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四、第三产业
n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1铁路运输业 52道路运输业 53 城市公共交通业 54水上运输业 55航空运输业 56管道运输 业 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58仓储业 59邮政业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 业 61计算机服务业 62软件业 H 批发和零售业 63批发 业 65零售业 I 住宿和餐饮业 66住宿业 67餐饮业 J 金融 业 68银行业 69证券业 70保险业 71其他金融活动 K 房地产业 72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租赁业 74 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75研究与试 验发展 76专业技术服务业 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地 质勘查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水利管理 业 80环境管理业 81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 务业 82居民服务业 83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84教育 Q 卫 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卫生 86社会保障业 87社会 福利业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新闻出版业 89广播、电 视、电影和音像业 90文化艺术业 91体育 92娱乐业 S 公 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3中国共产党机关 94国家机构 95人民 政协和民主党派 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 97基层 群众自治组织 T 国际组织 98国际组织
二、会展管理体系
n 1、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n 2、行业自律管理部门。 n 3、相关研究部门。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一、产业组织理论
n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产业组织, 这里主要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 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
n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产业内企 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与企业之间竞争活力之 间的矛盾——马歇尔冲突。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二、产业结构理论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第五节 会展产业
n 一、会展资源; n 二、会展管理体系; n 三、会展产业主体; n 四、会展产业平台; n 五、会展无形资源; n 六、会展辅助产业。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一、会展资源
n 1、什么是会展资源; n 2、会展资源如何确定; n 3、会展资源普查标准。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n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 经济活动的集合。
n 产业的范围往往是交叉的。比如第三产 业中包括旅游产业、会展产业、交通运输 产业和教育产业等。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n 一、产业组织; n 二、产业结构; n 三、产业关联; n 四、产业布局; n 五、产业发展; n 六、产业政策。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四、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n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 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
n
专家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
n 现代服务业为: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 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 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按照上述界定,对现代服务业有以下几点理解: 现代服务业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 它是因为工业发展后专业化分工和国民收入提高引发的需 求导向的; 现代服务业是原有服务业的创新的产物,包括技术创新,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这里没有 刻意划分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行业分类的界限。因此, 所有现代服务业经过创新都可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是现代服业务的主要部分,是 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知识经济的主要体现。
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
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
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
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
组织。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二、第一产业
n 农、林、牧、渔业 n 01农业 n 02林业 n 03畜牧业 n 04渔业 n 05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三、第二产业
n 采矿业 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8黑 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非金属矿采选 业 11其他采矿业 C 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 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 装、鞋、帽制造业 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木 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及 纸制品业 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 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 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制品 业 30塑料制品业 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黑色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 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4金属制品 业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6专用设备制造业 37交通运输设备 制造业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 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2工 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D 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5燃 气生产和供应业 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47房屋和土 木工程建筑业 48建筑安装业 49建筑装饰业 50其他建筑业
第三节 产业的分类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一、三次产业划分
n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n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n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
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第四节 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n 一、服务业的定义 n 二、服务业的特征 n 三、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别 n 四、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一、服务业的定义
n 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产业。世界贸易 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认为,服务贸易分为12 大类:商业性服务(包括法律、工程设计、城市 规划、公共关系等专业服务以及计算机、研究与 开发、不动产、商务租赁等方面的服务);电讯 服务;建筑服务;销售(分销)服务;教育服务; 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 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 务;其他服务。
n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 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n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 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 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 惠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三、产业关联理论
n
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它
更广泛、细致地用精确的量化方法来研究
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关系。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四、产业布局理论
n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 业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n 产业布局理论具体研究产业布局的因素、 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关系、产业布局的基 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 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和产业布 局政策等。
六、产业政策研究
n 产业政策研究从纵的方向上包括产业政 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订、 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 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 从横的方面可以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 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 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
术密集型的特点。
n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
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由此,我们可以对“现代”的内涵有更
பைடு நூலகம்
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是把传统服务业冠之以“物流”等新名
称就是现代了,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也并不天然就是“现代”
的,关键要真正确立“现代”的理念,明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二、服务业的行业特征
n
提供从劳务、咨询、中介、技能、娱乐、医疗等形式 的无形产品,其附加值体现在人的劳务价值;
无形产品一般无法库存,往往生产与消费同时,甚至同 地进行,不像有形产品的“产、销、存”在时间和空间上 都可以与消费者分离;
尽管服务业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支持,相应的投资 强度是必要的(如物流运输、通讯等),但许多的知识密 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相对地对资源消耗和环境 的依赖要少。
第二章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现代服务业的“三新”
n 在“三高”的基础上,还衍生出现代服务业“新技术、 新业态和新方式”(简称“三新”)的发展态势。这里,新 技术主要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 在它们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的信息化平台。人 们在谈到现代服务业或生产者服务业时,通常将信息化平 台作为其标志性特征。同时,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 的主要途径就是信息化。新业态是指由于高新技术的作用 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不断演化出来的新兴的服务业业态, 它们不仅是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且对于提高产业的素质和 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如环保产业中 的环境服务业,就成为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环节。新 方式的宏观解释是新增长方式,这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 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现代服务业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 价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的结果;微观解释是新服 务方式,是服务提供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基础上产生的服务自身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