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红字中的女性主义

论红字中的女性主义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红字》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学生姓名赵碧碧系(部)外语系专业商务英语指导老师蒋冬丽年月日摘要《红字》被公认为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

他通过对女主人公海斯特悲惨生活的描写,再现了17世纪美国清教社会中妇女的处境。

霍桑的小说融入了女性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可追溯到他的生活背景,宗教背景。

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促使他在《红字》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反叛的女性人物形象,他将这种意识融入到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海斯特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流露出的反抗精神。

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通过对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分析,深入探索小说《红字》中的潜在的女性意识,最终揭示小说蕴含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红字》女性主义意识霍桑海斯特目录前言………………………………………………………………………………一、霍桑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一)霍桑的家庭背景………………………………………………………………………(二)霍桑的宗教背景………………………………………………………………………二、女性主义的概括…………………………………………………………(一)女性主义的含义………………………………………………………………………(二)女性主义的形成及发展………………………………………………………………三、女性主义意识在女主人公海斯特身上的体现……………………………(一)海斯特对基督教道德的反抗…………………………………………………………(二)海斯特对爱情的渴望…………………………………………………………………(三)海斯特积极的生活态度………………………………………………………………(四)海斯特乐观自由的思考………………………………………………………………四、结语…………………………………………………………………………参考文献…………………………………………………………………………致谢………………………………………………………………………………前言《红字》讲述了美国最初移民时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

霍桑从当时的社会现状入手.通过感人的爱情悲剧来揭露宗教当局对人们精神、心灵和道德的摧残,抨击了清教徒中的上层分子和那些掌握政治和宗教大权的统治者的伪善和残酷。

海丝特-白兰是《红字》中的女主人公,一个被受侮辱的坚强的女性。

她年轻美貌,却嫁给了一个身体畸形多病的术士罗杰·齐灵沃斯,夫妻之间谈不上爱与情。

后来罗杰在海上被掳失踪,杳无音讯,海丝特孤独地过日子,精神十分痛苦。

在寡居生活中,海丝特与英俊的青年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真诚地相爱,并生下一女珠儿。

事发后,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政权将她作为训戒罪恶的一个标本,罚她胸带红A宇(英文通奸Adultery的开头字母)忍辱含垢度过一生.然而,她并没有屈服,她与腐朽的清教统治进行顽强的抗争,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表新出令人赞叹的勇敢和坚强。

她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她对女性平等地位的追求,对基本人权的追求。

一、霍桑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一)霍桑的家庭背景霍桑的曾高祖虽是萨拉姆镇上的望族。

但是,其祖父和父亲与同时代的名门望族相比,却不大成功。

霍桑四岁时,父亲便死去。

由于经济拮据,母亲迁居娘家。

霍桑在缺乏父亲的关照下成长。

而他童年及成年后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都表明他是社会边缘性人物。

他的这一处境与当时妇女的地位,和法律上的无权继承财产及其父亲的早亡有直接的关系:父亲未给孀妇和幼儿留下什么,而母亲则除了依附于他人便无生存。

因此霍桑直接体验了妇女低下、无权和无能的处境带来的生活困苦。

应该说,生活在十九世纪中叶的霍桑,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并为男女平等幻想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霍桑的宗教背景霍桑出身于清教世家,深受超验主义影响,他的宗教观是矛盾而复杂的。

他一方面对清教主义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同时又对清教禁欲和赎罪的教义予以认同。

霍桑创作《红字》时期,正值十九世纪美国女权运动高涨时期。

而霍桑作为作家和外交家的生涯中,他结识了十九世纪许多杰出的美国妇女,她们直接或间接地与女权运动、女权斗争、废奴运动有着关系。

通过她们,霍桑了解了当时最深刻的女权主义思想。

目睹了妇女为了进入一向严禁妇女介入的公众生活领域而进行的努力,这些活动是对十九世纪美国妇女生活模式和无权、依附地位的挑战。

《红字》中海斯特是勇敢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先锋,而牧师丁梅斯代尔则是宗教虚伪的代表、宗教之苦的牺牲品。

两者的爱情悲剧表明了盛行于17世纪新英格兰的地区的清教伦理对人性的戕害。

二、女性主义的概述(一)女性主义的含义按《布莱克韦尔政治思想百科词典》的说法,“‘女性主义’是关于一种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的一个词……它关心妇女的地位……现代女性主义的语言和目标出现于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后,它追求妇女的权利、性别平等,并对‘妇女’一词重新定义”(David Miller ed., The Blackwell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Lo ndon: Basil Blackwell Ltd., 1987 ), p.151. )。

据女性主义研究专家南希·F ·科特的研究,“女性主义”一词大约是在1910年进入英语词汇的,“女性主义”的含义是妇女角色的“彻底的社会革命”,早期女性主义“有两个主导思想,即妇女作为人的解放和作为女人的解放,它的目标是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完全发展的一切障碍”(Nancy F.Cott, The Grounding of Modern Feminism (New Haven , Con n. :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 chapter 1. )。

因此,简单地说,女性主义就是基于天赋人权而产生的、以男女平权或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思想和理论。

它指导了实践(女权运动),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批判和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性的政治社会文化思潮。

(二)女性主义的形成及发展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传到中国,定位女权主义。

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了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

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利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权力的构架,强调性别的分析。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强。

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女性主义是跟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相互联系的。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很早,大概是在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之间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体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最重要的是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为“女权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

人们认为最早起源于美国。

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

受当时的民权运动、青年运动、反战运动影响,这一运动声势浩大,波及全国,影响深远。

8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失败(1972年被国会通过,1983年未获得生效所要求的全部各州的2/3 的州批准),女权运动似告终结,但草根性的或单一目的、分散的女权运动至今依然在继续。

由女权运动产生出的认同政治仍然存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的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

三、女性主义意识在女主人公海斯特身上的体现(一)海斯特对基督教道德的反抗殖民地时期的社会在严酷的教权统治下,宗教与法律几乎等同,支配人们思想的不是个人的独立判断,而是教权。

教权代替了人们的思考,代替了人们的判断。

清教徒力图使社会宗教化。

在《红字》中,我们始终会感受到这种来自宗教压力的阴郁之气,也更直观地看到海斯特对请教伦理道德的怀疑与不满,对腐朽的的清教统治进行顽强的抗争。

海斯特不以宗教道德为最高的道德原则。

她没有将自己的罪过看成是罪大恶极,她坦然面对严厉惩罚。

她的罪过是对宗教教条和社会传统的反抗,同时也显示了她大胆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世俗的法律不是他心灵上的法律。

蔑视教规的海斯特表显出顽强的反叛精神,大胆的面对来自于社会和教会的羞辱和迫害。

她对基督教道德的反抗表现在他对待自己象征红字和珠儿的态度上。

尽管海斯特接受惩罚,胸前佩戴红字,她并未将红字看作是羞辱的象征。

当她从狱中迈步到观众面前时,人们惊奇的发现她不但没有在“灾难的云雾中黯然失色”,反而闪现出非常美丽的光芒。

她的脸上现出高傲的微笑,她的目光是从容不迫的,她身上的衣服是十分华美的,就连那象征耻辱的红字都修得异常的精美、妙不可言、熠熠生辉。

她用那绝妙的技艺秀出这个字母“A”,她用精巧的镶边和迷人的金线环绕字母,她通过梅花字母来否定它的社会意义,因此海斯特将他的遭遇以及惩罚转变为自我我定义的优雅。

海斯特之所以精心的绣出字母“A”,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所爱的人——阿瑟丁梅斯代尔的名字中有这个字母。

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她对阿瑟丁梅斯代尔的深沉的爱。

红字“A”是海斯特绣制的工艺品,借此表达了她的反叛精神,如同红字一样。

小珠儿也是海斯特罪恶的象征,但也是她的无价之宝。

为了争取一个做母亲的权利,当贝灵汉的官员间接地表明如果她要保护这个孩子将会进一步证明她的叛逆性,可是她拒绝抛弃珠儿。

当统治者的鹰爪伸向她的女儿小珠儿时,海斯特不顾一切的公开反抗,据理力争,终于使母女没有分离。

她的行为为显示出她的勇敢坚强的个性,也显示出她的女性主义意识。

海斯特对小珠儿狂野的天性感到焦虑,同时也是她对自己的罪恶进行反思,为了这个让她受尽苦头的孩子,她情愿放弃一切。

她会费尽心思的为小珠儿做出奢华的袍服,将她打扮得更加活泼动人。

海斯特通过自己胸口的红字和小珠儿的态度表现了她对基督教道德的反抗。

(二)海斯特对爱情的渴望海斯特在美国波士顿的居住生活中,和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产生了爱情。

然而这段爱情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下是注定要有个悲剧结局,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夫妻。

这种爱情只有打破旧的枷锁,推翻旧的宗教体系才能获得重生,可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两个相爱的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