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理学课件14.抗精神失常药
药理学课件14.抗精神失常药
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等 4.二苯氧氮平类:氯氮平等
5.苯酰胺类:舒必利等
6.二苯丁哌啶类:五氟利多等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1. 阻断多巴胺受体
DA-R:D1样受体(D1、D5亚型)
D2样受体(D2、D3、D4亚型)
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
2.阻断5-HT受体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受体及其功能
人工冬眠疗法
利用药物配合物理降温,使机体体温降 到正常范围以下(降到34oC或更低), 使机体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以降 低机体基础代谢、减轻细胞耗氧、改善 微循环、免于细胞遭受严重损害,让机 体避开危险、度过难关,为其原发病的 治疗争取了时间,提供了前提。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
量不产生麻醉作用,动物攻击行为减少
正常人:安静、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睡而不深、唤之能醒、复而又睡”
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兴奋躁动状态,消除
幻觉、妄想,减轻思维障碍,恢复理智、 安定情绪、自理生活
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其他精神病
伴有的兴奋、幻觉及妄想等症状
2.镇吐作用:强大
◆ 对各种呕吐有效(晕动病呕吐除外) ◆ 对顽固性呃逆有效
(1)黑质-纹状体通路
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
DA↓——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DA↑——多动症
DA-R:D1、D2、D3、D5亚型
(2)中脑-边缘系统通路
(3)中脑-皮质通路
这两条通路与思维、精神、情绪和 行为活动有关 DA-R:D2、D3、D4亚型
(4)结节-漏斗通路
与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有关 DA-R:D2亚型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及注意事项
掌握氯氮平、利培酮的作用特点 熟悉碳酸锂、米帕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它抗精神失常药的特点
抗精神失常药分类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等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抗抑郁症药:米帕明、阿米替林等
抗焦虑症药:
--定期做血常规检查
利培酮:维思通
1.机制:阻断5-HT受体
2.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对 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亦有改善作用 3.有效剂量小,用药方便,锥体外系
反应及抗胆碱样作用弱
躁狂抑郁症
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调有关
5-HT缺乏是其共同的生化基础,伴 NA功能亢进--躁狂 NA功能不足--抑郁
药物治疗学基础: 提高中枢5-HT功能,降低NA功能--抗躁狂症 提高中枢5-HT功能,提高NA功能--抗抑郁症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药理作用:主要是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
突触间隙NA减少 正常人:精神活动几无影响 躁狂病人:疗效显著,能安定情绪、控制躁狂
发作、使患者言谈和行为恢复正常 对精神分裂症的躁狂症状亦有较好疗效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乏力、腹泻 2.肌无力、震颤、甲状腺肿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昏迷、肌张力增强等 立即停药,静注生理盐水促进锂的排泄 注意:血锂浓度监测 最适浓度:0.8~1.5 mmol/L >2mmol/L:出现中毒症状 升至1.6mmol/L时,立即停药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用
3.中枢神经系统:嗜睡、乏力、头痛、幻觉、
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癫痫样发作
癫痫患者禁用
4.过敏反应:皮疹、粒细胞减少、黄疸等 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精神病药氯丙嗪,四个受体四通路;
三大系统有作用,中枢自主内分泌;
人工冬眠低温麻,也可止吐治呃逆;
长期用药毒性大,锥体外系低血压。
氯氮平:
1.机制:阻断5-HT受体、D4受体
2.抗精神病作用强,可改善精神病的阳性 及阴性症状,对其它药物无效的病例仍 有效
3.几无锥体外系反应,亦不致内分泌紊乱
4.严重不良反应为引起粒细胞减少
的作用
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2样受体 长期大量应用:锥体外系反应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无治疗意义,主要表现为副作用 1.阻断α 受体: 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阻断M受体: 口干、便秘、排尿困难、 视物模糊、记忆障碍等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D2受体 1.催乳素分泌增加:乳房肿大、泌乳 2.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分泌减少:
机制:小剂量: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 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
◆ 可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
◆ 对正常机体也具有降温作用
◆ 其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临床应用:(1)低温麻醉:氯丙嗪+物理降温 (2)人工冬眠 Ⅰ号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Ⅴ号合剂:氯丙嗪+哌替啶+普鲁卡因 通用方: 氯丙嗪+异丙嗪 用于:严重创伤、中枢性高热、 甲亢危象等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米帕明(imipramine,丙米嗪)
药理作用与机制: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正常人:安静、思睡、头晕、口干、血压下降等 抑郁病人: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部分机制: (1)抑制突触前膜对NA、5-HT的再摄取 (2)提高突触后膜5-HT受体的反应性,增强 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
2.对植物神经系统作用:阻断M受体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氮卓等)
艹 艹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
也称作神经安定药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其他精神病 的躁狂症状也有效
大多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Ⅰ型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 疗效较好 Ⅱ型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缺乏主动性 无效甚至可加重
抗精神病药分类
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等
2.硫杂蒽类:泰尔登、氟哌噻吨等
延迟排卵、闭经
3.抑制垂体生长激素释放: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可试用于巨人症治疗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乏力等 M受体阻断症状: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眼内压升高等
青光眼禁用
α受体阻断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肌张力障碍: 舌、面、颈和背部肌肉痉挛 (2)帕金森综合症: 表情呆板、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 肌肉震颤、流涎等 (3)静坐不能: 坐立不安,反复徘徊(强迫症状)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口-舌-颊三联症
(5)催吐化学感受区(CTZ)
(6)体温调节中枢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冬眠灵)
作用机制: 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 多巴胺受体
2.阻断α 受体
3.阻断M受体 4.阻断5-HT受体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安定、抗精神病作用:
动物:自发活动显著减少,易诱导入睡,大剂
禁用肾上腺素解救!
禁忌症
1.青光眼 2.乳腺增生症、乳腺癌
3.有பைடு நூலகம்痫史者
4.昏迷者
5.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者
6.慎用:冠心病、老人
注意事项
1.局部刺激性较强,可用深部肌肉注射
2.静脉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应以生
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注射
3.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卧床休息2h 必要时,可注射NA升压
3.过敏反应 皮疹、皮炎、肝损害、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等 4.心血管系统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5.内分泌功能紊乱:
乳腺增大、泌乳、闭经、抑制儿童生长等
6.精神异常:与原有疾病鉴别
6.急性中毒: 1~2g
昏睡、血压下降至休克水平、心动过速, 并出现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P-R间期或 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应立即停 药,对症处理。
阿托品样作用:口干、视物模糊、尿潴留、 眼内压升高等 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
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抑制心肌NA再摄取:心律失常 阻断α、M受体: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奎尼丁样抑制作用:心血管病患者慎用
临床应用
抑郁症
强迫症
小儿遗尿症
不良反应
1.阿托品样作用: 口干、便秘、尿潴留、视力模糊、 眼内压升高、心悸等 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 2.心血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