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损伤病人的护理

损伤病人的护理

损伤 病人的护理
要点、难点提示
创伤现场急救原则及措施; 烧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包括烧伤深度的判 断和烧伤面积的计算。
【概述】
(一)概念 损伤:各种致伤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的组 织破坏和功能障碍。 创伤(机械性损伤):机械性致伤因子作用 于人体,造成的组织破坏和功能障碍。 (二)损伤的病因 ①机械性因子;②物理性因子;③化学性因 子;④生物性因子。
【护理措施】
1. 急救护理
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急救工作。
2. 一般护理
(1)体位和制动 (2)防治感染 (3)镇静止痛 (4)禁食或胃肠减压 (5)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
3. 软组织闭合性创伤的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 (2)局部制动,抬高患肢; (3)早期冷敷,24~48h后热敷; (4)血肿较大者,配合医生穿刺抽血,加压 包扎; (5)外敷、内用中西药物,消肿、止痛、促 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 (6)病情稳定后配合理疗和功能锻炼。
(三)创伤的分类
1. 按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是否破坏
(1)闭合性创伤:①挫伤;②扭伤;③挤压伤; ④冲击伤;⑤关节脱位。 (2)开放性创伤:①擦伤;②刺伤;③切割伤; ④裂伤;⑤撕脱伤;⑥火器伤。
2. 按部位分 3. 按原因分 4. 按创伤程度分 轻度、中度、重度
跌落伤 割 伤
火 器 伤
火器伤
(四) 伤口愈合
原则:保存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顾全 解剖完整性第三
快抢 快救
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通气:保持气道通畅、维护呼吸功能 止血(使用止血带时每隔1h放松2~3min) 包扎 固定 防治休克
快送(迅速、安全、平稳)
止血
包扎
固定
锁骨骨折临时固定
肋骨骨折临时固定 股骨骨折临时固定
搬运
方法:背、夹、拖、抬、架
2. 全身变化 主要取决于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1)血容量减少、休克 (2)烧伤败血症(脓毒症) (3)多器管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二、伤情判断
1. 面积计算
(1) 手掌法
– 适用于散在小面积的烧伤测烧伤皮肤用加法或 特大面积的烧伤测健康皮肤用减法
(2)中国九分法
– 适用于计算大片烧伤区的面积
2. 治疗原则 抢救生命,修复损伤的组 织器官和恢复生理功能。 3. 治疗措施 (1)全身疗法 1)积极抗休克,维持有效循环:BP>90 mmHg,尿量 >30ml/h; 2)维护器官功能; 3)防治感染和破伤风。
(2)局部治疗 1)闭合性损伤:
一般软组织损伤以局部制动,消肿止痛为原则; 有骨折脱位者,应及时复位固定; 有颅内血肿、内脏破裂等,应紧急手术。
烧伤
一、病因病理
(一)病因 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热蒸汽及高 温金属)光电、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 质等引起皮肤甚至深部组织的损伤。
(二)病理
1. 局部变化
一般决定于热力的高低和与组织接触的时间。 较轻: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轻度有炎性渗 出,引起局部轻度红肿。 较重:损伤达真皮层,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浆样液体大量渗出,在表皮和真皮间形成水泡, 表皮细胞坏死。 严重:损伤达皮肤全层或更深层组织,引起组织 脱水、蛋白质凝固,甚至组织炭化,坏死皮肤形 成焦痂。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CT;尿常规; 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生化检查等。 2. 穿刺和导.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B超检查、CT 检查、MRI检查等。 4. 其他 心、肺、脑、肾功能监测、血管 造影等。
【救治要点】
1. 急救
1%
9%
18% 27%
46%
9+(12-年龄) 46-(12-年龄)
部位

发部

面部

颈部

双手
上 双前臂

双上臂
前部
躯 干
后部
会阴
双臀

双足


双小腿
双大腿
成人体表面积(%) 小儿体表面积(%)
3 3 3 5 6 7 13 13 1 5;女6 7;女6 13 21
1×9 2×9 3×9 5×9+1
9+(12-年龄) 2×9 3×9
46-(12-年龄)
烧伤面积助记忆歌
三三三,五六七, 十三十三会阴一, 五七十三二十一, 中国九分要牢记。
注:女性臀部与双足各占6%
2.深度估计 三度四分法
Ⅰ° 浅Ⅱ ° 深Ⅱ ° Ⅲ°
2.深度估计
深度
局部表现
感觉
Ⅰ°(红斑) 轻度红、肿、干燥,无水泡
1. 愈合过程 (1)纤维蛋白充填(炎症)期:2~3天; (2)细胞增生期:2~8周; (3)组织塑形期:1 年左右 2. 愈合类型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3.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①年龄;②健康状况:营养不良、 低蛋白血症;慢性消耗性疾病;药物:如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或消炎痛、抗癌药;供氧不足等。 (2)局部因素:局部血循环障碍、伤口污染重、 伤口内有血肿、感染和异物、处理不及时等。
【病理】
致伤因子 结构破坏、细胞失活
局部炎症反应
全身反应
并发症
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体温
神经 内分泌
代谢
免疫 功能
感染 休克
【临床表现】
1. 局部表现 疼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伤口 和出血;合并重要血管、神经和内脏伤者有特殊 表现。伤口常见并发症包括伤口出血、伤口感染、 伤口裂开。 2. 全身表现 轻症无; 较重者:体温升高(一般<38.5℃),脉搏加快、 食欲不振、消瘦、倦怠、嗜睡、尿量少、失眠、 便秘、月经不调等; 严重者:有休克、ARF、ARDS或MODS等。
2)开放性损伤:
清洁伤口:手术伤口,无菌敷料包扎即可 污染伤口:应及早(伤后6~8h内)施行清创术; 感染伤口:宜通过换药促进愈合。
【护理问题】
1. 疼痛 与组织损伤有关 2. 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创伤有关 3. 体液不足 与创伤后出血、失血浆、失 液等有关 4. 焦虑或恐惧 与产生刺激或伤口的视觉 刺激、担心伤残等因素有关 5. PC:休克、ARF、MODS、肢体伤残、 伤口或其他部位感染等
4. 软组织开放性创伤的护理
(1)做好清创手术前准备
(2)手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②预防感染 及破伤风;③防治休克或纠正体液失衡;④伤 口护理,保持敷料清洁干燥;⑤加强支持疗法; ⑥心理护理;⑦早期活动,指导进行肢体功能 锻炼,预防并发症。
5. 深部组织或器官损伤的护理
按有关章节的知识与技术做好护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