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钢转型战略分析

武钢转型战略分析

夕阳产业在转型中艰难行进——以武钢养猪为例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透露,今年武钢准备建万头养猪场,而且年内就出栏。

“武钢将在周边购买几千亩土地,用于养鸡、养猪、种菜,开展立体生态养殖,产品除供给武钢后勤集团,还可在市场销售‘武钢牌’蔬菜。

同时,依托武钢强大的部门机构支撑,开展幼儿教育、水电维修、汽车租赁等城市后勤现代化服务。

”一、钢铁进入严冬,转型势在必行。

自2011年9月开始,中国钢铁行业进入结冰期,突如其来的寒冬,令无数钢铁行业步履艰难。

根据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统计,2011年国内新开工,新设计,新规划炼钢产能分别为420万吨,736万吨和127万吨,较上半年分别大幅下降80%、32.3%和81.3%,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

新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下降,为591.5亿元,比上半年下降52.2%。

,据钢铁上市公司的2011年报,三大钢铁央企中,武钢和鞍钢的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

其中,武钢股份净利预计下滑50%以上,鞍钢预计净亏近20亿元。

今年1月份,钢铁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1月份以来,产钢500万吨以上29家企业中有12家亏损,亏损面达41.38%,盈亏相抵后为净亏21.7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也进一步下滑至-0.89%。

目前钢铁行业进入周期谷底,去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2.42%,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

这正折射出了我国钢产业大而不强现状。

由于近年的快速扩张,国内已经形成9亿吨产能,严重超出市场预期。

加之外围市场不景气,四万亿后遗症阻滞内需拉动,9亿产能成为沉重包袱压垮大量钢贸商,即使有国资委背景的央企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显得步履维艰。

武钢正是其中之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说“钢铁工业发展至今,已不可能出现简单的大规模扩张。

这个时候企业寻求什么样的新发展,是一个问号。

”这告诉我们,钢铁企业转型势在必行,不转者必死。

二、“非钢”被逼无奈据经济之声报道,3月2号,武汉钢铁公司总经理邓崎琳公开承认,要生产高品质的有机农副产品,争取年内生猪出栏。

按规划,3年内武钢非钢版块要超过1100亿元,占总收入的3成。

目前养猪养鸡行业的利润率可能要高于钢铁产业。

武钢作为国有企业,拿出巨资投入到养猪养鸡行业中去,其实也是资本趋利性的一种表现。

钢企向“非钢”转型,要比拿着国有资本宁亏死守好很多。

受铁矿石资源短缺、物流成本抬高等影响,连续两年,中国钢铁生产行业年销售利润率已不到3%,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6%的平均利润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按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计算,产能过剩率约已达到122%。

钢铁产业现在十分困难。

邓崎琳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眼下1吨螺纹钢的价格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

不光今年是严冬、去年是严冬,至少是五年以上,钢铁工业处于一个微利和经营非常困难的境地。

上面是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下面是经济下行,很多产业萎缩,中间利益空间非常小。

加之近年被不断强调的环保问题,“十二五”污染防治的主基调就是出重拳,出狠招。

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环保部张张力军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倍量替代”。

从过去的“等量替代”到今天的倍量替代意味着减排的升级,约束性明显加强。

然而武钢的国家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有待完善,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优化。

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普及率较低。

烧结脱硫尚未普及,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减排任务艰巨。

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极大地挤压了钢铁行业的盈利空间,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生态农业却能借此春风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其实,在2011年,武钢就已加大投资非钢产业,非钢产业20.8亿元的利润,占到整个集团利润的六成左右,并帮助企业在钢铁业的严冬期保持着17.4%的利润增幅。

今年,武钢计划对非钢产业投资390亿元,投资方向除了涉及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万头养猪场”等外,还将成立“城市现代服务公司”,其后勤集团已与华润集团签订了一揽子合作计划,开展燃气、电力等多项合作。

武钢转型产业跨度之大,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值得肯定的是,武钢作为国家企业主动寻求改变,显示了一定的活力。

但是钢铁企业的多元化是否就一定要如此大动干戈,还是应该认真思考。

三、“非钢”大势所趋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多元化普遍失败给国人带来的记忆过于深刻,“多元化”在中国实际上已经被妖魔化了。

但实际上,单一主业遭遇行业发展周期性问题时,通过多元化来寻求发展机遇,抵御单一主业带来的周期性风险,以丰补歉,避免收益大起大落,是主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所必然做出的战略抉择。

在现代企业金融控股型组织模式之下,多元化投资更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抵御市场风险的优势。

钢铁企业涉足非钢产业,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这是发展规律决定的。

“以宝钢为例,原本只有宝山区一个厂,此后通过兼并重组,收购了上海的一些钢企,又兼并了宁波港(601018,股吧)铁、八一钢铁(600581,股吧)等企业,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钢铁集团。

在集团化时代,对资源支撑、管理平台、资金服务等要素的需求趋于规模化。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发展非钢产业,更好地为钢铁主业的发展服务。

”国际同行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迟京东的观点。

“比如新日铁的非钢份额约占其总规模的40%;蒂森•克虏伯的非钢产业则占到一半份额,其电梯制造产业稳居世界前三。

”因此邓崎琳认为,做强主业,适度多元,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战略。

金融危机期间,同为央企的中铝因为铝价狂跌,陷入了巨亏的泥沼。

自此,吸取教训的中铝开始了多元化的转型道路。

2011年,铝价再度狂跌,中铝却保持了较高的利润。

对此,中铝总经理熊维平解释称,中铝之所以在新一轮市场剧烈波动中还能保持盈利,主要是中铝构建了铝、铜、稀土、铁矿石、焦煤五大资源板块,产品结构的改善大大增强了中铝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日本的新日铁亦是一个好例子。

“新日铁是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但它的非钢产业发展也非常成功,很多非钢业务在各自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新日铁实际是三井商社的大股东,但三井商社独立经营。

三井商社不仅涉足铁矿石开发,而且进军海运业务。

近几年国际散货轮市场新增货运能力的60%都是由三井商社实现的。

”马忠普介绍称,三井商社为新日铁在行业中的出色表现助力良多。

四、杀鸡用牛刀,大炮打蚊子中央企业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在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同时举手投足也广受关注,应该做好表率。

中国有句俗话,“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众所周知,中央企业是全国人民的企业,将全国人民积攒的钱交给中央企业使用,引导这些国有资本流向何处,绝不能等闲视之。

农业和城市现代服务业,本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低端市场领域。

说钢企养猪种菜是不务正业,缘于其在低端的粗钢加工领域没有实现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转身却向更为低端的农业和服务业市场发展,国企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

市场是有分层和分工的。

庞大体量的国企掉头向下,既会让自身变得更为慵懒,也会强烈干扰到原本自由竞争的城市服务业和农村养殖业,形成对低端市场的高度垄断。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存艰难的钢企需要回到技术创新的突围之路上来。

中国企业在转型中有养猪的想法了,不仅只有武钢一家,之前联想也爆出要养猪的计划,这是中国企业在面临困境时有病乱投医的典型写照,是分散突围的传统游击队做法,不是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正规打法,暴露出中国企业战略上的一贯短视,使企业发展定位模糊的几种体现,反映出企业家经营理念上的贫困。

作为“长子”,武钢享有贷款、土地、补贴等政策优势,如今却要与猪农竞争,其行为带有很明显的不公平竞争之嫌。

养猪市场是开放的、公平竞争的,武钢挟带着国企的优势,与贷款难、买地难、没有补贴的民企和猪农竞争,本身就带有与民争利的味道。

而且武钢会否利用自己的国企地位,在“武钢猪”的销售上抢占有利渠道,进而部分地垄断当地的猪肉销售,也值得怀疑。

再次,养猪业处于完全竞争阶段,必然伴随着风险。

假设作为“外行”的武钢养猪亏损了,最后谁来买单?如果养猪只是为了解决武钢10万职工的吃饭需求,那就是典型的损公肥私、国企利益内部化。

武钢计划今年对非钢产业投资390亿元,包括建立“万头养猪场”等。

须知,这390亿资金其实并不属于武钢,而是属于全民。

而且这钱本该用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现在武钢却拿相当于武钢集团2011年营业额的近20%、并超过了2011年利润10倍的巨额资金投资其他副业,这不仅是典型的不务正业,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退表现,本质上与央企进军房地产圈钱无异。

更何况国资委仅有的要求是要央企要做大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武钢此举显然与这一精神背道而驰。

高射炮打蚊子的结果常常是炮弹打光了,蚊子没打着,390亿到底能打下来多少蚊子,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再者,前些年中小企业把钱投入房市,直接造成现在的经营困境,如果我们的大型钢企真的都去养猪,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动摇的可能是国家的根本。

钢企养猪也许可以致富,但绝对不可能强国。

武钢养猪或许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看起来不错,但里面其实隐藏着危险。

五、跨行非专业,风险也不小过度多元化而导致企业发展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

2006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的一份报告甚至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均失败于多元化。

实际上,发展非钢产业不仅是武钢一家的选择,去年,国内众多国有钢铁企业甚至民营钢铁企业明显加大了非钢产业的投资力度。

武钢规划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新日铁的非钢产业都有相当技术实力,非钢产业不能盲目进入不熟悉的行业,更不能哪个赚钱就做哪个,只能具备一点资源、技术储备后,才能择机进入。

相比之下,“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缺乏雄厚的技术实力”。

相比新日铁等多元化相对成功的国际钢铁集团,武钢等国内钢企还缺乏清晰的规划。

“发展非钢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清楚各个非钢业务所起的作用。

” 上述武钢规划部负责人认为,新日铁发展非钢业务目标明确。

然而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的非钢产业,都是像武钢、唐钢这样在主辅分离的改革过程中,兴办起来的实体业务,这一部分资产虽然庞大,质量却不是很高。

武钢这种行业大跨越,未免饱含了利益短视。

随着猪肉价格的一路走高,越来越多的大块头“外行”,如联想、网易和德美化工开始大举进军养猪业。

实际上,养猪的风险一点也不亚于股市,完全是竞争性行业。

从2009年起,猪价由于供大于求,一路走低,2007年养一只猪挣800元,2009年亏300元。

从2011年四五月开始,猪价才重新开始回升并进入盈利。

巨型企业的加入将导致供给过剩,可能又将导致养猪出现大面积亏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