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交通行业背景分析

北京交通行业背景分析

1 行业背景介绍1.1 行业发展背景1.1.1 北京交通概况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

北京也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的航空与陆上交通枢纽城市。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下,北京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为首都功能发挥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北京实施“新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时期,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地推进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交通的现代化也将为北京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十五”期间,北京经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及机动化同时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同时,交通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交通发展仍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十五”期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平均年递增11.4%,五年内新增机动车108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9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达到130万辆。

全市居民日出行量迅速增长,平均年递增4%,2005年底已达到2830万人次/日(不含步行出行量);中心城地区道路全日交通量近3年增长更为迅猛,累计增加43.5%,平均年递增12.8%,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已达到415万车次/日。

“十五”期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累计完成投资1052亿元,为同期GDP总额的5.6%(其中地方投资880亿元)。

持续的高投入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得到飞速发展。

在不断扩充交通设施供给规模的同时,“十五”期间通过内涵改造,挖掘既有设施潜力,提高交通综合体系运行管理水平,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市区路网高峰小时承载能力提高了35%左右。

城市公共客运能力与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由“九五”期末的26.5%上升到“十五”期末的28.1%。

总体上看,“十五”期间,交通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这一期间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中心城交通拥堵加剧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局部地区有所缓解,但交通拥堵的形势依然严峻。

中心城主要干道高峰小时平均负荷度由五年前的0.86上升到0.9;高峰小时五环路以内平均出行时间约为58分钟,与五年前相比变化不大。

中心地区道路通行状况相对平稳,中心城边缘地区道路负荷上升较快,呈现堵点外移的趋势。

当前城市交通的紧张局面是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多重矛盾的集中反映,城市交通发展始终伴随着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调整、城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机动化发展进程,交通拥堵状况的根本缓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1.2 行业价值链构成北京市交通委是交通行业的管理机构。

下属北京市路政局、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及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

⏹北京市路政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维修养护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市养路费征稽、道路规费的管理工作;负责道路、桥梁、轨道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安全管理;▪负责公路建设、维修养护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出租汽车经营管理;▪公共交通运输(轨道交通、小公共汽车及市内长途客运)管理;▪旅游汽车客货运输管理工作;▪道路货物运输管理,省际道路货物零担线路、运力审批;▪省际客运经营许可及线路,运力审批;▪汽车租赁行业管理工作;▪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的年度计划;⏹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全市交通行业行政执法的组织协调;依法对违法违章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公路交通检查站的管理工作;▪出租汽车、旅游汽车、小公共汽车、省际长途、汽车租赁、货物运输、汽车维修、水域游船等交通行业经营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对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首都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负责北京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筹融资和相关产业开发,对京石路、八达岭路、京哈路、京沈路、京开路、京承路(一期)、六环路、五环路进行管理,机关设职能部室13个,下属单位19个,公司员工队伍7300人。

▪高速公路收费、公路的日常检查、维护;公路沿线的客运及其它辅助服务业;救援为通行车辆及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地面公共交通客运为主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拥有各类运营车辆24153辆,运营线路750条,年总行驶里程14.5亿公里,总客运量43.6亿人次,占北京市公共交通总运量的82.61%。

现有下属单位27个,包括11个分公司;6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子公司;4个直属企事业单位。

在册职工99381人▪是以客运主业为依托,多元化投资,多种经济类型并存,集客运、汽车修理、汽车租赁、房地产开发、公交广告、物资销售、通讯、旅游、餐饮、商贸、物业管理和公交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公交企业集团。

出租车运营企业典型企业北汽集团:运营车4000多辆,在册职工7000余人。

从事出租汽车运营、旅游、会议、汽车租赁、汽车修理、汽车配件、燃润料供应、无线电通讯、独立的双燃料供应系统、先进的调度指挥中心、遍布全市的业务网络和服务站点首旅集团:北京首汽股份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旅游汽车公司之一,拥有8000余辆各类车型,是集汽车运营、租赁、销售与维修、油品供应等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

首汽租赁是京城最早从事专业性汽车租赁服务的公司之一。

首汽与国内汽车租赁企业共同创建了“中国旅游汽车租赁网”,目前已在二十几个主要城市开通。

长途客运北京省际长途客运主要以外省启程公司为主,规模(80辆车以上的企业)以上的企业有7家:北京市长途汽车有限公司、凯立达有限公司、银建运输有限公司、新国线运输集团、北京高客长途客运、北京祥龙阿尔萨客、阿尔萨有限公司,客运车辆3000多辆。

北京长途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公路长途客运、长途客运站及服务、长途旅游包车客运、广告、餐饮、住宿。

进口和国产高中档客车2217部,路线261条,其中:跨省市路线143条,区内路线118条。

公司年运营收入2.89亿元,客运量23908.4万人次,周转量659198.2万人公里。

1.2 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状况多年来,在交通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有力地促进了交通现代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交通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交通部相继编制印发了《中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框架》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交通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环境。

在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组织制订了《交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表》、《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集》以及一系列智能交通和物流技术标准,为规范行业信息化建设、促进行业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二是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在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交通部信息化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建设,实现了部与41个省厅级单位、9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90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的行业专网连通,目前水运生产快速统计系统、交通政务信息网络交互平台等业务应用系统已在行业专网上开通应用,交通视频会议系统在政府行政办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交通部海事局与全国14个直属海事局以及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建立了四级海事信息网;伴随4.5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沿路铺设的光缆也成为公路交通信息传输,包括联网收费、路段监控、通信交流等业务应用的重要基础网络;长江干线已建立了2000多公里的、连通沿江各主要港航管理部门的数据通信网络;中国船级社建立了总部与境内11个分社以及4个海外分社的专用信息网络连接。

通畅、高速、大范围覆盖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交通行业的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构筑了便捷、可靠、安全的运行平台。

三是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

多年来,交通行业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向“资源整合+应用服务”的新阶段迈进。

以政府网站为例,目前,全国所有省厅(局、委)均建有政府网站,提供了办事指南、信息查询、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等为公众服务的内容,并在网上开发应用了公路、港航、运政和海事等管理服务系统,政务公开与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交通部政府网站完成了第五次改版,新版网站信息发布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社会公众关注程度大幅提高,包括出行服务、留言问答、在线访谈等栏目均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现已完成的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区域性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三个信息化示范工程,在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方面进行了一次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全面启动,如部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联网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港航生产数据快速统计系统建设成效显著,都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促进了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和公众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是智能交通扎实推进,现代物流较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已经实现从研究试验向集成应用的转变,特别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道路运输GPS安全监管系统、水上VTS和AIS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为例,目前我国内地实行高速公路收费的29个省区已有27个实现了省区内不同范围的联网,联网里程占全国总里程88%左右。

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集装箱跟踪、港口管理、海事管理、道路运输管理等领域,广泛使用了IC卡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了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

在现代物流领域,积极通过政策、标准、规范等进行引导,加大了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的力度,目前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省市应用了货运配载系统,并逐步向物流信息平台过渡;大中型港口和运输企业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围绕运营管理、调度指挥、过程控制等业务需求,开发了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并通过互联网开展用户服务,其中港航EDI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已在20多个港航企业广泛推广,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近80%的运量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3 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及遇到的问题发展趋势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和交通机动化三大发展进程依然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交通战略模式与政策的选择将是决定交通发展走势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1)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影响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未来北京城市交通建设投入将持续稳定增长。

全面信息化的进程将深刻影响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仅出行量持续增长,出行结构特征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2)城市化进程影响北京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面实施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逐步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