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本章总结
一部光学说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光本性的认识史。

让我们再次作一个简略的回顾,肯定比第一课有更深刻的理解。

光的干涉、衍射有力地证明光是一种波。

但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波泥?
两种不同的光波理论
1、惠更斯的波动说──把光看作是某种在介质中传播的波。

这是一种典型的机械波观念,需借助介质,且波是连续的。

2、麦克斯韦的电磁说──把光波看作是一种电磁波。

两种观点的争论焦点是:光波传播是否需要介质?⑴、寻找这种介质“以太”的彻底失败(本来无一物,何来自寻烦?)。

⑵、电磁波本身就是物质,自身携带能量,无须借助介质传播。

⑶、但还有另一个主要问题还未解决,光波是否就是电磁波?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证明了电磁场的速度等于光速,并由此看到了两者间的联系。

赫兹又从实验得到了证实,光的行为与电磁波的行为一致,从而在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光确实是一种电磁波。

它揭露了光现象的电磁本质,把光、电、磁统一起来,加深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联系和认识。

光的电磁说是对光的波动说的扬弃,保留了波的特质,抛弃了它机械振动、传播连续的成份。

光电效应现象对光的电磁说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使我们不得不再回到微粒说方面来。

3、牛顿的微说──把光看作沿直线传播的粒子流。

它带有明显的机械运动的痕迹,也无法解释光的干涉、衍射这些现象。

但这个学说中仍含有其合理的成份,这就是光的粒子性。

4、爱恩斯坦抛弃了牛顿微说中机械运动的成份,吸收了(对方──波动说)电磁辐射量子化的研究成果,把电磁辐射量子化转变、发展成为光行为的量子化,即光子说,重新恢复了光的粒子性的权威。

但是,光子的物质性、不连续性并非牛顿微粒说意义下的实物粒子,光子没有静止质量,就个别光子而言,它与宏观质点的运动不同,没有一定的轨道,因而无法对个别光子的行为作出“科学的”预测,它的行为不服从牛顿经典力学。

光子说使光的粒子性有了新质的内容。

5、在对光本性的认识过程中,惠更斯的波动说和牛顿的微粒说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后来发展成为光的电磁说和光子说。

人们发现,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彼此都含有对方的成份,无法划清界线,更无法绝对独立,谁都不能说自己就是客观真理。

光学说发展到此,已无法逃避辩证的综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两极相通。

人们终于明白,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过是光这一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存于光这个统一体中,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彼此以对方存在为前提,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它排除了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观念(这正是形式逻辑的重大特征!),建立了亦此亦彼的辩证观念,即在一定条件下承认非此即彼,在另一条件下又承认亦此亦彼。

对光来说,一定条件下(大量光子、传播过程、低频率光)波动性上升为矛盾主要方面,则波动性显著;而在另一条件下(个别光子、光与物质作用、高频率光子)粒子性上升为矛盾主要方面,则粒子性显著。

所谓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在微观世界里也存在着。

在宏观物体来说不可思议的波粒二象性,在微观世界里却是真实的图景。

矛盾啊!然而是事实。

只有辩证思维才可以把握。

恩格斯曾经指出:“常识在它自己的日常活动范围内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遇到惊人的变故。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是正当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
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反杜林论》P.19.)
一切都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所以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析,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认识。

6、(1)、光子说并没有否定电磁说。

光子有能量E=hυ=hc/λ,光子有动量p=hυ/c=h/λ,E、P是粒子特征,υ、λ是波的特征。

它们共同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在这两个公式中,光的波粒二象性被很好地统一起来。

彼此含有对方的成份,无法分开。

(2)课文P251介绍了一个光的波粒二象性怎样统一起来的绝妙实验,从中得出个别光子的行为粒子性显著,大量光子的行为波动性显著。

可见,对于宏观物体来说不可想象的波粒二象性,在微观世界中却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这里只有一个质的差别:不能把光波看作宏观力学中的介质波、连续波,也不能把光子当作宏观世界中的实物粒子、质点。

随着研究对象的不同,我们的观念,方法也要变,宏观现象和微观现象的研究方法、理解方式是很不相同的。

(3)从各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探测来理解
光子能量(数量级)易被探测到容易观察到不易观察到
无线电波10-9ev 大量光子作用波动性粒子性
可见光100 ev 大量光子作用波动性粒子性
100 ev 个别光子作用粒子性波动性
X射线103 ev 个别光子作用粒子性波动性
γ射线104 ev 个别光子作用粒子性波动性
从表中实验观察结果可以看出:频率低的光波动性显著,频率高的光子性显著。

总之,要理解多种频率的电磁波(或者说各种频率的光子),就必须综合运用波动观点和粒子观点,这是由于二者是光不可分割的属性,即波粒二象性。

至此,我们终于认识到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

7、下面对光的波粒二象性作个简短的总结:
(1)、光波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光子有一定的能量和动量,是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彼此含有对方的成份,共存于光的统一体中。

E=hυ=hc/λ,p=hυ/c=h/λ。

(2)只有一个差异:在一定条件下波动性显著,在另一条件下粒子性显著,即我们观察到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

具体地说就是:
光在传播过程中波动性显著,光在与物质作用时粒子性表现显著。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则显示出粒子性。

频率越低的光,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显著。

8、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革命意义:推广到一切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假说──实验证明──成功──假说成了科学──物质波,λ=h/mv。

原来微观世界尽管千差万别,却又有共同的规律──波粒二象性,这大大扩展和深化了人
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