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时间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 B.连续性C.一致性 D.可比性3.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A.累积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4.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A.逐期增长量 B.累积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A.33% B.50%C.75% D.100%7.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 1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 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A.直线趋势方程 B.抛物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2.发展水平有()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C.中间水平 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C.增长量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C.序时平均法 D.分割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三、填空题1.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

2.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

3.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

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4.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_______。

5.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_______发展速度。

6.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_______的序时平均数。

7.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常计算_______发展速度。

8.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趋势直线,要求满足两个条件:(1)0)(c y y;(2)_______。

四、判断题1.时点指标的数值与时点间隔成正比。

()2.相对指标可以直接平均。

()3.平均增长量等于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4.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5.平均增长速度是通过平均发展速度求得的。

()6.将逐期增长速度直接平均可以求得平均增长速度。

()7.将各期平均数简单平均,可以求得总平均数。

()五、名词解释1.时点数列2.平均发展速度3.平均增长速度4. 长期趋势六、简答题1.简述时间数列在统计和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2.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与累计法的区别。

3.测定长期趋势有什么作用?4.为什么要测定季节变动?七、计算题1.某工业企业2013年1月1日产品库存1800吨,3月1日为2000吨,6月1日为2100吨,6月30日为1940吨。

问该产品上半年平均库存是多少?2.某企业2013年第一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下:单位 1月 2月 3月 4月总产值月初人数百元人 4000 604200 644500 684800 67要求:(1)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3.已知某企业2008年至2012年产值资料如下:单位:万元20082009 201020112012 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602112012371要求:(1)填充上表空缺数字;(2)用水平法和总和法计算年平均增长量。

4.某工厂各月人数资料如下:单位: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月初职工人数月平均人数500 510 514 526 533549564577试计算:(1)表中空缺数字;(2)第一、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平均人数。

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一、单项选择:1.B2. D3.C4. D5. B6. A7. D8. C二、多项选择:1. ABCDE2. ABCDE3. BCDE 三、填空: 1. 可比性 2.累积 3.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4. 定基发展速度5. 环比发展速度6. 环比发展速度7. 年距8.最小2)(c y y四、判断1.× 2. × 3.√ 4.√ 5.√6. ×7. ×五、名词解释:1.时间数列的每个总量指标数值都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所达到的绝对数水平值时,这种数列为时点数列。

2.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加以平均所得的平均数,又称序时平均数。

3.平均增长速度是时间数列中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代表值,它用以表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平均递增或递减的一般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来直接进行序时平均,因为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总增长速度。

若计算平均增长速度必须还原为发展速度,求出平均发展速度(x ),平均发展速度再减1求得平均增长速度。

4.长期趋势是指现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

六、简答:1.(1)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历史状况;(2)可以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速度、趋势及其变化的规律性;(3)根据时间数列发展变化的趋势,可以预测社会经济现象未来的变化状况;(4)将互相联系的时间数列对比,可以研究现象的联系程度。

2.两种方法除了数理论据计算方法不同外,在应用上尚有三个区别:(1)考察重点不同;(2)影响因素不同;(3)适用对象不同。

3.1)正确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认识并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决策者制定经营决策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2)为统计预测提供必要的条件;(3)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更好地研究季节变动,为季节预测提供条件。

4.(1)测定季节变动的目的,在于认识和掌握季节变动规律,从而克服它的不良影响,更好地指导生产和经营活动,安排好人民生活,提高社会经济效益;(2)可根据季节变动规律,配合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季节预测;(3)有利于消除时间数列中季节变动的影响,正确地评价工作成绩,进行经济分析。

七、计算: 1.解:12111232121222n nn n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万吨)(19951321219402100322100200022200018002.解:(1)月份1月2月3月4月产值(百元)月初人数(人)4000 60 4200 64 4500 68 4800 67平均人数(人)劳动生产率(元/人)62 6451.6166 6363.6367.5 6666.67(2))(16.64962676864260450042004000元/人ba c(3))(49.1948817.65450042004000元/人ba c或)(48.1948816.64963元/人cn 4.解:(1)月份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月初职工人数月平均人数500 505510 512514 520526 533540 549558 564570 577(2)第一季度:(人)33.5123520512505na a第二季度:(人)67.5483564549533na a 上半年:(人)5.530267.54833.512n a a5.解: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已知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要求:(1)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636463-568845=67618亿元,增长率=(636463/568845)*100%-100%=7.4%。

(2)2015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大会议上做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正式公布,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0%。

预计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636463亿元*(1+7.0%)=636463亿元*107.0%=681015.4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