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构架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 有最鲜明的特点: 第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 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 第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 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 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 运转的高效率。 第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 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主要行使立法权、决定 权、任免权、监督权等来管理国家。 第四,这种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 第五,遵守宪法,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执 行国家政策、法令。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治制度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具有民主性、群众性和社会性。
• 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 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 在城市,主要实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 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 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
• 它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 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 治权的一种制度。核心 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 主。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而建立的。
• 第二,凡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 的部分,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是人民民主 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 • 第四,作为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也 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2.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 独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等。
非公经济的作用:
•第一,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二,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 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 的改革。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 除对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 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 第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文化,即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精神文明 成果的文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中反映。 • 第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新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 方面。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 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2、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 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 俱进。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 作用。 • 第二,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第三,发展基层民主。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 第一,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的核心。
• 我们有着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 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政权,国家对市场的调控 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 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 础。我们能够把市场调节和宏 观调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 现经济总量平衡、进行大的结 构调整、开展公开竞争、搞好 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以及调节 收入分配等方面,有着由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决定的优越性。
•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 髓。
•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个层面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激励 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目标。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美 好社会的生动表述。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 标准。
2、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
• 第二,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 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 • 第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 调,推进立法精细化。 • 第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 律制度。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 总体要求: • 第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第二,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进行。 •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基本原则:
• 第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 有效治理国家。
(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四点任务: •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 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 第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 第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 争力。
• 总体要求:
• 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关键之点: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 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 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的根本途径。要优化教育结构, 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 配置,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2、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发 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 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统筹城城乡,建立统一规 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做好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 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实行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内涵:
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 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 的人民群众。 第三,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依法治权。 第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 促进的关系。 第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 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 据治理国家。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
• 第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 收入 。 • 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 入。 • 第三,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 。 • 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 第一,“先富”和“共富”的统一。共同富 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拉开个 人收入差距,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 高效率。然而收入差距过大,也会挫伤劳动 者的积极性,甚至引发社会问题,造成社会 的不稳定。
• 总之,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 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和巩 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 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 义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 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否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实际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 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
• 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第一,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第二,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 第三,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便于协 调各方,促进社会和谐。
Hale Waihona Puke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 制度。 • 第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 第二,非公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 配形式的多样化。 •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形式。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 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 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 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 段的长处。 • 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