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上半年工作情况:2017年上半年,文广新局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文艺精品力作、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改革创新管理服务,以开拓的发展思路和务实的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常熟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庙修复开放后,围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传统文化交流传播平台。
1—5月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重要参观团40多批。
举办写春联赠游客、春节猜灯谜、元宵“背论语赢花灯”、“开蒙礼”仪式、传统文化阅读体验等系列儒学文化活动。
整理文庙、书院碑刻和常熟科举文化资料,开展儒学文化研究。
4月,启动第十届常熟市阅读节暨第七届常熟市少儿阅读节,本届阅读节以“阅读,让常熟更美丽”为主题,与第七届常熟市少儿阅读节、各乡镇阅读节有机整合,将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85项。
期间,新建图书分馆、流通点、流通服务点9家。
常熟市图书馆星光天地分馆、滨江幼儿园流通点、检察院流通服务点等场馆投入使用。
开展了常熟市第九届“博物馆奖”少儿美术书法作品展评,并举办了展览。
二、推出文艺精品力作。
努力扶持、推动更多契合时代的优秀作品的创作,宣传常熟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以厚积薄发的精品展览和剧目扩大常熟地方文化影响。
中篇评弹《芦荡枪声》剧本经过多轮的修改,于4月进行了首演,得到领导专家和广大市民好评,并邀请全省著名评弹艺术家召开提升座谈会,继续打磨完善,将于7月份赴上海逸夫舞台公开演出。
计划复排锡剧经典剧目《双珠凤》,上半年已完成了剧本修改、音乐制作等前期准备工作。
推出系列精品展览。
博物馆的“方寸博雅——常熟博物馆藏虞山印派篆刻特展”3月在福建民俗博物馆开展,扩大了虞山文化流派的影响力。
4月推出了“旧邦新命——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展”。
市美术馆完成《温肇桐全集》、《常熟籍艺术家系列展:含英咀华——郑济炎中国画作品集》编撰。
“如此设计——‘中国现代设计之父”庞薰琹展览启动。
市书画院6月在马来西亚历史古城马六甲举行“传承虞山派——常熟市书画院作品展”,常熟书画家赴马六甲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学术交流,扩大了常熟的知名度。
三、深入开展文化惠民。
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去年已完成80家基础上,上半年完成76家村(社区)年度争创目标确认上报。
举办2017年苏州市基层文化队伍服务能力提升常熟培训班,有168名基层文化干部参训。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新春民俗庙会。
继续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2017年“文化惠民村村行”、“情暖常熟”和“评弹进百村”公益文艺巡演。
挖掘整合演出资源,编制巡演节目菜单,由各地群众根据观赏需求来“点菜”,探索文艺下乡的“菜单式配送”新机制。
全年安排演出162场。
目前已演出97场次,观众约8万人次;积极推动文化惠民质效提升。
组织实施“我的舞台我的梦”——常熟舞王大赛,活动贯穿全年,上半年已完成海选、晋级赛、PK赛。
继续举办2017“非遗进校园”活动。
创新举办“市民看非遗”公益体验活动,安排3条线路,涵盖全市非遗场馆、工作坊等,通过微信平台自由报名参与,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常熟非遗项目的工艺流程与发展利用。
举办《琴重虞山——中国古琴名家名曲集》DVD首发式暨虞山派古琴学子三年培养计划中期雅集活动。
四、提升传承发展水平。
一是全力实施文物维修工程。
琴川河驳岸维修工程完成近半,周神庙弄民国建筑修缮工程竣工,李氏义庄、魏浣初墓、唐洪培墓修缮完成并验收,启动广嗣桥环境整治与修缮。
二是积极开展文物管理工作。
完成第十批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公示、公布。
确定新一批国保、省保单位推荐名单。
加强环虞山古墓葬类别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及安全工作,与业余文保员签订“古墓葬保护责任书”。
完成全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调研。
编制兴福寺保护修缮方案,获省文物局批准。
三是广泛开展文物保护宣传。
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精心策划实施第十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公布常熟市第十批文物保护责任单位;22家乡镇和部门向市政府递交文物保护责任书;扬子清波----历代廉政文化展”入选江苏省文物巡回展并举行首站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启动仪式;翁同龢纪念馆举行第六届常熟状元文化节,“翁氏家风传习馆”正式开馆揭牌;常熟文庙儒学文化展进校园社区。
四是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我局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
做好总结与表彰,编制并发布《常熟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全面开展地下文物埋藏区勘察。
对全市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
与8家房地产开发单位签订地下文物保护协议。
五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认真做好2016年度推动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申报。
经联合会审,拟对两岸文创交流平台等10个项目进行扶持;2017年苏州创博会常熟展区以“云裳小镇”为主题,通过视频影像、虚拟试衣体验等方式,展示常熟服装特色小镇理念;积极组织我市文创企业申报上级各类文化产业品牌及引导资金。
做好对新美泥仓溇湿地生态小镇项目等7个入选2017年度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跟踪编报。
对2016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六是加强市场科学监管。
一是加大文化执法力度。
截至5月底,共出动检查人员120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50家次,查处各类行政案件26起,受理各类举报279件。
开展“黑网吧”查处取缔工作。
通过电信部门分批查封125条涉“黑网吧”经营线路。
组织联合执法,现场取缔12家次,立案查处相关案件6件;全面开展“秋风”、“清源”、“净网”和“护苗”等专项行动。
截至5月底,共发放“扫黄打非”宣传资料600余份,收缴非法政治类图书12本、其他非法出版物1346本(册张)。
认真开展省“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示范点创评工作。
深入实施网吧分级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档案,对等级较低的网吧实施重点监控。
4月,召开文化市场综合监管工作会议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400余家经营单位负责人参会,与全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
二是加强新闻出版管理。
新设立出版物经营单位14家。
如期完成了出版物经营单位年检换证199家,完成印刷企业年检366家。
审批《沙家浜》《现代农业》等一次性内部资料14家。
召开印刷行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会并邀专家进行“263”专项培训。
继续夯实农家书屋工作基础,推进书香城市建设。
共重新核对229家农家书屋基本信息。
4月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东亚版权创意精品展示交易会。
参展作品《图个吉祥》获组委会银奖。
5月成立了苏州市版权(常熟)工作站,为促进常熟文化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平台。
三是科学推进广电管理。
做好第三轮农村广播复整相关工作。
上半年30个行政村完成复整。
会同江苏网络常熟分公司对梅李镇等苏州市级“智慧社区镇”的建设验收。
查处无证经营卫星电视接收单位三家。
继续开展争创江苏省无“小耳朵”先进社区活动。
上半年打击三起非法电台入侵事件。
1—6月农村电影流动放映1600场次。
积极做好各镇固定放映点建设,计划在已有基础上新增一镇一个固定点,并纳入“新风杯”考核。
下半年工作重点:文化品牌活动。
举办2017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第六届中国古琴艺术节。
策划举办好常熟博物馆20周年馆庆系列活动暨《虞山画派特展》研讨会。
举办“传承虞山派——常熟市书画院作品展”。
做好《扬子清波——廉政文物展》巡展工作。
文庙9月28日举办丁酉市民祭孔大典,出版《常熟儒学碑刻集》,举行“开蒙礼”和“孝亲尊师礼”,完成文庙牌坊工程、碑廊维修及碑刻保护工程。
组织中篇评弹《芦荡枪声》申报第七届江苏曲艺芦花奖,并赴上海、苏州等地演出,排演由青年演员担纲的青春版,至全市各镇村巡演。
复排锡剧经典剧目《双珠凤》在文化节首演,此后实施惠民“村村演”巡演。
推进“评弹来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文化传承保护。
全面完成琴川河驳岸和牌坊工程。
启动言子旧宅维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方案设计和房屋征收。
完成全市部分国保、省保单位防雷检测。
完成徐市顾宅等维修工程。
启动梅李北街71、73号维修、大义节孝坊维修方案编制及维修、言子墓牌坊修复及保护工程。
进行唐氏宅园修缮、卫氏义庄修复方案编制。
完成常熟博物馆电路、安防、消防改造项目。
协助做好常熟城市展览馆和李强纪念馆的前期准备工作。
文化惠民深化。
组织实施“我的舞台我的梦”——常熟舞王大赛半决赛和决赛。
继续办好常熟市上鹞灯节、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等特色活动。
完成常熟市首届群众文艺原创作品“星光奖”评奖,打磨提升优秀作品,完成好苏州市繁星奖参赛巡演;推进《常熟花边经典作品图案集锦》《常熟非遗图典》等专著的整理出版。
继续实施“惠民四季书会”。
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鼓励和扶持原创设计和影视、动漫等文艺产品生产,鼓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新兴文创业态,支持非遗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利用。
继续做好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编报和引导资金绩效后续工作。
开办文创产业培训班。
文化市场管理。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
推进大义管理区内无证无照网吧综合整治并推广至全市。
深入推进网吧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加强对乡镇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考评监督;推进新闻出版管理。
做好书香城市创建基础对接。
充分利用版权工作站推进与大学科技园区、苏南知识产权广场等合作,为园区入驻单位做好版权服务。
加快常熟印刷行业升级改造步伐。
常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