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7. 简述受众选择“3S”论(1)-(3) (2)选择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
指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作出的意义解释和 理解; • ①需要(食物16、4、1、0.1小时) • ②态度,对信息理解必然受到消费者固有 态度的影响 • ③与情绪、心境有关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6. (名词解释)“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 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 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的人. 即“消息灵通人 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 验的“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 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 13.(单选)议题设置论认为, 各种传播媒介 对所传播的信息首先起到过滤作用。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14.(多选)记忆的输出方式包括辨认、回想。 • 15.(单选)议题设置论的代表性学者是麦库
姆斯。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16.(简答)简述议题设置论的主要观点。 (1) -(2)
• ③媒体中广告内容的组合;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6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4. (简答)简述杂志传播信息的缺点: • ①缺乏灵活性、缺乏时效性; • ②阅读范围的局限性; • ③感染力较差。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5.(多选)依据受众对象不同.可把报刊分为组 织内刊、社会报刊。
• (1)各种传播媒介对传播信息的“过滤作 用” 。传播媒介对极为浩繁的信息是经过 选择后才传达给公众的。当大众传播媒介 热情介绍某个新闻事件, 也就意味着这个 新闻事件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议题”。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16.(简答)简述议题设置论的主要观点。 (1) -(2)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5. (名词解释)两级传播模式是由美国社会 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它认为信息往 往首先经过“意见领袖”再传播到社会中 的其他人,这便构成了“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两级传播的基本模式。
• 如:报纸上的药品好,受众往往容易接受 医生的建议;
• 3.(多选)合理选择公共关系媒介,应当充分 考虑的因素有目标受众的特性、传播媒介 的特性、所传信息的特性、相关媒体的选 择、传播经费。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4 公共关系的媒介运作
• 4.(多选)媒体组合的方式有集中型媒体组合、 分散型媒体组合。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4 公共关系的媒介运作
• ③缺乏权威 • ④缺乏规矩 • ⑤可信度不高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16.(单选)标记语言和行动语言属于非语言 传播方式。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4 公共关系的媒介运作
• 1. 简述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①-⑤ • ①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 • ②根据传播媒介的特性及影响力选择传播
• 2. 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演变: 口语传播------手抄媒介阶段------印刷媒介阶
段-------电子媒介阶段。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2 媒介发展与演进
• 3.(多选)传播意义上的媒介包括物质实体、 物理能力。
• 4.(单选)从人类脱离蛮荒到现在,传播媒介 大体经历的阶段依次是口语、手抄、印刷、 电子。
• 6.(单选)在我国,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是广 播。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7.(单选)从费力程度看,财力、精力花费最 少的传播媒介是广播。
• 8.(多选)杂志传播信息的缺点包括缺乏灵活 性、缺乏时效性、阅读范围的局限性、感 染力较差。
• 9.(单选)下列媒介中,娱乐性功能最强的是 电视。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2.(单选)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 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
• 3.(单选)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一文,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是拉斯 韦尔。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4. (简答)简述“把关人”理论(德国心理学 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提出)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12.(名词解释)因特网即“Internet”,是指 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 成的主要采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以及这个网络所包含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巨 大信息资源。
• 13.(单选)用了数字技术,成为真正的数字 化媒体的是因特网。
媒介;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4 公共关系的媒介运作
• 1. 简述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①-⑤ • ③根据所传信息的特性选择传播媒介;
• ④根据竞争对手的媒介运用状况选择传播 媒介;
• ⑤根据传播经费的多少,讲求经济效益的 原则。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4 公共关系的媒介运作
• 2.(单选)传播的目标和对象,也是信息最终 归宿的是受众。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2.(多选)报纸传播的弱点有时效性差、读者 的受局限性、现场感较差、形象感较差。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3. (简答)简述杂志传播信息的优势 • ①针对性强; • ②信息的覆盖与更替周期长; • ③印刷精良,装帧较好,更具有保存价值。
• (2)“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 ①若干人提出倡议----②信息传给A(倡导角
色)------- ③C(把关人)-------④B(消费者)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提议 •提议 •提议 •提议 •提议 •提议
•A倡导者
•反馈
•反馈 •C把关人
•B消费者 •反馈
•将信息过滤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14. (简答)简述因特网的优点: • ①兼容性好 • ②互动性 • ③全球性 • ④存储于检查 • ⑤及时性 • ⑥针对性强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15. (简答)简述因特网的缺点: • ①缺乏严谨性 • ②缺乏深度与原创
• 5. (简答)简述媒体组合的目标①-⑥ • ①有利于实现组织信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
方面的系列化;
• ②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形象;
• ③有利于达到目标受众,影响目标受众;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4 公共关系的媒介运作
• 5. (简答)简述媒体组合的目标①-⑥
• ④有利于组织针对竞争对手的信息传播开 展有力进攻或实施有效的防御;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7. (简答)简述受众选择“3S” 论(1)-(3)
(1)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是指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 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 但是他们不可能 对所有的信息都作出相应的反应,只能是 有选择地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
①对比 ②强度 ③位置 ④重复 ⑤变化
• (1)(名词解释)“把关人”又称“守门 人”,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 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 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 “疏导”----准传播 • “抑制”----不让传播或暂时搁置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Hale Waihona Puke .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4. (简答)简述“把关人”理论(德国心理学 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提出)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2 媒介发展与演进
• 5.(多选)文字传播媒介的主要优点有传播范 围大、信息可以保存、传播距离延长、信 息传递的确切可靠性。
• 6.(单选)传播信息渗透性比较强的是电子媒 介传播。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1. (简答)简述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 • (1)可充分处理论题。 • (2)选择性强。 • (3)易于保存、易于检索。 • (4)专业性强。 • (5)经济性 。
• ⑤要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时机性要求; • ⑥媒体组合本身要实现多样化。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4 公共关系的媒介运作
• 6. (简答)简述媒体组合的具体策略: • ①各种媒体间的组合;如:报刊、广播、
电视、路牌、网络;
• ②媒体内部组合:指各种媒体内部的栏目 之间组合,如:北京电视、和中央电视;
• 10.(多选) 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 素主要包括需要、态度、情绪.
• 11.(单选)一定时期内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 固是指记忆。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12.(多选)从选择性注意的角度来看,提髙 信息竞争能力应关注的因素包括对比、强 度、位置、重复、变化。
第5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5.1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8.(多选)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与理论主要有 把关人理论、受众选择“3S” 论、议题设置 论、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两级传播模式。
• 9.(单选)“把关人” 这一概念出自《群体生 活的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