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时授课教师:课题生物圈课型新授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够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能力目标:①通过本节的教学,提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继续培养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生物圈被破坏的现状,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难点: 1、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进行任何探究活动时都要通过相应的文字和数字资料来证明)2、生物圈是人类的“立足点”。
虽然生物圈是人类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通过这个知识点的探讨和研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们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有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球的资料,共同讨论各星球生命存在的状况,确认存在生命的星球是不是地球?根据前面所学我们知道:地球上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生物圈。
请两位学生削苹果比赛,看谁削得薄,其余同学观看,理解生物圈很薄。
一、生物圈的范围:(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现象回答问题:你认识的生物生存在地球的哪些地方?默读课本11、12页,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圈的每部分生存着什么生物?3、岩石圈是什么生物的立足点?一种生物仅能在一个圈层中存在吗?(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总结【问题解析】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他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解析】: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圈的含义,它是指海平面以上10千米到海平面以下10千米的薄层,在这一薄层中,既包含了其中的所有生物,又包含了他们生活需要的环境,在学习了第四节之后,问题就更清楚了。
(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请同学们思考: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请说明理由。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本部分内容:1、如何收集和分析资料?2、认真观察课本12、13页的图片资料,讨论下列问题:①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③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生物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2、《综合能力训练》第七页【例题2】(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宇航员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有哪些?2、生物圈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物圈?巩固练习、检测反馈:一、辨析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 生物圈的上限达12千米的高空C. 生物圈的下限包括离地面10千米的岩石层D. 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里面也生活着不少生物,这个海沟也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2.生物圈的涵义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部分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植被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D.生物圈4.经多年努力,宁波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6.53%,人均公绿面积达10.56m2,宁波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以下说法中最确切的是( )A.绿化覆盖率提高了,建筑物必然减少,因而是不经济的B.绿化覆盖率的提高,说明宁波的人口在减少C.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区的生态环境D.提高绿化覆盖率,主要是为了防止城市受到酸雨污染二、联系生活:你养过花吗?怎样才能满足他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梳理总结反思升华: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范围:1、大气圈的底部2、水圈的大部3、岩石圈的表面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三、保护生物圈教后反思:第课时授课教师:课题生态系统课型新授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教学难点:1、阐述生产者概念的内涵;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个生态鱼缸,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影响这些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学生答)。
教师概括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引出课题---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阅读第22页第一、二段回答什么是生态系统?举例说明通过第23页“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
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4、植物为什么是生产者?动物为什么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举例说明如何起分解作用的?如果没有分解者,想象一下我们眼前会怎样?通过图Ι-17,可以得出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并以用图解的形式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分别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并由各小组代表讲解各自的作用。
教师强调:(1)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所以被称作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真菌外,还有另一类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森林中的落叶以及其他生物遗体也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的,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分解者。
(2)师: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是有关系的。
比如虫吃树叶,鸟吃虫子,形成了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就形成了食物链,多个食物链便成了食物网。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通过“观察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生态系统?2、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3、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4、假如人们大量的捕捉青蛙,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会造成什么危害?5、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通过进一步探究,你知道人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地位吗?(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以抢答形式展示交流以上各题的答案。
教师强调:书写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到最后一个消费者结束,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后方,表示前一个营养级被后一个营养级所吃。
注意箭头的方向不要写反了。
以一条食物链为例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师: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后回答上述问题。
阅读“资料分析”讨论下面问题: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3、有哪些途径会破坏生态系统?我们从身边哪些事情做起可以保护生态系统?4、依据本节内容制定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语(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小组代表展示各题的答案,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强调: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2010.菏泽中考)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这个食物网由条食物链构成。
(2)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
(3)对猫头鹰而言,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是。
(4)猫头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是来源于(5)如果当地有人开办工厂,导致该生态系统发生了重金属污染,则图中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以及人为破坏环境,超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从而使生态遭到破坏等知识,综合性较强。
其中第(3)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虽然随食物链传递,但是由于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都在消耗能量,因此物质和能量也在随食物链递减。
答案:(1)4 (2)生态系统(3)绿色植物→鼠→猫头鹰(4)绿色植物(5)鹰巩固训练,检测反馈《综合能力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梳理总结,反思升华引导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
教后反思:第课时授课教师:课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型新授个性化修改一、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能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2.能理解并能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㈡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2)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难点: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三、课前准备教师:各准备一部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说到了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有自动调节能力的,例如我们的草地上鼠的数量多了,使的猫的数量也多,最后鼠就会减少从而维持了生态平衡。
我们知道我们的生物圈中存在着许多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以及组成成分和特点都是一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