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学目标】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运用适当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2.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件,话题导入出示书中的插图。
2.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学生说看到的情景)对,这是她在对着镜子练习讲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举行一场趣味故事会,谁讲的故事最好,谁将被评选为“故事大王”。
二、探究新知(一)明确要求,自择内容。
1.同学们,你们打算讲什么故事呢?可以自己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记住主要内容,讲述时要注意要求。
2.出示要求。
(1)讲故事的时候要能够打动别人,要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要自然、大方,想办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2)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讲生动,注意描述故事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3)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听后能够公平、公正地评价故事讲得怎么样。
(二)小组比赛,推选代表。
1.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讲自己准备的故事。
2.小组内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比。
(1)故事内容是否健康、有趣?叙述是否有条理,有趣味性?(2)讲述时是否注意了语气、表情的变化?运用的手势是否恰当?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
4.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说出理由。
(三)评价反馈,总结表扬。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故事大王”总结获奖原因,讲讲自己是怎样讲故事的。
3.总结讲故事和听故事应注意的事项。
出示: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的故事会真有趣!同学们选的故事内容很有趣,讲故事的同学语气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听故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同学们的评价有理有据。
这个故事会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享受到了乐趣。
【板书设计】趣味故事会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认真听别人讲故事,并记住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本次口语交际,我通过示范引领,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此外,我还创设了评选“故事大王”“最佳评委”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效果非常好。
三语备课组时间:2 月日中心发言人:课题: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第 1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2.读《中国古代寓言》,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3.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感受世界寓言文学的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重难点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更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论寓言,激发情感1. 引发交流: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交流平台更是给寓言故事做了深刻的剖析。
2. 生读交流平台内容。
3. 小结过渡: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
(板书:小故事大道理)【设计意图:交流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是传承和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着大道理的最好方式,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阅读寓言,交流道理1.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2.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故事。
(生读课文中的故事)3.这则寓言的题目你知道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小组读文,讨论交流寓意。
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板书:《曲突徙薪》)【设计意图:寓言故事的展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爱上寓言故事,渴望明白其中的道理,思维发展得到提升。
】三、阅读交流,品味道理1. 交流《伊索寓言》中《狐狸与葡萄》和《农夫与蛇》的故事。
2. 教师小结:《伊索寓言》搜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
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漫步其中,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3. 品味《克雷洛夫寓言》中《狐狸与乌鸦》和《狼和小羊》的故事。
4. 教师小结:克雷洛夫的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托物言事,借古讽今。
寓言的结构一般都很简短,他把简单的含有训诫意义的寓言变成了雅俗共赏的讽刺文学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读寓言故事,感受到寓言故事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四、交流感受,指导阅读1.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阅读寓言故事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小结,指导阅读。
⑴我们应该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⑵还要边读边想,联系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学生能语言建构交流阅读的感受和收获,教师指导阅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阅读,热爱上了阅读。
】板书设计:小故事大道理读懂内容明白道理联系生活教后思考:教师备课记录表备课分类:议论与抒情备课内容:第一讲议论与抒情(一)——趣味心理评价《漏》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漏》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课。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
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因做贼心虚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
故事读来幽默有趣。
故事行文很有规律,基本上采取“甲怎么样,乙怎么样”的形式展开,抓住规律,品味人物心理活动、语言描写的奥秘,为复述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贼、脊”等8个字,会写“漏、贼、驴”等13个生字,会写“飞虫、决定”等8个词语。
2.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知道悬念、巧合等在这篇文章中的运用,知道文章的构思。
3.阅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重、难点】发现故事的结构和行文规律,学习复述故事。
【学习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小时候,我最喜欢听爷爷讲故事了!什么七仙女、过海八仙、济公传奇,都让老师特别着迷。
课前,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个故事,请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名字。
2.出示课件,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
3.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民间故事(板书)。
民间故事是人们从生活出发,在口口相传中加以改编创作,甚至加上超自然的情节流传开来的故事。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有趣的民间故事。
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漏》,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
5.范写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观察字形引导推测“漏”的意思。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民间故事”切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体裁。
再以标题为切入点,引导写字、理解字意,为全文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出示要求,初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课前预习过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思考:(1)故事的主要角色有哪些?(2)老虎和贼认为“漏”是指什么?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又是指什么?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出示生字词语:漏雨喂养小胖驴做贼恶狼莫非厉害抱住骨头架粘胶脊背甘心(1)同桌互读,检查。
(2)指名读,正音。
(3)去掉拼音,读给同桌听。
(4)齐读。
3.理清脉络,随文识字(1)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2)指导书写“贼”。
左边一个贝,宝贝的贝,贼要偷的是值钱的东西。
右边是个戎,是武器的意思,贼随身带着武器,是因为——做贼心虚。
(板书)(3)“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会让贼如此害怕?出示课件。
知道老虎和贼认为的“漏”是指一种可怕的怪物,引导学生从心理活动、语言描写中概括内容,理解“走南闯北”、“翻山越岭”的内涵。
(4)然而,老婆婆和老爷爷指的“漏”是——屋顶漏雨。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多次巩固积累下来。
再从“漏”入手,理解老虎和贼、老公公老婆婆所说的“漏”的不同内涵,体会“做贼心虚”为推动故事情节起到的作用。
】三、再读课文,初涉写法1.留个悬念让读者挂念你是从哪里知道老婆婆和老爷爷指的“漏”是屋顶漏雨的?作者为什么不一开头就告诉读者老公公老婆婆就怕屋顶漏雨呢?原来,这是要设置悬念。
(板书:悬念)2.无巧不成书(1)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接力读。
这是一头怎样的驴?指导书写:驴、脊。
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户,个头比马小,耳朵比马大,这就是——驴。
积累运用有关“驴”的食物、成语、俗语、人物等。
(2)喜欢这头驴吗?还有谁惦记着这头驴。
师引读: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
老虎来了,贼也来了。
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抓关键词“蒙蒙小雨”、“也”体会故事情节的巧合。
(3)发现文章巧合之处(板书:巧合),引导了解故事的写法。
3.谁先谁后有顺序(1)看,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
老师把其中的人物去掉,你能把文章内容填完整吗?课件出示: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
()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
()来了,()也来了。
()用爪在墙壁上抓,()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抓了个窟窿,屋顶被()挖了个窟窿。
()钻进驴圈,()也正想往下跳。
忽然,老爷爷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和()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2)学生填空。
指名说,找规律,发现人物出现的顺序是老虎—贼—老虎—贼。
(板书:顺序)(3)再次出示填空,了解除了按照顺序来写,文章也有变化,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4.反反复复有奥秘出示句子,回顾《蜘蛛开店》的内容,发现文章句子表达上反反复复的特点。
(板书:反复)【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民间故事,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
故事开头就设置了悬念,到文章结尾才揭示秘密,且情节巧合,按一定顺序来写,耐人寻味。
教学中,引导孩子进入文本,发现文章的写作奥秘,并将识字、语言积累、表达贯穿其中,使课堂灵动起来。
】四、梳理内容,复述故事1.提炼小标题(1)出示“虎驮着贼,贼骑着虎”这一片段,用简短的话概括内容,提炼小标题。
(2)抓住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内容,体会理解,为复述打下基础。
(3)尝试复述这一部分内容。
2.梳理概括(1)出示插图。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仿照刚才的方法,根据这两幅图把围绕老虎和贼发生的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概括内容。
串联全文脉络,分别是“虎驮着贼,贼骑着虎”、“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贼对视,吓昏过去”,提示文章也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