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思想与儒学精髓(20130918整理稿)

孔子思想与儒学精髓(20130918整理稿)


周人的政治传统
《说文解字》:“保,养也。” 周人传统的“敬德保民”思想
周人重视管理中的“度”
《逸周书·官人》:设之以谋以观其智,示 之以难以观其勇,烦之以事以观其治,临之 以利以观其不贪,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喜 之以观其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酒以观其 恭,从之色以观其常。远之以观其不二,昵 之以观其不狎。 《孔子家语·入官》孔子说:“故世举则民 亲之,政均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 高,不道以远。”
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艺术
底层——哲学文化
伦理观、人生观、价值多都收 在孔子手里;孔 子以后的中国文 化又差不多都从 孔子那里出来。
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文明重估
例如: 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一批8000多 年前的骨笛,测音结果表明,当时不仅有了完整的七 声音阶,而且音孔的精度令人目瞪口呆! 七次考古发掘,舞阳贾湖遗址共出土骨笛近30枝。
一、熟悉?还是陌生?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概还找不出 第二个人,像中国的孔子这样,在 差不多两千五百多年的日子里,受 到无数亿万人的关注,从尊崇、膜 拜,到评论、指责,乃至谩骂、揶 揄,竟从未中断过。 ——“中国文化史的一大景观”
哪个才是真实的孔子?
“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圣人? 满口纲常礼教的封建“卫道士”? 拉历史倒车的“复辟狂”? 善解人意的朋友;通情达理的长者; 谆谆善诱的师长?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仁的本义:“反求诸身”,即反省自身 《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的推延: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孔子家 语》、《礼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孟子》) 2.泛爱众 。(《论语》) 3.仁爱及于鸟兽。(《孔子家语》)
修己——孝亲——仁民——爱物
忠恕:修己安人
四、中:鲜能久持的思维方式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郑《目录》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 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 以昭明圣祖之德。 先秦时期“庸”与“用”相通。“中庸”即 “中用”,即“用中”、“使用中道”。
语· 颜回》)
途径:冠礼与“成人”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冠日陈设
﹡缁布冠 ﹡皮弁 ﹡爵弁
﹡配套服饰
三加冠;取字见尊
(1)﹡在东阶举行;﹡ 《士冠礼》释三加冠弁: “三加弥尊,谕其志也。” (2)﹡取“字” ;﹡教 导;﹡与兄弟、姑姊相见; ﹡拜见国君、卿大夫和尊长
人能自曲直以赴礼
孔子“轻视妇女”?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 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女子”难养——“小人”难养 难养: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轻视妇女”?
《逸周书》周武王:“呜呼,敬之 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 小人难保。” 小民很难护养,就要事事施之以敬。
孔子“轻视妇女”?
《尚书》周公告康叔:“呜呼!小子封, 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 乂民。” 恫瘝(tōng guān ):病痛,疾苦; 棐忱(fěi chén )辅助诚信的人。孔传:天 德可畏,以其辅诚。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
必果,惟义所在。”
以礼节“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 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 学而》
周代“以刑教中”
司徒是教民、治民之官,其分大、小司徒与师保之 属,其中“大司徒”的职责有所谓“十二教”—— 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 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 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 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 (同“暴”);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 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 则民兴功。”
“中庸”即“用中”
孔子:“执其两 端用其中” 。 “中”不能一眼 看透; 不是数理意义上 的“中间”。
宋朝以前曲阜孔庙的大门
原名:中和门 后来:大中门
关于“中”
主动:以礼制中。 被动:以刑教中。
以礼制“中”
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粗野);恭而 不中礼,谓之给(奉承,谄媚);勇而不中礼, 谓之逆(忤逆)。” 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子产犹众 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子贡曰: “敢问将何以为此中礼者?”子曰:“礼乎! 夫礼,所以制中也。”子贡退。
早期儒家重视管理的“度”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 庄足以成礼。
——《孔子家语·好生》
孔子“轻视妇女”?
更多的还是强调一种管理方式;强 调管理实践中应当把握的“度”。 孔子说:“得到女子和庶民的拥 护与支持并不容易,如果过于亲 昵,他们会缺乏恭敬;而忽略或 者疏远他们,又会产生怨愤。”
孔子“主张愚民政策”?
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
——《郭店楚墓竹简》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太伯》
孔子“主张愚民政策”?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 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 情,然后民乃从其命矣。 ——《孔子家语·入官》
所谓“君子”与“小人”
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 的通称,指地位高的人。后 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 后代也用作为自己的谦称。 后来指人格卑下的人。
孔子思想与儒学精髓
杨朝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子研究院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历史学博士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孔子研究》执行编委 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 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山东周易学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
孔子思想与儒学精髓

一、熟悉?还是陌生? 二、礼:规则、秩序及其养成 三、仁:修己安人,推己及人 四、中:行为准则、思维方式 五、孔子儒家的人生境界
孔子的历史地位
英国作家贡布里希(Ernst H.Gombrich,1909~2001):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导师》
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伟大的中华民族比世界 上别的民族更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 孔子提出的方法是简单的。也许你不会马上就 喜欢它,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比人们第一眼所看 到的更多的智慧。 只是由于有了他的学说,这个有着众多省份的 大国最终也没有瓦解。
二、礼:规则、秩序及其养成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
云南建水文庙:礼门
《孟子·万章下》
夫义,路也;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邹城孟府:礼门义路
礼也者,理也
《孔子家语》:礼也者,理也;乐 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 不作。 《礼记· 礼器》:礼也者,合于天时, 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 理万物者也。
杨朝明:《真实的孔子》,《光明日报》 2010年1月28日
柳诒徵先生——
孔子者,中国文化 之中心也;无孔子 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 之文化,赖孔子而 传,自孔子以后数 千年之文化,赖孔 子而开。
文化的结构和层级
表层——物质文化
围绕衣、食、住、行所体现出来的去取好恶
中层——制度文化
■ 《论语· 宪问》: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 ··· 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 ··· 舜其犹病诸。” ■ 《论语·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 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推己及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
人生礼仪—“成人”之学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 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 以为成人矣。” (《论语· 宪问》) 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 “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 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 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 (《孔子家
三、仁:修己安人,推己及人
从身从心,上下结构。“忎, 古文仁从千心。……”—《说 文解字》 《中庸》说:“成己,仁 也。” 《论语》:“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 《论语》:“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 郭店楚简《穷达以时》: “君子敦于反己”
仁爱:从“亲亲”开始
孔子的历史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卫生组织干事泰勒博士(1989) 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 义,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 在过去的两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 惊奇的。 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者缺少进步也好, 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 然是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和超越时代的,它属 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并照耀着今天和 未来。 ——《孔子研究》1990年第1期
孔子“主张等级制度”?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孔子“主张愚民政策”?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 版):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 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他是为什么。
分清“真孔子”与“假孔子”
五四时期李大钊:“余掊击孔子,非 掊击孔子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 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 子,乃掊击专制政治灵魂也。 新启蒙运动时期张申府:打倒孔家店, 救出孔夫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