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2021年新高考历史备考策略:学科素养练(高考材料题题型突破)
2020-2021年新高考历史备考策略:学科素养练(高考材料题题型突破)
解答“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流程: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 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 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1.抓不同点:首先要明确所要概括的历史概念前后类似概念的特点,然 后寻找此历史概念与这些类似概念的不同点。
2.抓大趋势:历史特点特征的概括方向是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特 点,不能抓住一些细枝末节作为“特点”。
3.抓阶级属性:阶级属性是影响历史概念发展的深层原因,很多特点是 受阶级属性决定的。
Hale Waihona Puke 典例2 (2018·吕梁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政府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学会的院士都是选举产 生的,1847年,学会决定将来院士的获选提名必须根据他们的科学成就来取决。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 社团,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正式责任,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密切的,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 政资助,皇家学会共分两大学科领域,下边又分设12个学部委员会。皇家学会成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 验来促进自然知识,所以实验成为皇家学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此后英国皇家学会一直延续下来,为英国 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相比明朝货币制度的新变 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中“白银第一,铜钱第二”可知,明代较汉代 的变化为白银取代铜钱、宝钞等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据材料中“一定意义上也是 社会在经济意义上对政府说‘不’的变化”可知,明代较汉代的变化为由政府主 导操控国家货币发行到市场经济规律主导;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答出明朝商 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中“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应也不足”答出纸币信 用严重降低,铜钱功能与供应都不足;再者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外贸易中, 使得白银大量涌入。
典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货币大体因循秦制,仍用黄金和半两钱。黄金在汉代虽作为重要货币使用,但因其 制作不易,价格昂贵且数量毕竟有限,政府令民交纳的算赋、口赋、更赋等皆用铜钱计。国家和私人 铸钱,二者并存,互为补充。“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道,大夫也,以铸钱财过 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汉武帝时,先后进行了5次币制改革,最终由国家垄断铸钱业,禁止私 人经营。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不是出于市场流通的需要,而是出于财和打击商人。 ——李恒全《试述汉代官营手工业中的商品生产》
【核心素养】
2020-2021年新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先锋】
2020-2021年新高考专题研究
【独门秘籍】
2020-2021年新高考满分指导
【原创领军】
2020-2021年新高考命题预测
学科素养 特色讲练 ——高考材料题题型突破
中二轮复习
题型一 背景、条件、原因类
题型解读 “背景”是指对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 或现实环境。“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 “条件”是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可见, “背景”“原因”“条件”三者有时可以通用。但严格说来,“背景”所 包含的内容又比“条件”和“原因”更宽,纵横的范围更广,“原因”和 “条件”只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总之,背景、条件、原因都是历史现 象或者事件发生前的要素,故放置在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
答案 变化:白银取代铜钱、宝钞等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由政府主导操控国 家货币发行到市场经济规律主导。
原因:明朝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纸币的信用严重降低,铜钱功能与供应都 不足;对外贸易中,白银的大量涌入;赋役征银的实行(一条鞭法的推行)。
题型二 特点、特征类
题型解读|> 特点、特征分析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常见命题形式,常有“特点”“特 征”“特色”等设问词。特点是指历史概念不同于其他历史概念的独特之处, 特征是指某一历史事物与另一历史事物之间的区别。解答特点、特征类试题可 采取如下方法: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经济相对落 后、生活贫困。(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3) 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历史原因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的分析与背景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 )内因:(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2)政治:美利坚 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3)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 识觉醒等。(二)外因:(1)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 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原因。(3)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材料二 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可以区别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374年以前的铜钱时期。第二时期是 从1375年至1435年的纸钞时期。发行宝钞之始,即严禁以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到1394年,连铜钱也 收缴禁用,宝钞成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第三时期是1436年至16世纪20年代的银钱钞三币兼用时期。 第四时期……白银正是在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应也不足的情况下,上升为主导货币的。比较 而言,纸钞附加的政府信用最大,铜钱次之,称量白银则不附加政府信用。而社会的选择是,白银第 一, 铜钱第二,纸钞不用。因而,明代发生的白银成为主导货币的变化,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在经济 意义上对政府说“不”的变化,是经济规律瓦解政治强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