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在病理学实习课中,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切片和大体标本。在临床病理讨论中,根据临床病理讨论的要求,学生先提出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主要死亡原因,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后教师指导和总结临床病理讨论。
(一) 理论讲授部分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34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28学时,实验课6学时,理论课学时分配如下:
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形成条件、病变,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第四章 炎症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组织学类型、炎症的结局及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熟悉急、慢性炎症的发生机制。
3、了解炎症的原因及炎症介质的作用。
【课程类别】 护理
【课 时】 54
【学 分】 3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主要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功能和代谢变化,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教学内容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适应。肥大的概念及分类。增生的概念及类型。化生的概念、转化规律、类型及临床意义。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发生机制。变性的概念及分类。细胞水肿的概念、发生机制、形态学及结果。脂肪变性的概念、形态学及脂肪特殊染色的方法。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机理。肝脏、心肌、肾脏脂肪变性的病变特点及后果。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的概念及病变特点。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
2、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
3、了解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二、主要教学内容
修复、再生、病理性再生、生理性再生、完全再生、不完全性再生的概念。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及分类。各种组织(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血管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再生过程。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结局及功能。皮肤创伤愈合的概念、基本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章次
课程内容
课时
备注(教学形式)
1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2
讲授
2
损伤的修复
2
讲授
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
讲授
4
炎症
3讲授5来自肿瘤3讲授6
心血管系统疾病
3
讲授
7
呼吸系统疾病
3
讲授
8
消化系统疾病
3
讲授
9
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
3
讲授
10
传染病
3
讲授
合 计
28
【理论教学内容要点】
绪 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和地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栓子及梗死的概念,淤血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后果,常见重要脏器(肝、肾)淤血的病变特点;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形态特征及结局;梗死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2、熟悉淤血的原因,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对机体的影响及栓子的运行途径;梗死的病因、形成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医学,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要用“动”的观点观察认识疾病,正确理解和处理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结构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等辨证关系。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实习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电化教学,加强病理尸检见习,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 作者:
———————————————————————————————— 日期: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编码】
二、主要教学内容
充血的概念,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后果。
淤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后果、常见重要脏器(肝、肾)淤血的病变特点。
出血的概念、类型、原因、病变和后果 。
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血栓的结局、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其它栓塞),各型的来源、病变和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教学内容应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主要掌握病理学的一些名词术语、概念和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并要熟悉各种疾病的原因、发生机理及其临床病理联系,还要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结合学生实际,写出教案和讲稿并充分准备 CAI课件。学生应做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讲授方法应灵活多样,始终贯穿启发式教学,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联系实际。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讲授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以提高教学效果。
细胞死亡:组织细胞坏死的概念、原因、形态学改变及类型。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机化、溃疡和空洞的概念。坏死的结局。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及与坏死的区别和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和组织损伤的修复、再生的概念及类型。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结局及功能 。
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3、了解病理学的发展
二、主要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 观察方法。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和损伤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熟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