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次贷危机与日本金融监管改革_实践与启示_王爱俭

次贷危机与日本金融监管改革_实践与启示_王爱俭

日本朝野一致认为,经过泡沫经济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次贷危机为日本缩小与领先国家金融竞争力的差距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历史契机。

因此,增强日本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日本最主要的国家战略之一。

日本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界都希望通过加快金融监管改革,使日本金融市场更为开放、透明、公平、高效,并在次贷危机后成为全球最重要和最有吸引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一、次贷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次贷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在宏观与微观层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反差,即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下滑,但金融体系受到的冲击较小、损失有限、风险可控。

从宏观经济看,由于日本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过大,欧美经济的下滑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

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GDP 环比下降3.3%,折年率为-12.7%;2009年第1季度增速继续下滑,折年率高达-14.2%,跌幅超过1974年第1季度的13.1%(第一次石油危机)。

至此,日本经济已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

金融危机使日本出口较危机前大幅缩减了近一半,外需主导的增长模式面临破产。

世界银行以及IMF等国际机构预计,日本2009年全年GDP将下降6%,在主要发达国家中跌幅最高。

从股票市场看,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日本股价的短期跌幅创出了历史纪录,在主要发达国家中跌幅最深。

2008年日经指数跌幅高达37%,高于同期道琼斯指数和英国FTSE指数的31%,创出了日本战后股价年度最大跌幅;2008年日本股市平均股价全年跌幅达42%,超过了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39%,创出了日本泡沫经济后新低。

2008年10月,因股价暴跌,日本股指期货交易不得不数度中断交易。

从银行体系看,由于日本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一直专注于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工作,银行经营主要强调稳健而不是盈利,因此与欧美相比,银行系统的直接损失较小,对金融机构资本的影响有限。

据日本金融厅披露,2007年底日本银行系统与次贷产品相关的风险敞口总额为140亿美元,总损失为55亿美元,而银行业一级资本总额高达4500亿美元,净利润超过600亿美元,日本信贷市场相对稳固。

另据彭博社统计,对证券化商品直接投资所造成的损次贷危机与日本金融监管改革:实践与启示王爱俭牛凯龙内容提要:次贷危机爆发后,与欧美等国加强金融管制不同,日本金融改革延续了自由化和综合经营的发展方向,并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

日本希望通过实施以“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和“改进金融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举措,使日本金融监管更为高效、透明、一致,使日本金融市场在次贷危机后成为全球最重要和最有吸引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研究当前日本金融监管改革,对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次贷危机日本金融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王爱俭,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牛凯龙,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在天津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失,美国和欧洲分别是日本的22倍和9倍。

尽管如此,次贷危机给日本银行业稳健经营仍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是核心业务表现欠佳,如银行业信贷成本上升;二是实体经济迅速恶化带来的信贷损失上升;三是股票资产大幅缩水,对银行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资本公积产生了较大压力。

从保险业看,与银行业类似,日本的保险公司并没有过多涉及资产支持证券(ABS)、担保债务权证(CDO)以及杠杆贷款等证券化资产,这类资产占日本保险业总资产的比例不足2%;并且由于投资多样化,投资到美国次贷上的损失也在可控范围内。

截至2009年上半年,仅有一家小型人身险公司(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倒闭,主要原因是过于激进的经营模式导致的风险失控。

大和生命保险公司一直采取高成本扩张道路,其展业成本是同行的两倍以上,因此必须依靠高风险资产弥补高成本,其投资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远高于同行,如投资于美国次级债和其他资产占比约20%(行业平均水平为1~2%),另类投资占比(对冲基金、风险投资等)约占30%(行业平均水平在5%以下)。

由于大和生命保险公司规模较小,因此并未对行业稳定产生显著影响,整个保险业经营仍较为稳健。

二、日本金融监管部门应对危机的短期与中期举措日本金融厅认为,次贷危机对日本的影响不同于欧美,属于外部冲击,日本金融监管和应对举措的主要目标在于防止外部风险内部化,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因此,短期应对举措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制定对金融机构进行财政注资的计划,以确保其资本充足率达到安全标准;二是强化对银行的借贷行为的监督检查,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履行金融中介功能。

在应对危机的中期举措上,日本监管当局采取的主要措施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加强了金融机构证券化资产的信息披露。

由于资产证券化市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因此日本金融厅要求确保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underlying assets)是真实的,并要求金融机构审查相关资产的内容,加强风险管理。

日本金融厅从2007年底开始按季度定期公布金融机构与次贷产品相关的资产敞口以及损失情况,希望通过信息公开增强市场透明度,稳定投资者预期,维护市场稳定。

二是逐步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信用评级机构的不良商业模式和失范的职业操守,未能起到真实披露信息的作用,对投资者产生了较强的误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中介监督职能。

因此,与欧美政府相同,日本金融厅已向本届议会提交相关法案,拟将评级机构的运营纳入监管范围。

三是成立专门工作组监控大型金融集团的跨境和跨行业风险。

由于跨境风险传递日益严重,日本金融厅针对本土的全球化大型金融机构及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在日本的分支构分别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

如针对日本3大银行和野村控股分别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相关小组也监督着包括保险机构以及在日本金融市场运营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外国金融机构。

四是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标准。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类似的事件,日本金融厅将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标准。

有专家预计,根据该标准,主要寿险公司的偿付准备金的比例可能会下降50%,而非寿险公司将下降30%。

除提高偿付能力标准外,金融厅还将保险机构投资的金融产品风险进行更加严格的评估。

三、金融危机与日本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方向2007年以来,日本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

日本议会、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厅)希望通过以“增强日本金融市场竞争力”(Better Market Initiative;BMI)和“改进金融监管”(Better Regulation;BR)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使日本的金融市场更为开放、透明、公平、高效,并在次贷危机后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和最有吸引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一)日本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1.改进金融监管(Better Regulation;BR)根据日本金融厅公布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改进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由“四个支柱、五项举措”构成。

四个支柱主要包括:一是实现监管与市场的最佳结合,为金融机构经营提供最大化的自由空间;二是密切关注重大风险隐患,将监管资源向重大风险隐患倾斜,及时发现并迅速采取有效应对举措;如定期公布金融机构次贷资产的敞口与损失状况;三是实施激励性的监管导向,鼓励私人部门自愿主动采取行动,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如实施激励性的财务评级制度,全面实施Basel II。

四是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可测性,每年公布财务审查手册、监管指引等。

五项举措主要包括:一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话,包括内资机构和外资机构,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二是加强信息传播,及时用英文公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三是加强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四是加强市场研究,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五是倍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

日本是次贷危机发生后最快、最充分地披露金融体系次贷资产状况的国家。

日本金融厅已开始每半年公布一次改善金融监管工作报告,目前发布了两期。

2.增强日本金融市场竞争力(Better Market Initiative;BMI)增强日本金融市场竞争力(Better Market Initiative;BMI),全称“增强日本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竞争力规划”(Plan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Japan’s Financial and Capital Markets),由“四个支柱和多项举措”构成。

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创建一个可信赖和有吸引力的市场,确保高效透明,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各类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需求。

如,设立一个为专业投资者服务、简化信息披露的市场;发展多样化的ETFs,基金投资对象由股票扩展到其他有价证券;修订行政处罚条例,实施激励性的处罚举措(初犯或及时纠正错误减轻处罚,重犯或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加重处罚);允许国外上市公司仅采用英文进行信息披露,降低国外公司的成本等。

二是改善经营环境,为鼓励金融竞争、振兴日本金融业创造条件。

如,取消银行、证券和保险的分业经营限制;拓宽银行和保险集团的业务范围;促使金融机构提高效率,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复杂化和国际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等。

三是改进监管环境,以适应上述要求。

如,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话与沟通;提高监管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测性等。

四是改善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

如加快金融、法律、会计等人才培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金融中心功能等。

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一方面,无需修改法律的举措已经实施,如与金融机构达成14项“金融服务业规则”、颁布“提高日本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规划”(2008年4月18实施)、努力提高金融监管质量等;另一方面,需要修改法律才能落实的举措也已经基本完成,如设立专业投资者市场、多元化的ETFs、取消分业经营限制、拓宽金融保险集团的业务范围、修订行政处罚条例等。

2009年6月1日,日本取消分业经营限制的法律已正式生效,以简化信息披露为主要特征的东京AIM市场(以私募和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者,可仅用英文进行信息披露的市场)也开始运作实施。

3.保险监管的最新动向由于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很多大型保险集团带来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日本金融厅认为,必须将保险集团纳入金融监管范畴,以防止和避免金融风险的跨境和跨部门的传递。

为更有效的预防未来保险业危机,金融厅已建议起草一份以跨境和跨部门为基础、以保险集团为背景的监管法律草案。

有这样一个草案,监管当局可以从目前不受监管的经营主体中捕获包括偿付能力在内等所有的风险,如分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和纯粹交易金融产品的子公司。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日本金融厅强力支持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建立一个全球活跃保险集团通用的偿付能力标准(类似于银行业的巴塞尔协议),对经营国际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监督,以弥补现有监管体系的缺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