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能效测试方案一、概况1、项目名称:2、委托单位:3、锅炉制造商:4、锅炉型号:5、测试地点:6、测试标准:1)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2)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3)合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宜有限公司根据 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2016-7-1 实施)和 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2010-12-1 实施)的要求,察看锅炉房现场的情况,为保证锅炉测试顺利进行,贵单位还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7、测试目的:测定锅炉在运行参数下的各项热工性能指标,为锅炉提供能效测试报告。
二、测试前的准备1.资料准备1.1 锅炉档案资料锅炉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出力范围、设计燃料要求及燃料所属分类);锅炉总图;锅炉使用说明书;锅炉热力计算书;锅炉定型能效测试报告等。
1.2 填写“《锅炉运行工况能效测试委托检验申报单》”。
2.测点布置测点布置按 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的要求。
2.1 燃料计量测试期间保证不少于4h 的燃料量(原煤),煤质一致,并在磨制之前进行称重,燃料自称重测量处至进入锅炉机组之间应尽量消除泄漏,如不可避免,则将所有泄漏或损失的燃料收集、称重和记录,以对燃料量进行修正。
2.2 给水计量满足独立计量锅炉给水(或者蒸汽)条件;并满足锅炉测试期间水的供应量。
在给水管上安装超声波流量计。
现场有蒸汽流量计并在校验有效期内的,记录测试流量作参考。
2.3 烟气采样检测烟气采样孔:开孔位置应为烟道内最后一级受热面后,应尽量开设在直段烟道。
内孔径≥φ 25 ㎜(最好焊接一段长 100 ㎜,直径φ38 ~φ 51 的钢管,测试完毕后应可以密封),孔轴方向宜为水平方向并垂直于烟气流向(要方便操作)。
现场须确定位置,测试前必须开孔。
3工具和配合人员准备3.1 台秤、地磅或皮带秤。
地磅或皮带秤须经过计量检定合格,精度在0.5 级以上;注:用于燃料称重计量或者漏煤、炉渣、飞灰称重计量,若现场无法提供的,只能采用反平衡法进行测试。
3.2 电源接线板 2 个。
接线长度 10 ~20 米。
布置在烟道省煤器出口平台附近。
3.3 测试配合人员 2 名。
在测试开始时,安装测试设备仪表需要打磨,燃料煤、飞灰的取样,炉渣、漏煤的称重和取样。
安装测试设备打磨工作需要约 1 名配合人员,炉渣需要人工称重计量,则需要约2 名配合人员。
蒸汽冷凝水、飞灰取样需要 1 名熟悉场地人员配合。
4锅炉测试条件准备4.1 锅炉及其系统情况检查4.1.1 测试前应全面检查锅炉机组各主、辅机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如有不正常现象应予排除。
4.1.2 试验使用的仪器、仪表均应在检定和标定的有效期内。
4.1.3 应注意被试验锅炉的汽、水及燃料必须与其它锅炉的汽、水及燃料、排渣完全隔绝,以防泄漏影响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4.1.4 测试开始前完成排渣工作,保持受热面运行时的清洁,测试期间不允许进行可能干扰测试工况的任何操作,如排污、吹灰、打焦等。
4.2 测试工况条件4.2.1 正式试验前锅炉机组应连续运行 3 天以上,正式实验前的 12h 中,前 9h 机组运行负荷应不低于试验负荷的 75%,后 3h 应维持预定的试验负荷。
4.2.2 热工况稳定系指锅炉主要热力参数在许可波动范围内其平均值已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状态,锅炉单台独立运行,运行的负荷(出力)应稳定(波动不超过±3%),压力应稳定(波动不超过±2%),主蒸汽温度(波动不超过 +5℃~ -10 ℃)测试期间燃料成分应保持一致。
4.3 测试方法、试验次数、蒸发量修正方法及误差规定测试方法:若现场可按条件进行燃料称重计量、漏煤、炉渣、烟道灰、飞灰称重计量,采用反平衡法进行测试;若现场无法提供的 , 每次试验的实测蒸发量最大允许波动范围为波动不超过± 3%额定出力。
当蒸汽和给水的实测参数与设计不一致时,锅炉的蒸发量应进行修正。
本次测试在所要求的负荷下做两次试验。
该负荷下的试验热效率为其中两次落在允差范围内的相近热效率平均值。
在测试过程中或整理测试结果时,发现观测到的数据中有严重的异常情况,则应考虑将此工况试验舍弃;如果受影响的部分是在试验的开头或结尾处,则可部分舍弃(例如:蒸发量或蒸汽参数等波动超出试验规定的范围),如有必要,应重做该工况试验。
4.4 热工试验效率计量测量项目a)燃料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低位发热量;b)燃料消耗量;c)蒸汽锅炉输出蒸汽量(饱和蒸汽锅炉测量给水流量);d)蒸汽锅炉的给水温度、给水压力;e)蒸汽锅炉的蒸汽压力;f)饱和蒸汽湿度(不取样,按标准取 3 %);g)排烟温度、燃烧室排出炉渣温度;h)排烟处烟气成分(含 RO2、O2、CO);i)炉渣和烟道灰的重量;j)炉渣、烟道灰和飞灰可燃物含量;k)入炉冷空气温度;l)当地大气压力;m)环境温度;n)试验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三、正式测试1 正式试验前锅炉机组应连续运行 3 天以上,正式实验前的12h 中,前 9h 机组运行负荷应不低于试验负荷的75%,后 3h 应维持预定的试验负荷。
2试验开始时,炉渣清理、锅筒、燃料箱液位标记、流量计清零。
3各项目测试内容3.1 燃料采样及测量3.1.1 燃料(原煤、煤粉)、灰、渣采样3.1.1.1原煤采样方法:测试开始后,在运动中的煤流中取样,即在运行的制粉系统的原煤仓上取样,采样不少于 2 次,每次采样量≥1kg,试验工况结束后对所有煤样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后按四分法进行样品缩分,根据需要确定化验样份数。
如无法在运动中的煤流中取样时,也可在上煤过程中进行试验煤样取样工作,采样不少于 2 次,每次采样量≥ 1kg,上煤结束后对煤样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后按四分法进行样品缩分,根据需要确定化验样份数。
3.1.1.2煤粉采样方法:取样点应设定在进入炉膛前的煤粉管道(或煤粉仓)上,取样时使用煤粉等速取样器进行等速取样,等速取样器使用时应将管道连接牢固,采样不少于 2 次,每次采样量≥1kg,试验工况结束后对所有煤样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后按四分法进行样品缩分,根据需要确定化验样份数。
操作注意事项:a、取样时间应与锅炉试验工况时间相等,整个取样期间取样间隔时间应相同。
b、取样后对样品进行密封存放,尽量减少与现场环境接触时间,避免煤样被粉尘污染和环境水分污染。
c、样品缩分应在试验工况结束后对所取煤样进行缩分。
d、煤样缩分后应按工况做好编号。
3.2 蒸汽锅炉蒸汽量测量饱和蒸汽通过测量锅炉给水流量来确定,给水流量用超声波流量计来测量。
同时对控制台上蒸汽流量数据进行记录。
对于燃料消耗和给水累计流量应该严格按时间间隔读数记录 , 增加读数的准确性。
按时间间隔读数记录多,可在计算整理时加以适当的取舍。
也能随时注意到燃料量和给水量,不至于出现燃料和给水断供和不便计量的情况。
3.3 炉渣、飞灰采样及称量3.3.1 飞灰采样方法:试验开始后在空预器后烟道使用飞灰等速取样器进行取样,根据现场分割烟道宽度均在4~10m以内应至少布置 2 个取样孔。
采样不少于 2 次,每次采样量≥ 1kg,试验工况结束后对所有煤样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后按四分法进行样品缩分,根据需要确定化验样份数,试验工况期间全过程进行取样。
操作注意事项:a、按左、右两侧空预器后分支烟道进行样品收集。
b、取样时观察取样器是否正常,若发现取灰量异常时及时检查管路是否堵塞,并予以消除。
c、飞灰取样时应有熟悉设备性能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防止因操作失误导致取灰量异常。
d、无论用何种方法取样,一定要对飞灰取样处的漏风进行有效处理,同时保证异物不被吸入烟道内。
e、取样时间应与锅炉试验工况时间相等,整个取样期间取样间隔时间应相同。
f、取样后对样品进行密封存放,尽量减少与现场环境接触时间,避免灰样被粉尘污染和环境水分污染。
g、样品缩分应在试验工况结束后对所取灰样充分混合后进行缩分。
h、灰样缩分后应按工况做好编号。
3.3.2 炉渣采样方法:在捞渣机出口或碎渣机出口进行取样,试验工况开始后进行取样,采样不少于 2 次,每次采样量≥ 1kg。
工况结束后对渣样用四分法进行缩分,根据情况确定份数。
操作注意事项:a、取样时使用洁净的工具。
b、存放渣样的容器应能够密封,每次取样后封好,防止灰尘落入渣样内。
c、取样时间应与锅炉试验工况时间相等,整个取样期间取样间隔时间应相同,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d、炉渣取样时应有熟悉设备性能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取样时做好安全措施,防止转动设备伤人。
e、样品缩分应在试验工况结束后对所取渣样充分混合后进行缩分。
f、渣样缩分后应按工况做好编号。
3.4 温度、压力测量蒸汽温度测量使用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测量范围200~1800℃(-50 ~+500℃),视现场状况就地安装;压力测量使用精密压力表,测量范围 0~40MPa,视现场状况就地安装。
3.5 烟气分析测量方法:在末级受热面出口选取测点测量烟气成分,主要测量成分为O2、CO、RO2等。
每个测试工况至少测试两组以上数据。
测试期间保证测试设备与烟道接触面密封严密,防止冷风漏入,影响测试数据。
利用现有温度测点或烟气分析仪测量锅炉排烟温度,测点位置在末级受热面出口烟道。
3.6 除需化验分析以外的有关测试项目,应每隔10min ~15min 读数记录一次。
四、测试结束测试工况开始后直至结束时,锅炉燃烧工况、燃料量、主蒸汽流量、再热蒸汽流量、给水流量、锅筒水位、过量空气系数、配风情况、制粉系统投运方式以及所有测试需控制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和稳定。
五、测试人员及组织1现场测试小组(人员)组长:成员 :现场配合人员(至少 2 名):2人员组织分工及现场布置2.1 人员分工a、组长负责测试工作的整体协调开展,对测试锅炉技术资料初步的审查(锅炉总图、锅炉热力计算书或汇总表、设计燃料、实际使用燃料等)了解测试场所的特点。
b成员负责锅炉运行工况的数据测量、燃料取样和记录。
c现场配合人员负责提供测量仪器的电源,配合取样成员完成燃料、飞灰、炉渣、漏煤的取样。
2.2 现场安全布置:a 、在测试人员误接近可能发生危险明显处和测试区域,放置表明现场正在进行测试的警示牌,必要时使用单位应安排人员监控测试现场。
b、现场测试人员应遵守使用单位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开展测试工作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高处作业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规定。
六、测试仪器设备设备编序号测试项目测试仪器型号精度量程号1 给水流量流量计/ 0.5% /2 给水温度热电偶温度Fluke 54 II 0.1 ℃0~600℃计3蒸汽流量4 给水压力压力表YB-160 0.4 级0~ 4.0MPa5 蒸汽压力压力表YB-160 0.4 级0~ 4.0MPa 6燃料量7热电偶温度0.1 ℃0~600℃排烟温度Fluke 54 II计O? 0.1%0~25%,8 排烟成分烟气分析仪KANE940 级, CO0~5000ppm1ppm入炉冷空热电偶温度9气温度Fluke 54 II 0.1 ℃0~600℃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