充。
鱼肝曲中含有丰富的d1,日晒的干草中含d1。
维生素d 性质稳定。
但硫酸锰可使之破坏。
维生素e 维生素e为抗氧化剂。
代谢调节剂。
对消化道和禽体组织中的维生素a有保护作用,能提高种鸡繁殖能力。
维生素e缺乏时,雏鸡患脑软化症。
渗出性素质病和白肌病;公鸡睾丸退化变性,生殖机能减退;母鸡无明显症状,但种蛋孵化率低,胚胎常在4—7日龄死亡。
维生素正在麦芽、麦胚油、棉籽曲、花生油,大豆油中含量丰富,在青饲料、青干草中含量也多。
配合饲料粉碎。
加热过程可被破坏。
添加维生素e可以促进雏鸡生长。
提高种蛋孵化率。
鸡处于逆境时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
维生素k 是家禽维持正常凝血所必需的一种成分。
缺乏维生素k 时。
病寓容易出血且不易凝固,冠苍白,死前呈蹲坐姿势。
维生素k快乏的母鸡,孵出雏鸡亦易患出血病。
维生素k有4种:kl在青饲料、大豆和动物肝脏中含量丰富:k1可在家禽肠道内合成;k3和k4是人工合成,作为补充维生素的添加剂使用。
当饲料中有磺胺类或抗生素时。
每公斤饲料中要添加1~2毫克。
硫胺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开胃助消化功能。
缺乏硫胺素时。
雏鸡生长不良,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发生痉挛,严重时头向
后背极度弯曲,瘫痪。
倒地不起。
成年鸡的症状与雏鸡类似,且鸡冠发紫。
硫胺素在糠麸、青饲料,胚芽、草粉、豆类。
发酵饲料和酵母粉中含量丰富,在酸性饲料中相当稳定,但遇热遇碱易被破坏。
核黄素对体内氧化还原、调节细胞呼吸起重要作用。
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缺乏核黄素时。
雏鸡生长缓慢\足趾向内弯曲。
有时以关节触地走路,皮肤干而粗糙:母鸡产蛋量下降,种蛋孵化率低,胚胎死亡,出壳雏脚趾弯曲,绒毛稀少。
核黄素在青饲料、干草粉、酵母。
鱼粉。
糠麸、小麦中含量较多。
它是b族维生素中对家禽最为重要而易不足的一种维生素,肉用仔鸡容易出现缺乏症。
应注意补给。
泛酸是辅酵a的组成部分,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有关缺乏时,雏鸡生长受阻,羽毛粗糙,骨变短粗。
随后出现皮炎。
口角有局限性损伤。
种鸡孵化率低。
泛酸与核黄素的利用有密切关系,一种缺乏时另一种需要量增加。
此外,泛酸很不稳定,与饲料混合时容易曼破坏。
故常以其钙盐作添加剂。
泛酸在酵母、青饲料。
糠麸,花生饼,干草粉、小麦中含量丰富,但玉米含量较低。
烟酸对碳水化合物。
脂防,蛋白质代谢起重要作用,并有助于产生色氨酸。
雏鸡需要量高,缺乏时鸡发生黑舌病,特征性症状是舌头和口腔发炎,生长受阻,采食减少,羽毛发育不良,有时脚和皮肤呈现鳞状皮炎。
成禽缺乏烟酸时,种蛋孵化率低,胚胎死亡,出壳困难或出弱雏。
饲料中大多含有烟酸,但籽实类和它们的副产
品中的烟酸大多不能利用,烟酸性质稳定。
出现可疑烟酸缺乏症状时,每公斤饲料中加10毫克,见效很快。
吡哆醇有抗皮肤炎的作用,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有关。
缺乏维素b,时,鸡发生神经障碍,长时间抽搐而死亡。
雏鸡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皮炎、脱羽、出血。
成禽产蛋率低。
吡哆醇在饲料中含量丰富,又可在体内合成,很少有缺乏现象。
叶酸对羽毛生长有促进作用,与维生素b12共同参与核酸的代谢和核蛋白的形成。
缺乏叶酸时,雏鸡生长缓慢,羽毛生长不良,贫血、骨短粗。
种鸡孵化率低。
胚胎期呈现胫骨弯曲,下腭缺损,并趾和出血。
常用饲料中含量丰富,草籽中含量尤其丰富。
严重贫血的雏鸡,肌肉注射50~100毫克,一周内恢复正常。
口服效果稍差。
维生素b12 参与核酸合成,甲基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脂肪代谢以及维持血液中谷胱甘肽。
有助于提高造血机能,能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雏鸡缺乏维生素b12时,生长缓慢,贫血,饲料利用率低,食欲不振。
甚至死亡,成鸡无特殊表现,但产蛋下降,孵化率低。
维生素b12在肉骨粉,鱼粉,血粉,羽毛粉等动物性饲料中含量丰富,鸡粪和禽舍厚垫草内也含有维生素b12。
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使之破坏。
维生素h 是抗蛋白毒性因子。
参与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生物素缺乏时,家禽喙及足蹄发生皮炎,生长速度降低,雏鸡患曲腱症,运动失调,骨骼畸形。
种蛋孵化率低,胚胎畸形。
生物素分布广泛,
性质稳定,消化道内合成充足,不易缺乏。
胆碱为蛋氨酸等合成甲基的来源,有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
缺乏时容易引起脂肪肝,繁殖力下降,食欲减退,羽毛粗糙,雏鸡,,生长鸡和幼鸭生长受阻,并引起骨短粗症。
一股饲料含量都较丰富。
饲喂胆碱可节约蛋氨酸,但给量要大于正常需要量。
维生素c 与细胞间质,骨胶原的形成和保持有关,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促进肠内铁的吸收的作用。
缺乏时,家禽发生坏血病,生长停滞,体重减轻,关节变软;身体各部出血,贫血。
维生素c在青绿多汁饲料中含量丰富。
家禽处于应激状态时应增加维生素c用量,正常情况下不需另外增加。
蛋鸡养殖慎防“假母鸡”
随着养鸡技术的提高,在90年代初出现的“假母鸡”病,逐步减少,而这两年在我市及周边地区又呈现出抬头的趋势,从2010
年到现在笔者就借30多例病历,并且是逐年增加,“假母鸡”直到产蛋高峰时才能被发现,前期的费用全部投入,但得不到回报,对养殖户来说损失是很大的,所以,应引广大养殖户起特别的关注。
“假母鸡”也称假产蛋鸡,多是由于蛋鸡在雏鸡阶段特别是在2周龄前感染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导致输卵管受损,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输卵管发育不全或畸形,等鸡长到成鸡阶段虽然外表像产蛋鸡而实际并不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