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型1.铜管乐器的吹奏,嘴型是重要的基础。
很重要的是想让嘴唇完整的振动,最好的状况是上下排牙齿成一致平整的状态,这样嘴唇也才会是上下平的。
嘴唇出力的方向不是往外推,而是往中央集中,这样可以让嘴唇厚实饱满,如此嘴唇较能得到完整的振动,上下嘴唇的出力必须是一致的、平均的;如果长期的上唇压力较大或下唇压力较大,长久下来就无法感觉比较出上下唇用力的差别。
2.正确的吹奏口形,应该是在上下牙齿对齐并微微张开的状态下,运用吹奏肌肉的运动,使嘴唇肌肉向两边拉开的力量和向中间收拢的力量相互抵消而形成上下用力的形状。
这个形状根据不同的用力,会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
3.我们嘴唇的状态需要是潮湿的,否则我们发出的气流将会使嘴唇缝隙过大并且会导致没有声音。
4.牢记几点:放松你的下额,打开你的喉咙;让你的嘴角不要远离你的嘴唇;要让你的嘴唇稍微向内卷曲;要把号嘴温柔的轻放在嘴唇上;一定要给嘴唇很小的压力。
吹奏的嘴型当你吹奏从第二线sol往下吹奏时,尽可能维持同一嘴型往下吹,反之,从sol往上吹奏时也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吹低音时,喉咙会比较开,当吹奏上行及上行音阶时的方向感觉都是一直往前行,这个非常重要,气就是气,没有高低音的差别,气永远往前行,就像开车踩油门一样不要踩剎车,也就是不要憋气;当吹奏第一个音时,一定要做好准备,且吸完气后给足气吹奏,即使小声也是一样,不要因为小声才给部份的气;相对于气而言,舌头就没有那么重要,舌头只是跟着气轻带过去,千万不要用很重的舌头吹奏,气是主要的。
错误口型红肉外翻:嘴唇红肉外翻的原因是口形形成过程中,上下嘴唇肌肉用力不当造成的。
红肉外翻的危害表现在发音不灵敏(漏气)、声音不集中、高音困难、低音虚弱等方面,最终会导致学习者依赖于手的压力来完成一些音域,属于不正确的口形。
红肉外翻有上唇外翻、下唇外翻和上下唇外翻三种形式。
根据抵消原理,一个发音准确、声音良好的口形状态,应当是用嘴唇叼小棍子的状态,即嘴唇的肌肉想把气流挡住,而气流又想把嘴唇吹开,二者谁也争不过谁,结果在力量抵消为零时,使嘴唇发生振动。
这一状态包含了两个力,一个是嘴唇的缩拢力量,另一个是唇角向两边的拉力,这两个力量相互抵消,形成了第三个力,即形成正确口形的用力。
而正确口形的用力与气息流速产生的力相抵消,自然很容易产生振动,形成正确的发音,这个能正确发音的口形状态,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口形状态。
由此可见,红肉外翻是气息的力量超过了肌肉的力量而造成的,因此,解决嘴唇红肉外翻的办法,就是调整嘴唇的用力,是嘴唇的用力与气息的用力平衡、抵消。
在这一问题中,慢速的中音区的长音练习、连音练习和发音练习,非常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口形和习惯于口形的肌肉用力。
高音的难题首先,吹奏者要解决高音的音准概念问题。
有些演奏者在吹奏高音时过份地强调力量(气、唇、舌、指),而忽视了高音区的音准,他们的心里只有高音而没有音高,只要完成高音的吹奏就万事大吉,结果音准、音质、音色都不如中低音区那样控制到位,音准有时偏高,有时偏地,声音有时撕裂,有时暗哑,嘴唇有时漏气,有时堵塞,不能得到完美的、稳定的声音。
其次,要解决心理恐惧的问题。
有些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很不好,到了高音区就害怕,一般是到了g1音就开始紧张,表现为思想压力大,呼吸肌肉和演奏意识紧张,将本来松弛自如的演奏状态破坏了。
由于心理的紧张,气息就容易上浮到胸部,将吹奏者“吊”起来,使吹奏者用力位置也随之提高,高音自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各类演奏肌肉(呼吸肌肉、嘴唇肌肉、身体肌肉)的紧张,又会使中低音区本来松弛且容易控制的演奏状态遭到破坏,使微妙的演奏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高音区的演奏。
这类情况多会出现压力增大(手向后的拉力)唇肌紧张,心慌意乱,高音自然难以发出。
有时,从中低音区向高音区发展看,高音本该很轻松地发出却没有发出来,则是由于意识的紧张,使吹奏状态在瞬间遭到破坏,造成吹奏肌肉过度的紧张,发生微妙的变化,影响了高音的发音。
再次,要解决气息上浮的问题。
所谓气息上浮,就是吸气时没有把气吸入肺的底部,只是将气吸到了肺的上部,也就是只做了浅吸气的胸式呼吸法,而没有做深吸气的胸腹式呼吸法,结果造成了胸部的紧张,使吹奏高音的用力位置过高,影响了高音的正常发音。
气息吸得浅,气息的存放量自然就少,胸部紧张,吹奏时就感觉气憋,有劲用不上,气吹不出去,使所发的声音暗弱、“夹”“挤”,高音几乎吹不出来,即使能够发音,也音量不大、声音不宽、不厚、不透、不亮、不松、不通、不开,并且不能发出较高的超吹。
这是因为气息量的减少和胸部的紧张,不能使气息大流量地、高速度地通过高度紧张的嘴唇。
以弱小缓慢的气流吹开缩拢紧张的嘴唇,无疑以卵击石,结果只能借助于喉头挤压和手的拉力来发音,产生了多余的力量。
有些吹奏者片面地认为,高音区就是唇尖用力。
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心理定势,使吹奏者一见到或想到高音,嘴唇的肌肉就会条件反射地过份紧张起来,然而,此时气息的量却在应发音的那个定量上,高音自然难以发出。
因为嘴唇的张力在更高的音域上,造成嘴唇紧,气息松的矛盾,使吹奏状态很不稳定,具体的音就找不准。
吹奏高音的另一个问题是唇松手重,即吹奏者用了很多的气息,却没有将嘴唇肌肉收紧,高音不能发出,就只好借助手的拉力,压迫嘴唇肌肉,“帮助”嘴唇肌肉产生紧张度而发音。
这种错误的做法一旦成为习惯,将造成高音无法发展,音域不能向更宽泛的极限拓展,嘴唇容易疲劳、损伤,音质音色较差,上下贯通不好,嘴唇的振动不灵敏等一系列的不利于演奏的恶性循环状态,严重者将会造成嘴唇的重度损伤,使吹奏不能正常进行。
解决方法:1.从c2音开始:c2音的发音要求是嘴唇要有一定的紧张度,气息的流速和流量要适中。
嘴唇肌肉松了,发音就会徘徊在低音区,或者是有气无声;嘴唇肌肉过紧了,发音会盘旋在高音区,或者憋气无声。
只有恰倒好处即嘴唇肌肉的紧张度与气流的力量相抵消,c2音才能够正常准确地发出,这样,就有利于正确口形的形成。
在c2音的发音口形状态下,嘴唇肌肉坚挺有力,富有弹性,即可以向低音区过渡(嘴唇肌肉稍放松),又可以向高音区发展(嘴唇肌肉稍紧张),以至于我们用很少的气力就能够达到吹奏高音的要求。
2.造就灵敏的嘴唇:灵敏的嘴唇来源于大量的连音练习。
连音练习可以使嘴唇肌肉在有规律的一紧一松的变化过程中得到有机的训练,从而增强它的敏感度和弹性。
嘴唇的灵敏度还可以经过空口练习(用正确的吹奏口形在嘴唇上发出嗡嗡声)、号嘴练习(用号嘴吹奏长音、连音、吐音及旋律)来进行辅助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发音时不能以舌带气,用舌头打出声音,而应该以气带舌,使嘴唇主动发音或者直接用气,使嘴唇充分振动而发音,等发音清晰了再加入舌头的动作(舌头迅速离开上牙根,将气息断开或送出),这样,就有了灵敏的发音和吐音。
3.养成轻吹的习惯:高音区的轻吹,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课题。
在吹奏状态、气息状态、身体状态、音乐状态都准确到位的情况下,保持最少的气与力,发出合乎音乐要求的高音,应该是可以成为现实的,但这需要多次耐心细致的重复练习。
嘴型训练初期在进行嘴型训练时,若无法掌握其技巧,可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利用一根吸管或筷子将其放置在嘴唇中央,运用嘴唇夹住,然后站立在镜前,检查自己的牙齿及嘴唇是否都是平整,并将筷子稳固的夹住。
当在做这方面的练习时,应时常的拿下筷子让嘴唇放松,如此才不会导致嘴唇受到伤害,这样的练习可以快速的训练嘴唇的力量;在练习时,如感到嘴唇酸软就应该暂停休息,练习有多久,放松就有多久。
基础练习1.号嘴练习:号嘴的练习至少要持续10-20分钟,可以练习4拍左右的长音,以及音程和连音练习,注意:练习的音域一定要在中、低音域,尽量不要演奏高音,尽量放松嘴唇,气息的饱满也很重要。
2.长音练习:很多人对长音练习有偏见,认为长音练习就是活动嘴唇,这是完全错误的。
长音练习的目的是练习用气的感觉、控制气息的能力、发音的练习并找到自己理想的音色,练习过程中同样尽量避免演奏高音音域。
3.连音练习:每天进行连音练习是演奏者提高嘴唇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尤其是3度连音,练习时除了多注意嘴唇动作还要注意气息的推动作用,这样音色就不会很难听。
另外还要多多练习音程跨度较大的连音,这对你的技术提高很有好处。
练习时间安排初学吹小号的人嘴唇肌肉比较松软无力。
练习的时间每次以15至20分钟为宜。
号嘴不能一直压在嘴上,吹奏时更不能挤压嘴唇,以免影响嘴唇的正常吹奏。
每次练习之间要间隔一至三个小时,每天可练两叁次。
两叁个月之后随着唇肌的发达、增长,每次的练习时间可增加到30分钟左右,中间要有适当休息。
休息是为了积蓄嘴唇的力量,吹奏时唇振能发挥正常。
每天练两叁次,每次练习之间休息两叁小时,每次吹奏时让嘴唇都能保特良好的吹奏状态。
由于每人的嘴唇状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自已的不同情况安排练习时间,不要在嘴唇疲劳情况下免强练习,这样练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不科学的增加练习时间,很可能造成吹奏器官不应有的伤害。
小号吹奏练习可分为三种:分散的、既分散又集中的、集中的。
分散的练习像上课时那样,有频繁的休息,吹奏的时间与休息的时间大体相等。
练习的时间由于休息,在总体上有增加,吹奏时能精神集中,防止嘴唇过度疲劳,提高吹奏质量,增强学习效率。
既分散又集中的练习也是相当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
它与分散的练习不同,是为了更好地锻炼演奏器官, 培养耐力和高音区吹奏时的稳定性,及对乐曲演奏的完整性。
这种练习方法对有了一定程度的小号演奏者比较更有效果。
集中的练习对演奏器官的负担较重, 会迅速使演奏者疲劳,双唇失去弹性, 影响吹奏的敏捷。
这种练习除对唇力很好,有一定吹奏能力者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使用外, 对一般吹奏者, 尤其是中小学生不易使用。
更不要误认为这是在抓紧时间, 是刻苦的表现,其实不然。
学习要勤奋努力, 但是更要注意方法是否正确。
吹小号唇振是有一定的承受局限的, 勤奋努力是要在唇振承受能力的局限内满负荷的吹奏, 而不要超负荷的吹奏, 由其是长期的超负荷吹奏必然会造成吹奏器官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