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毕业论文专业:法学年级: 2011级学习形式:函授层次:本科论文题目:论犯罪现场的构成姓名:王悦学号: 11252024003指导教师:马丽丽完稿时间: 2015年9月27日毕业时间: 2016 年 1 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诚信承诺书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保证不存在任何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
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出现抄袭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承诺人:年月日毕业论文评审表论犯罪现场的构成摘要刑事案件的现场侦查工作是围绕犯罪现场展开的,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是现场勘查工作的主要对象。
犯罪现场是由时空要素、被侵害对象及周围物质环境变化要素和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这三大要素构成的。
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犯罪现场构成要素时空变化犯罪行为装订线目 录一、犯罪现场构成概述 (1)二、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2)2.1时空要素 (2)2.1.1、时间点 (2)2.1.2、时间段 (3)2.1.3、时机的选择性 ..................................... 3 2.2被侵害对象及周围环境变化的要素 ...................... 3 2.2.1、犯罪现场环境中客体物的增加和减少 ................. 3 2.2.2、犯罪现场客体物质的位置、组合状态及形状变化 ....... 4 2.2.3、被侵害对象的变化 (4)2.2.4、犯罪分子自身的变化 (4)2.3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要素 (5)2.3.1、犯罪分子犯罪行为的容 (5)2.3.2、犯罪分子犯罪行为的方式 (5)2.3.3、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过程 (6)2.3.4、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的行为结果 (6)三、犯罪现场构成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7)结 论 (7)参考文献 (8)装订线引言作为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主要对象,犯罪现场的各个构成要素是现场勘查工作的核心,也是案件侦破工作的切入口。
犯罪现场作为能够最直接获取犯罪信息的场所,首先要了解犯罪现场的定义,其次要了解构成犯罪现场的时空要素、被侵害对象及周围环境变化要素和犯罪嫌疑人行为要素这三个要素。
一、犯罪现场构成概述作为案件侦破工作的切入口,首先要了解的是犯罪现场。
从1979年到1988年,对于犯罪现场的定义主要强调了犯罪现场最为核心的本质——场所。
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或者是发现犯罪行为的地点,都是我们进行侦查工作时所能接触到的最直接的东西。
犯罪行为的发生必然会有发生的场所,所以此时对犯罪现场的定义是不全面的。
如公安部治安行政局于1979年组织编写的《刑事侦查学》一书中,对犯罪现场的定义为“刑事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的地点和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物证的一切场所”。
以及《刑事侦查学教学》一书中“刑事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物证的有关场所和地点”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法律部门给出的定义之中,只包含犯罪发生的场所,但是并未涉及到犯罪场所周边的环境的变化,而这些因素是分析案件,并进行侦破案件的关键的要素。
因此要对犯罪现场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将所有的因素尽可能的涵盖起来,系统的分析案件。
为了完善刑事犯罪现场的概念,学者加入了时空的概念,更多的强调犯罪现场的周围的环境的变化。
指出犯罪现场是指罪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为了某一利益而发动的犯罪行为,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这一概念性的补充就使得犯罪现场的概念得到了扩,得到了补充和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在对刑事案件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结合案发的时间或场所,而是勘查一个立体的围。
这个立体的空间与时间和地点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此犯罪现场并不局限于由犯罪行为引起变化的某些部分,而是要将与之有关联的事物、环境、空间都包含进去。
犯罪现场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关联,不能单独存在。
它们是一个系统但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因此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应充分考虑时间和周围的环境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间条件。
当然,对于犯罪现场的概念不应仅仅局限于此,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在不断的进步,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刑事侦查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用发散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与犯罪现场相关的各种要素。
综上所述,在对刑事犯罪现场的概念以及现场勘查的容具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犯罪现场的构成进行一个清楚的了解,从以上的分析之中,我们可以看出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三点:时空要素、被侵害对象及周围环境变化要素、犯罪嫌疑人行为要素。
二、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2.1时空要素时空要素,简单来讲就是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
也就是说任何的犯罪行为都是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时空因素是案件的特点和符号,案件发生的时间以及案件发生的地点对于初步的了解案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会为下面的案件的侦破起到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在侦查过程中准确的分析案件的时空特性会对案件的侦查定位有很大的帮助。
时间要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作案时间,是指犯罪分子从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开始到终止犯罪行为的这段时间, 将时间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它还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的容:时间点、时间段和时机的选择。
因为时间的唯一性,在同一时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点[1],例如排除某人的犯罪嫌疑,可以看在案发时此人身在何处,如果经证实此人在案发时间点确实未出现在案发点,那么就可以排除此人的作案嫌疑,这就是运用了时间的唯一性。
所以确定作案时间是侦查工作中摸排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
2.1.1、时间点时间点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以及案件发生时时针指向什么位置。
任何案件的时间点都是具体和固定的,但在具体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案件的时间点都能被准确分析出来。
随着现代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日趋完善的监控设备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侦查工作中还原案件的现场。
2.1.2、时间段时间段,也就是将时间分成几个阶段,进行阶段性的询问。
时间段是排查犯罪嫌疑人最常用的手段,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走访群众等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时间段,但是与时间点不同的是时间段的围较大,不够精确,因此不能盲目的通过对时间段的分析来消除一些犯罪嫌疑人的嫌疑。
2.1.3、时机的选择性时机的选择性,一些案件的发生对时间的选择非常微妙,对于这样的案件要利用好时机这一要素,因为许多案件的发生都与其背景有着重要的联系。
空间要素,不仅仅局限于作案地点,还要考虑到案发现场的具体地点、案发周围建筑物情况、交通环境、风土人情等。
不同的案件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作案方式都各式各样,因此在案件分析调查的过程中要全面的考虑受害者与嫌疑人之间的各种的关系,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全面掌握案件的关键性的因素,这为案件的顺利侦破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2被侵害对象及周围环境变化的要素任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会对侵害对象和周围相关的环境产生影响和改变,犯罪行为会引起犯罪现场的变化,被侵害的对象和周围相关的环境也会引起变化,侦查过程中必须洞察到各方面的信息的变化,并且要将这些行为,环境因素的变化串联起来综合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才能为高效的侦破案件打下基础,总的来讲,在侦破案件是要从犯罪现场的变化入手可以有效的推进案件的侦破。
2.2.1、犯罪现场环境中客体物的增加和减少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发生犯罪行为后必然会引起犯罪现场客观体物的变化,比如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犯罪工具或者杀人凶器,烟头及喝过的饮料或者交通工具等。
犯罪分子到达过的现场都会留有犯罪分子的微量物质,如果发生过打斗,还可能会在扭打过程中留下犯罪分子的头发或者血液等物证,通常犯罪分子在作案时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犯罪分子在离开犯罪现场时也会从犯罪现场带走一定的物证,比较明显的物证例如抢盗犯罪现场的贵重物品等,或者是从犯罪现场带走纤维、尘土等微量物质。
不管是犯罪现场客观体物的增加还是减少,在侦破工程中都有利于我们分析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和寻找案件的证据及线索。
犯罪现场是留有犯罪分子犯罪信息最多的场,所以要更好的保护犯罪现场,尽量减少对犯罪现场及物证的破坏。
2.2.2、犯罪现场客体物质的位置、组合状态及形状变化犯罪分子在进入犯罪现场实施犯罪的时候不是只接触目标物,也会接触到犯罪现场的其他物品,这样就会引起犯罪现场客体物质的位置、组合状态及形状的变化。
如挪动现场在行动过程中的障碍物,借助现场物品实施犯罪等,犯罪分子的这些举动会引起犯罪现场客体物质的位置、组合状态及形状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现场分析,模拟犯罪分子的行为动作,判断犯罪分子的行动路线等。
2.2.3、被侵害对象的变化被侵害对象是犯罪行为的目标物,是在这次事件中直接或者间接受到伤害的群体或者个人,所以犯罪行为必然会引起被侵害对象的变化。
犯罪分子犯罪目的的不同对被侵害对象造成的变化也不同,如杀人案件中被害人受伤或死亡,盗抢案件中财务的丢失,根据被侵害对象的不同变化可以分析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可以确定施暴者的犯罪的动机,再结合受害者的遭受伤害的程度,被侵害者的社会关系等等,可以大致确定施暴者的类型,然后将搜捕的围逐渐的缩小,最后确定一个小围的嫌疑人群体,然后对这一嫌疑人群体进行着重的审查,从而可以确定施暴者,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
2.2.4、犯罪分子自身的变化犯罪分子在实施完犯罪行为后自身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
在心理变化方面,一个人的行为会对他的意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行为都会在意识里留下痕迹,尤其是犯罪分子在实施完犯罪行为以后,更是会在意识里留下深刻的印记,可能会导致寝食难安,影响原本正常的生活,终日生活在犯罪行为实施时的记忆里,正是因为如此,有些犯罪分子会承受不了心的压力而选择投案自首;在生理变化方面,有些犯罪分子在施暴之后担心被公安机关抓获,害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犯罪之后东躲,走路畏首畏尾,左顾右盼,行事小心谨慎,一般都一改往常作风,昼伏夜出,这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很容易引起市民的注意,因此在侦破案件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的日常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犯罪行为,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劝解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2.3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要素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要素是构成整个犯罪现场的中心要素。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要素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某一利益而从事的对受害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系列的行为,不同的犯罪行为产生不同的犯罪现场,因此可以总结为不同的犯罪行为形成了不同的案件犯罪现场不同特点。
但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也都应该受到刑罚处罚,分析犯罪现场的犯罪行为应包括多方面的容,具体来讲主要是犯罪分子犯罪行为的容、犯罪分子犯罪行为的方式、犯罪分子犯罪行为过程以及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的行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