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流程企业是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以生产和经营商品盈利而存在,在生产和经营中要靠管理来维持正常运营。
“管理”就名词而言,管是指控制,理是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企业管理的概念就是指企业在商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管理好不好,科学不科学,取决于运用控制方法及手段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和流程是否规范、严密和科学。
管理方法和手段并无常形,一百个企业就有一百个管理特点,它跟社会时代背景、企业的基础环境、员工的基本素养等有密切联系。
因此,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合适、并不断与时俱进的才是最好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活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互动来体现:一,人对事的互动,即人要做对的事和把对的事做好;二、人对人的互动,即通过尊重和重视人性特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在积极因素。
两个互动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做某件事,即这件事有谁去做、做什么、如何做,围绕这一做事的过程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程序才能确保有效实施和有序进行,这种程序就形成了工作流程,在企业管理的范畴就包括了战略、制度、工艺、标准和流程等等。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我们容易忽视工作流程,易将制度与流程混淆,而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恰恰是依靠流程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流程与制度的区别,工作流程的内容和它的作用及重要性。
一、流程与制度的区别。
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纪律、效率、秩序和积极性,他是防止员工做“错”的事和不让“坏人”做坏事的作用。
而工作流程是要求员工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对的事),并保证员工将正确的事和对的事做好。
所以,国外企业管理者形象的比喻,即使员工是“傻瓜”按照流程工作也能把正确的事和对的事做好。
在我国企业战略投资靠拍脑门的比较多,而跨国公司在这方面事前周密调查,花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请知名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跨国公司战略投资的失误几率就非常小,而我国企业的拍脑门、长官意志和个人说算的战略投资必然会带来众多失误。
跨国公司来我国寻找合作方,他们是在我国企业里看厕所、看食堂、看集体宿舍再看现场,再谈合作的其他细节。
看厕所、看食堂、看集体宿舍几乎是所有跨国公司考核分供方的前期流程。
可想而知,厕所和食堂都弄不好的企业其管理水平又会如何?集体宿舍管不好的企业,员工又如何能留得住。
看跨国公司的1400多页的分供方管理流程,我们的感觉是既自叹不如,又想到急需在各项流程建设上下功夫,靠流程来保证做好正确的事和对的事。
当然,跨国公司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在管理的提升中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工作流程。
我国改革开放仅三十几年,讲管理、讲效率也只有近20年历史。
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流程,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提升管理水平最基本的手段。
二、工作流程有五大要素组成工作流程中的主要五大要素为:计划—组织—实施—措施—总结。
计划主要是设定做事的目标,制定标的物和工作任务,称之为做事的方向,计划的核心是决策民主和筹划科学。
第二步是组织,组织的内容是针对做事的资源调配,这里所指的资源是指做事的人力资源和做事所需的物力资源,也就是说围绕做事,谁去做更合适,必要的物质条件是什么,所需的物质资源是什么等等,组织的核心是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
第三步是实施,即做事的具体过程,围绕完成某一事怎样做到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实施的核心内容是效率。
第四步是措施,即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即做事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沟通、协调、调整等,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方法和策略,措施的核心内容是果断、有力、得当。
第五步是总结,通过总结来回顾标的物其质和量的完成状况,表扬批评和奖励惩罚是手段,总结经验和纠正不足是目的,提升经验和提高方法是根本,因此,总结的核心内容是再学习再提高。
在检查和总结过程中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始料不及的事情,从而又会调整计划、组织、实施和措施。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有大流程下面有许许多多的小流程,这些小流程都是为大流程中的计划目标服务的,并且前一流程结束,会有下一流程跟上,企业不断地在做事,流程始终环绕并行。
但大、小流程,它的完整性一定是计划、组织、实施、措施和总结,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工作章法。
没有流程,工作中就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
有些企业内多头管理,部门没有计划和目标,员工不知怎么干,这都与建立完整的流程有关。
.流程中的五大要素缺一不可,缺计划会没有目标,缺组织无法实现,缺实施会影响效果,缺措施无法保证工作过程的质量,缺总结会没有回顾,该表扬的没有激励,该批评和处罚的会遗漏或受到批评和处罚的人可能没有得到经验和教训,在做事的流程中最容易遗漏的是总结和措施,特别要重视培训工作。
许多企业里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往往以罚款来替代了总结,在员工中产生了很多怨气,忽视了培训。
培训可以使员工得到经验和教训,并且是提升员工能力和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总结中健全流程是消灭失误的根本。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企业已经“摸着石头过了河”;过河以前我们没有找到感觉,有许多“未知”。
过了河就应该总结,探索经济理论和成败规律,也应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毕竟这是西方企业在上百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建立工作流程可以缩短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管理差距,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流程就是做事的规则,纪律和方法,工作流程的质量可以提高我们生存质量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工作的三步骤。
企业以人做事而形成工作,做事需要流程。
它的过程第一要明确个人和部门的职责,职责不清一切工作难以展开;第二要建立各项工作的流程,工作中出现推诿、不可追溯等等怪像,说明流程不健全或不标准;第三,做事就是有领导和员工共同来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领导和员工的能力、心态、素质和责任心关系到工作质量。
另外,企业组织结构、治理手段、环境氛围和企业文化也会影响到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都会影响做事的结果。
企业运营靠诸多因素,决不是靠一个工作流程能解决企业的全部问题。
企业里制度、工艺、标准等的实施要依靠流程,制度、机制和企业文化又能保证流程更有效,企业里管理需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诸多要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做正确的事涉及到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
无所事事和做错误的事,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因此,选拔和使用合适的人是关键,并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一条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重用能力不足的人是大忌。
同样,把正确的事做好,涉及到员工的素质、能力、心态和责任心,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沟通、学习和再培训。
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员工在工作中能提高效率,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员工为兴趣而工作为自己而工作时,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状态。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许多机器已经用上软件程序,如无人驾驶飞机和数控机床,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而在企业里员工既是最重要的资源,又是最不确定的因素。
从人性特征来讲,每个人都有思想、情感、素质、能力、需求和情绪等等特征,并且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不同特征,建立流程就能规范员工做事规则,从而保证企业里做事的纪律和效率。
四、流程健全与否的差别。
我国市场经济来的比较晚,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企业还不多。
当前提升管理建立流程是我国企业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值得借鉴的是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跨国公司在工作流程上的区别。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并未带来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甚至并未带来制度和文化,但都带来了各项工作流程模块,使企业管理和产品焕然一新。
在国外企业里,许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技能素质并不比我国企业的技管人员高,但工作质量和结果却大大高于我国企业,他们靠的是工作流程模块。
流程模块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在中资企业里许多员工仿佛是“虫”,而到了外资企业里就成了“龙”,是虫还是龙与企业管理流程不无关系。
当今,我们管理侧重于制度,而实际管理中更多的内涵是流程,我们讲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实际是建立各种管理流程。
我们容易将制度与流程混淆:笼统的讲制度,实际它的80%以上是流程的内涵。
企业里战略决策、产品研发、提升质量、物流、工艺和标准的执行等等中都包含了流程,可以说流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无处不有,职责清晰,流程健全,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运作。
企业在管理上出现问题再所难免,但当“问题”发生时,我们是管理“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呢?解决“问题”的根在于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甚至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是流程安排。
企业管理工作项目繁多,都需建立相应的流程;如人力资源管理上就可以分别建立招聘流程、跟踪选拔流程、培训流程和劳动工资四大流程,并围绕四大流程建立起几十条或上百条小流程,流程健全工作起来就能驾轻就熟。
在质量管理、分供方管理等等上都有雷同之处。
在标的物很大的事情中,工作流程就该复杂和具体的多。
如产品开发流程就比做普通小事情要具体,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一环套一环,但它再繁琐都应包涵五大要素,有五大要素才能形成闭环。
工作流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里人力资源流程的对象是员工,战略流程的对象是社会与企业未来,业务流程的对象是信息,工艺流程的对象是物料……各种流程支撑着企业正常运行。
工作流转程序属于企业管理的内容之一,企业管理创新也包涵了流程再造的内容,使工作流程更科学、更优化、更便捷、更具有与时俱进性等。
企业有各种流程,流程不健全往往会有许多弊病,如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企业信息往往垄断在个别人手里,各种信息分布在不同人的脑袋里,这就无法形成精确的信息平台。
垄断信息的人将此视为体现自身价值的工具,对下发号施令显得有高度,对上体现自身有能耐,造成了企业不断地开会、不断地沟通、不断地决策和不断地处罚。
信息管理流程完善的企业,一个决策的有效时间能达数月甚至一年,省去了多余的沟通、会议时间成本,让这时间用在学习、培训和工作上。
说白了,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是在流程框架下展开的有序活动;建立流程听起来繁杂,但如果将流程内容变成员工自觉自律的行为,一切工作活动将会成为正确、高效和秩序井然的结果。
五、流程内涵的基本特性。
流程的基本特性:第一、具有目标性:即有明确的输出,输出即是工作目的、目标和任务;第二、具有内在性:即过程中的事物与行为,输入的是什么资源,输出的是什么结果,一系列活动的方式,输出的什么价值;第三、整体性:“流转”的意思隐含上、下二个以上活动,因此,只有建立结构或关系才能流转,流转过程中存在许多接口;第四、动态性:流程不是静态的概念,由一个活动到另外一个活动,按照活动的系统在展开活动。
第五、层次性:流程是一个嵌套的概念,大流程中有“子流程”,它们既合又分,在活动中可分解成若干小活动;第六、结构性:工作流程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有串联与并联、有反馈、有交叉,而结尾形式一定要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