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手机银行2010年1月,在一寒冷的早上,美国银行数字市场项目的头JenMcDonald,轻松的走进会议室,与负责移动产品开发的高级副总Brown和负责战略部策略和分析的副总Carrel,共同讨论银行的未来移动策略。
美国银行2007年开始移动银行业务,允许用户通过他们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应用程序和web方式,来访问银行业务,负责移动银行业务的开发和发起的Brown 做了关于发展状况的报告“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有了4亿的移动银行用户,发展速度是几年前推广网上银行的5到8倍”,McDonald非常兴奋的说“我们移动银行的成功还没有被业务忽视,他们最终对诸如抵押和贷款等相关业务的获利负责,我们不断的从他们那获取需求,来为他们特有的业务开发app 应用。
”Brown反对通过增加更多的特点使得app应用更复杂,他说“增加复杂性会使得app变慢,给客户体验照成负面感知,这带来了巨大风险”,用户是否愿意用移动手来进行抵押和贷款操作还不明确。
Carrel 提醒他们说“不要忘记我们的竞争对象一直把移动看做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平台,上个月,Citi银行把他们的信用卡信息写入iPhone的app,Citi现在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跟踪他们的信用卡记录了”。
Carrel提出了第二个观点“能否为不同的目标用户组开发不同的app应用,为经理人和小生意用户分别开发app程序?Citi和Well Fargo已经这么做了,他们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途径”,Brown说“开发多apps的方式意味着银行的技术资源要从其他的重要领域转移到app开发上来,这代价是比较大的”三个人明白他们需要根据仔细考虑移动银行如何影响将来美国银行、甚至整个金融服务产业的综合增长。
金融服务业美国的金融服务业是分散的,有数千家银行提供零售及批发的银行服务。
在2009年,最大的十家银行持有存款总量的46.4%,其中美国银行是最大的存款持有公司,其次是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富国银行。
2008-2009年,金融服务业经历了近阶段历史上最大压力的时刻,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的崩盘导致抵押贷款安全性的急剧下滑,这导致了美国的经济衰退和国外的经济危机。
这场由次级抵押贷款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了银行信贷的冻结,因为银行必须考虑他们的资本充足率。
消费者和企业开始控制支出,这对美国银行是痛苦的因为影响了大量的零售业务。
金融危机动摇了在一些大银行的信心,这也给其他银行提供了机会。
一些分析师指出,“聪明的公司会抓住这个机会,利用顾客选择供应商的首要因素:方便、费用和客户服务,把不满的客户窃取过来。
”一些银行已经开始放弃ATM收费,并提出更大的银行间合作,利用银行的相互合作去交叉销售附加产品和服务。
然而,研究表明,2009年顾客选择银行仍基于传统的标准,如存款最低限额、具有竞争力的利率和方便的地点。
美国银行1904年成立于意大利的银行,后来被称为美国银行公司,在1998年9月与NationsBank合并。
合并后的公司最初保持NationsBank的名字,但不到两年就改称为美国银行。
2001年,Kenneth Lewis成为CEO。
在Lewis的领导下,美国银行与企业合并得到扩张:2004年的佛雷特波士顿银行公司,2006年的信用卡巨头MBNA公司,2007年的美国信托投资管理公司,2008年的Countrywide抵押贷款公司,2009的美林证券公司。
2009年前,美国银行的业务包括零售银行(即:存款,借记卡,信用卡,抵押贷款)、全球财富管理、中间交易贷款、大企业贷款、全球资金服务、投资银行。
在2009年12月前,美国银行的在美国人口中的市场占有率为82%,银行服务超过5300万的客户和小企业。
这家银行在前30位大都市地区中的23个地区确立主导地位。
它在全国各地有6000个金融中心和18000台自动取款机,并在全国网上和手机银行中保持第一位。
此外,美国银行是美国抵押贷款的创始人和服务者,美国银行的全球财富管理业务管理的资产超过 1.8万亿美元,2008年它的投资银行在债务融资中排名前二。
2008年底,该公司约有25万员工。
在2009年,美国银行的营业收入为1190亿美元,净利润62亿美元。
美国移动银行市场2007年引进的手机银行,拓展了在线银行的特性,客户得以通过手机移动访问他们的银行账户。
很多银行将手机银行视为差异化竞争及吸引客户的一个新渠道,且后者很可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和客户留存率。
尽管手机银行带来了一些新的投资及运营成本,分析师们仍然预计它将成为最低成本的银行业务渠道之一。
2009年度,银行的单笔交易成本约为10美分,但预计相近的服务水平将可以通过在线服务降低到3到4美分。
相比之下:交互语音系统的平均单笔交易成本据估算为13美分,而这大致是呼叫中心(人工台)交易成本的1/3。
ATM机的每笔交易成本约为16美分,物理网点则大约为134美分。
技术手机银行有三种选择:手机短信,手机网络,及手机APP。
手机短信通过SMS 短讯系统工作,允许客户使用手机查询账户或通过设置短信提醒来关注存取、转账等账户活动。
SMS的优点是:1、通过所有无线运营商工作;2、无需安装任何软件。
但它必须基于文本且每条短讯不能超过140-160字节。
因为它能被更广泛的接受,JP摩根大通通过这项技术启动了本行的手机银行。
手机网络通过手机浏览器连接客户和银行网站。
由于几乎所有银行都有一个广为接受的在线表现,这对银行而言是最容易的选择。
但是,用户需要数据服务(通过移动供应商)以访问这项服务。
并且,许多手机上存在的屏幕过小和缓慢的浏览速度使得该项选择吸引力大为降低。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银行可以通过APP提供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通过优化用户界面,APP拥有吸引用户的潜力。
并且,用户可以使用它的GPS功能搜索附近的银行网点以及ATM机。
智能手机占全美的手机市场份额在2008年时为10%,预计在2012年度可以达到46%。
但是,大量的设备组合、运营系统以及网络建设意味着相当多的发展成本。
APP研发成本约为4万至数十万美刀不等。
市场容量和消费者的选择2009年,估计在美国有1千万顾客使用移动银行,而预计到2014年增长到3千7百客户,代表30%在美国电话银行使用者。
人们期待电话银行服务交易额从2008年的1.8亿增长至2014年的24亿美元。
伴随着移动设备以及网络的发展,更好的银行特色以及不断增长的使用者对移动银行的认知,将是主导增长的因素。
大部分的银行要求顾客在登记注册之前必须在网上银行注册。
但是,在2009年的一项针对500名使用者的调查显示,几乎60%的现在没有使用移动银行的受访者最终愿意选择一款移动银行服务。
在2010年早期,富国银行允许顾客可以不管在线的规则直接进行注册登记。
尽管兴趣不断提高,移动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业务比例还是很小。
根据美国银行家协会调查,只有1%调查对象把移动银行做为他们的首选,而25%选择网络银行、21%选择支行、17%选择使用ATM机。
不使用移动银行的主要原因包括移动银行有限的使用价值、安全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费用。
(详见列表2)移动支付移动银行同样扩展到移动支付服务市场,顾客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支付货款或服务报酬。
在2001年新加坡首次引入移动支付,这种支付方式逐渐在亚洲、欧洲普及。
2009年在美国市场还是相对不成熟,但是有成长的苗头。
移动支付可以分成三大类:本地的移动支付、移动贸易、人对人支付。
本地移动支付使用一种移动设备,这种设备装有蓝牙、收音机频道确认、红外线、或者近距离通讯设备、顾客可以使用移动电话遥控支付给店主。
这些方法可以替代使用信用卡,这样可以节省顾客签支票或者输入密码的多余步骤。
在2009年,这种技术是美国移动支付的早期阶段。
移动贸易移动设备可以用于货物及服务的支付,即使商人不在本地也可以完成。
这类服务的第一个使用者之一是用于购买铃声、实物以及游戏。
在2010年1月的海地地震之后,AT&T开始一个活动,就是允许签署者通过发送短信捐献10美元。
移动操作中(比如:AT&T或者威瑞森)也开始提供在线购物服务,通过提供电话号码取代使用信用卡支付。
移动电话使用者通过增加商品价值到电话账单以及保留30%至50%的最终交易价格来实现支付。
工商业见证了新使用者的出现,比如 Zong Boku 和Danal,等建立商家和移动操作者的战略协议。
美国实物商品在2009年达到6.77亿美元,有望到2014年超过20亿美元。
移动商务将很快从实物的商品支付扩张到大宗商品购买。
P2P支付P2P(客户到客户点对点)支付允许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点对点直接转账。
在美国最出名的例子是PAYPAL(贝宝)、这家1998年成立2002年被ebay收购的企业,到2009年,贝宝管理着超过7800万个活跃账户,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处理190个市场跨平台交易,19种外币交易的网上交易工具。
尽管贝宝主导着成千上万的交易和账户,他们甚至提供信用卡服务。
但是他们不像银行那么正规化。
贝宝为他们的手机客户端客户提供了查看账户、购买、报价、支付等功能。
2008年公司的年报显示该财年他们收入了24亿美金,较2007年增长了25%。
一家研究机构的资料显示:当前贝宝的网上交易额高达600亿美金,并且每年以27%的速度增长。
全世界9%、美国15%的电子商务通过贝宝。
银行业看到P2P支付这样的搅局者出现了。
P2P支付另外一个大的市场机会是跨国汇款。
当个人将钱在国内或者跨国转账,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资金从发达国家汇到发展中国家。
2014年前,手机支付在这个市场的占有率将会从0增长到超过1%。
2008年21月,沃达丰加入了西联汇款开展的这项业务。
世界上还有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人们连银行账户都没有,盖特纳的调研报告显示。
手机银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让那些贫穷落后没有传统银行的地区的人们能使用最现代的金融服务方式。
为他们提升生活品质提供了工具。
移动支付也能帮助移动运营商吸引和保留客户并且带来新的收入,并让金融机构能够为那些目前尚不可达的客户服务。
2009年,全世界还有15亿的人口还没有银行账户。
推出移动银行业务的初衷Brown说,每秒有四个人出生,但是每秒有32部手机出售。
早在2006年,Brown发现手机快速应用,第一个向高层提出手机银行方案。
他解释:手机银行允许我们向消费者提供没有先例的便捷性,以便顾客可以移动中操作银行业务。
丰富的经验将会吸引消费者,建立我们的品牌,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和保留率。
我们也认为手机银行有着通过减少呼叫中心电话来显著降低成本的潜力。
银行高层同意Brown的评价。
2006年,美银决定测试手机银行业务。
经过2007年1月的首次试水,这项业务服务于2007年5月在全国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