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4-08-02; 修订日期:2005-02-18作者简介:焦东亮(1973-),男(汉族),安徽蚌埠人,现在读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内科工作.(学术探讨(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医现代化焦东亮(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从中西医理论的区别入手,通过分析两者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提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观点符合现代的认识论—系统论。
并提出要解决中医的缺陷和推进中医的发展,必须以整体兼容还原的方法,来研究出中医理论特别是五脏实质的微观本质,以探索中医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系统论; 中医现代化; 整体兼容还原中图分类号:R 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5)03-0231-02Discuss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ystem TheoryJIAO D ong -liang(Graduate Student of 2003th ,N anj 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 icine ,J iangsu ,N anj 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T his thesis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in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nd m ethodology betw 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and modern w ester n medicin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org anism as a w ho le and of the differential diag-no sis of sy mpto m and treatment accor ds with the modern theo ry o f know ledge :syst ems theo ry.Furtherm ore,w hen facing the pr oblem of deficiency and dev elopment of tr adit 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best w ay is to study the micr oco smic sub-stance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specially t he F ive-zang or gan.T his theor y is compatibile betw een o rganism as whole and analysis .Key words :Sy stem theory ;M odernizatio n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ompatibilit y betw een or ganism as w hole andanalysis 近几十年来,随着西医药在临床上运用的日趋广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呼声日增。
中医药理论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以下笔者从系统论的角度谈谈中医现代化。
1 中医认识生命的方法论与观察点,以及与西医之区别1.1 中西医理论基础之区别自中医理论形成以来,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直至百年来西方医学和生物学的传入,并未发生改变,这其中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医采用的是整体性、系统性地认识世界的总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与西方医学互为补充,并且中医理论产生于西方医学完全不同的观察基础上,这一基础就是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体的整体功能态。
而西方医学(也即现代医学),采用结构还原的方法论,他们认为客观事物虽为一整体,但是可分的,把事物分割得越小,越了解到事物的微细结构,就越了解到事物的本质。
因此现代医学对生命的认识,观察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
而中医对生命的认识则停留在其整体功能状态上[1]。
1.2 中医对五脏和证的认识藏象学说的五脏系统的划分已大大超过了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它所说的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多个脏器的生理功能。
这是因为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虽有一定的解剖知识,但它的划分主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观察中,根据活的生命体的功能表现,而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划分的。
如三焦命门等概念,只是按人体外在的功能表现而确立的,是有名而无形的,离开了活的动态的机体,它是不存在的。
在功能态基础上划分的五脏系统表现了生命体的整体协作性,它把握着生命活动更深层次的机制。
而中医的“证”则是一个病理的功能状态,因为中医诊断是根据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来观察的,即望、闻、问、切。
它观察到的只是人的宏观物理表征,因为条件限制,它不可能观察到病理变化的细微结构,因此,将四诊结果通过特殊的辨证过程,如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得到的结果即“证”只可能是一个整体功能态的高度概括,如六经辨证中的六经概念,也是病发展到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功能状态,“这种建立在整体观、动态观、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辨证沦治反映了人与疾病斗争以及有关方面的情况,体现了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焦点”[2]。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为背景,使得中医从人的整体功能态上去观察生命,更由于历史的限制,使中医停留在这一观察水平上。
因此虽然中医能治好病,却说不出其微观的本质。
2 中医认识生命的方法论符合现代的认识论2.1 从系统的观点看中西医之关系大家都知道:理论的作用不仅把认识的客体的知识整理为体系,更重要的是这种体系还要为获得知识开辟道路,西医就是通过其结构还原,解剖分析的方法整理出西医体系,并且以这种体系探索生命本质,以及来衡量其它医学体系科学与否。
但是按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由于人们在各个不同时期,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理论所反映的对象不同,角度不同,描述方法,方式不同,因此形成了科学理论的多样性。
对同一客体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论,能否用一些新的概念、原则,在更高层次上对现有的理论进行综合概括,以至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中西医体系时,就会看到:从功能联系,整体综合的角度建立起来的中医体系与西医研究人体的方法不同,形成的概念和体系自然也不同,所以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的科学与否,更不能把西医的一些概念和中医概念对号入座。
而且更进一步我们可以设想能否从更高层次上对中西医理论进行综合概括,以至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这当然是系统论的观点,而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最能体现系统论的观点。
所以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对生命体系的系・231・LIS HIZHEN M EDICINE AND M AT 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5VOL.16NO.3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第16卷第3期统性研究。
2.2 中医方法论符合现代化的认识论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古代主要以朴素的整体观去认识世界,在科学开始发达的近代,主要采用分析的方法,孤立静止地去认识客观事物,西医便是在这种认识论指导下,形成了西医体系。
但到了科学发达的现代化,人类需要再一次从整体上认识客观世界,因而产生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方法。
而且对生命的认识同样也开始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即便西医在深入微观研究同时,也开始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生命现象。
因此,从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医整体观是与现代的认识论是相符的。
如中医理论的方法,即阴阳五行学说与现代的系统沦,控制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散结构的创始人普里戈金曾经说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和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他预言,西方科学和中国文化很好的结合,将导致新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
2.3 中医理论的缺陷,以及现代如何解决中医整体观虽与现代的认识论相符,但它毕竟产生于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朴素的整体观。
它对生命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只能停留在对表现在外的人体功能态的把握上,未深入到内部的本质,因而它的辨证论治的结论:往往靠对外部表现的思辨推理来实现,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要克服这一缺陷就必须研究出它的微观基础。
因为基于微观基础上的系统性的认识,才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正本质,并且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但这种在系统论指导下进行的对微观基础的认识,与单纯的结构还原的方法论不同,他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结构还原。
但在未获得微观基础以前,推广发展中医仍在于改善从人的外部功能态上进行的辨证论治,要使其辨证论治“规范化、标准化”,如采用脉象仪、舌诊比色卡,以使这种具有“动态观、整体观”的辨证论治更方便、更普遍地适用于临床。
以及在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疾病。
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从整体上认识生命的长处,优点。
3 整体兼容还原的研究方法近代汇通医家的经验也证实了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两个理论不是简单的概念的“汇说互释”,但它们的整体观和分析法的方法论却是互为补充的,所以当两者相结合时,就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结果。
因此要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探索其微观基础。
这实质上也是系统论和分析论的结合。
首先就要研究做为中医理论基础的五脏系统的实质,也就是用中医五脏系统重新看待生命体系。
这也为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生命体提供了一个方法。
前面讲过这种在活的生命的功能态基础上划分的五脏体系,把握着生命活动更深层的联系机制,但要研究出他的本质却不容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把人体比作一个对外界开放的巨系统,并且提出对这个巨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的是研究它的功能态,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人体功能态。
而中医通过四诊和辨证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典型的功能态,这就是“证”,因此我们可以从人的病理功能态,即“证”上去研究五脏本质,比如说研究脾的本质,分别在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等功能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此状态下生命的微观变化,来归纳综合出脾的本质,逐步使中医理论和临床由模糊笼统性,趋于精确具体。
这种对五脏微观本质进行研究的方法,正是我国当代研究中医现代化的学者们提出的整体兼容还原的方法。
正像他们所说:“这并不违整体观,它不是像我国近代汇通医家那种用西医知识来解释中医理论,而是对现代科学和医学方法论的吸收,渗透,也包括对边缘学科、微观和实验分析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