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的技术创新之路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科研强度对比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国由于起步晚和其他种种原因,技术创新层次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发展十分迅速,技术创新能力逐年提高,已经能够与部分发达国家相近。
各国(地区)今明两年科研支出情况对比国家和地区2010年支出(亿美元) 占GDP% 2011年支出(亿美元)占GDP%美国3958 2.7% 4053 2.7%日本1420 3.4% 1441 3.3%中国1414 1.4% 1537 1.4%印度333 0.9% 361 0.9%欧洲2686 1.7% 2766 1.7%其他国家348 1.2% 363 1.2%1997-2007年各国R&D占GDP的比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虽然在科研支出总量上位居高位,但是比重却不大。
并且发达国家在科研支出方面的低迷,主要也是因为近期的经济状况不佳。
此外,在专利方面。
经《中国专利活动》报告预测,我国在推进创新议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年度专利量将于2011年底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报告,我国在本国专利申请量方面表现出迅猛增长,从2006年的不到9万项增加到了2010年的23万项。
在研究选定的技术领域,针对我国2006年至2010年间的国内专利申请量的分析结果,所有领域都显示增长趋势,其中电气机械、设备、能源、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测量仪器和制药在2010年排在前五位。
报告指出,我国在国外的专利申请水平仍然较低,但呈稳步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只有5.6%的发明通过在国外提交全球专利申请实现了保护,远不及美国和日本。
美国在国外保护其48.8%的国内专利,而日本则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其38.7%的专利。
然而,即使种种数据表明,我国的科研能力正在提升,我们也要认清我们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我们能从下表看到在全球前25家R&D投入公司中并没有中国公司在列。
这也就暗示着,我国高研发经费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企业。
全球R&D投入TOP252011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以美国创新指数100为计,中国创新指数为57.9,在全球40个科技实力较强国家中,排名第21位。
美国、瑞士、韩国和日本分居第一至四位。
报告以来源于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统计局等的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测算了40个国家的创新指数。
从主要科技指标来看,中国研发经费总量居世界第四位,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三,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居世界首位。
报告显示,5个一级指标国际排名中,2008年中国创新资源指数和知识创造排名均列第33位,分别比2000年提升了5位和6位。
企业创新指数提升较快,列第12位。
创新绩效迅速跃升到第9位,比2000年提升了23位。
创新环境排名第23位。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国预计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到那时,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约60%,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将达2.5%。
由此可见,我国创新资源和知识创造虽有规模优势,但在效率、强度和质量上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要完成2020年的计划,还需时间。
二、IT行业研发强度对比现在我主要从IT行业来进行对比研究。
选择IT行业的主要原因是IT行业在最近几年发展迅猛,在研发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
这可以从以下的图表中看出:2009年1000家企业中,各行业研发投入比重从全球来看,软件和计算机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发展,而汽车,技术硬件等已经出现了下滑。
而制药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点,继续在R&D中一路领先。
各行业R&D投资增长此外,我还发现我国的IT行业发展同样迅猛。
从下图中可知,在2004年左右,我国已近在IT出口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IT产品出口国。
这也无疑为我国的IT行业打入了一支强心剂。
1996-2007,IT产品出口额从下表我们可以发现在IT行业,美国和日本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我也很欣喜地发现中国的华为公司进入了榜单,得以与世界各个大型公司并列。
根据榜单,微软以90.4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排名第一,三星电子研发投入79.9亿美元排名第二,诺基亚以74.7亿美元的规模排名第三。
研发投入位居4~10名的企业分别是:英特尔、松下、IBM、思科、索尼、日立和甲骨文。
前10名企业的研发投入都在45亿美元以上。
从IT产业领域来看,半导体、通信和软件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排在前列,其中博通(Broadcom)、高通、意法半导体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都超过了20%;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和英特尔的投入强度超过了15%,SAP、诺基亚、思科、微软、谷歌、甲骨文、EMC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的研发强度都超过了10%。
29 苹果17.8 652.3 2.7 美国30 博通17.6 68.2 25.8 美国企业研发投入排名靠前的企业获得了较多的专利。
在美国专利授权方面,2010年排名前20位的企业都为电子信息类企业,IBM近20年排名第一,并首次超过5000项。
三星电子以4500多项位居第二,微软多年的巨额研发投入使得其美国专利获得量已升至第三位,也超过了3000项。
松下则是在全球范围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2010年松下的国际PCT专利申请为2154项,排名第一,中兴2010年PCT申请以排名第二,华为曾在2008年以1737项申请排名第一。
2011财年松下在全球获得的专利已超过10万项,其中日本获得专利超过4万件,海外近6万件。
2010年美国专利授权数排名全球PCT专利申请排名(数据来源,IFI)(数据来源:WIPO)企业研发投入和公司利润状况并没有必然关系,近几年炙手可热的苹果公司研发投入只排名第29位。
不过尽管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以及多家日本公司近年来利润状况不佳,但充足的研发投入为这些公司重现辉煌积攒了力量,这些公司的相关专利和知识产权也为全社会贡献了智慧财富。
西方的研发能力之所以比中国强,我认为与西方先进的研发管理模式密不可分。
西方主要经历了四代研发管理模式,形成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初期阶段,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研发管理上有其独到之处。
因素第一代研发第二代研发第三代研发第四代研发与公司战略的关系缺乏战略框架无目的性、放任性形成部分战略框架目标型、项目型形成整体战略框架研发目标与公司战略结合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新技术与潜在市场的合成驱动研发的特点研发决定未来技术及产品信奉“宿命论”内部客户-供应商式的业务/研发关系合作伙伴式的研发/业务关系连续创新满足现有市场的需要基于创新的商业过程"前瞻性"满足潜在市场的需求研发组织与管集中性集中与分散相按项目进行管整个组织的活三、华为模式华为公司作为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30的IT研发投入榜单的中国公司,引起了我对这家公司的极大关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8年以2万元资金在深圳注册成立,目前已发展成资产数百亿、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准世界级企业。
华为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关键在于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并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
华为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企业从国际分工的低端向高端转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华为舍得在研究投入上花钱。
一方面,电信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技术,不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在这个行业难以立足。
另一方面,电信行业的高收益率让华为积累了大量资金可以增加研发投入。
公司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我们保证按销售额10%的拨付R&D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的比例。
”其次,华为还注重建立全球化的研发体系。
为了应对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华为不断地改进流程、产品,在维持中国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将战线延伸到国际市场。
华为产品已经进入德国、西班牙、巴西、俄罗斯、埃及、泰国、新加坡、韩国等40多个国家。
除了全球销售,华为还重视运用全球的资源。
它在全球建立了30多个分支机构,为了实现与世界技术的同步发展,华为在国外创建了一系列研究所:美国硅谷研究所、美国达拉斯研究所、瑞典研究所、印度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
其中美国硅谷研究所主要从事芯片研究,印度研究所主要从事软件开发。
他们根据当地的技术资源优势进行研发的同时,还起到一个收集当地情报的作用。
华为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以求实现技术开发与合作的全球化。
因此在众多项目均实现了全球同步开发。
此外,华为还选择了正确的技术创新策略。
华为靠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和产品R&D战略,形成“关注客户需求是华为的起点,满足客户需求是华为服务的目标”的核心理念,强调以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客户需求。
华为认为:“技术是用来卖钱的,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虽然要瞄准世界顶尖技术,也要建立一流的团队,但华为坚持不研发“卖不掉的世界顶尖水平”,坚持“培养工程商人而不是科学家”。
多年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的华为选择了一条成功的路径: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上一定要保持领先,但并不是领先越多越好;领先竞争对手半步是最佳的选择,领先三步反而可能在一段时间里不能取悦于市场。
四、小结通过上述的分析,给我们国家的IT行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几点启示。
首先,技术创新确实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并不绝对。
很多企业总认为,只要自己搞创新,就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创新的风险是很大的,特别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创新。
但是高风险不意味着不搞创新,而是要在搞创新前,先了解市场的需求,华为的以市场为导向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其次,国家也应鼓励合理的技术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研发投入总量很高,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很多公司盲目进行技术创新,导致了高投入低回报。
并且,由于历史问题,我国也不是十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也导致了很多企业对技术创新失去兴趣。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多学习西方的研发管理手段,并最后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企业的研发管理手段。
华为公司的研发管理手段就是从西方的第三阶段管理模式衍生出来的。
我认为我国的技术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应该注重技术创新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样我们才能早日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资料:孙福全,刘冬梅;华为的自主创新之路:从销售代理商到准世界级企业刘莉,张明娟;西方R&D管理模式的演变及我国企业之借鉴TOP30榜单说明:本榜单数据来源均为企业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前的最近一个财年年报,总部在欧洲和亚洲的企业其研发投入金额按该企业公布的年度平均汇率折算为美元计算。
未标明来源的英文图表均来自:BIS;The 2010 R&D Score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