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17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形式
–互动小组 –德尔菲小组 –名义小组
18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互动小组(Interacting Groups) • 互动小组可以是一个既存的群体,如某职 能部门、某个常设委员会;也可以是一个 特意成立的小组,如攻关小组、特别委员 会等。
19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互动小组做法: • 小组成员就某一问题交谈、讨论、争论, 达成一致,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完成决策。 • 优点是成员间的互相作用有利于产生新主 意、新点子,有利于促进成员的互相理解 和沟通。 • 缺点在于政治行为容易起过大的作用。
第五章 决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决策的类型 群体决策 决策的方法
1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决策的概念 • 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从 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一个分 析、判断的过程。
2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决策中的两类问题-例行问题vs.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类问题,要建立某些制度、规则或政 策,当问题重复发生时,只需根据例行程序处 理即可,而不必每次都重新再去决策。 –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问题。 例如,组织结构的变革,重大的投资,开发新 产品或打入新市场,重要的人事任免等。这类 问题为数不多,但却是真正要求主管人员倾注 全部精力,进行正确决策的问题。
8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有界理性与满足
–现实中的决策很少是按照理性和逻辑进行的, 赫伯特· 西蒙是最早认识到这一点的学者之一。 后来,西蒙因其在决策研究方面的出色贡献而 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9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 西蒙等主张,决策者只具有不完全和不完整的信 息,并受到有界理性的限制,在决策时倾向于满 足或满意。 • 有界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是指决策者通常要 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些限制因素包括决策者 的价值观、思维惯习、技能、习惯、不完全的信 息和知识、组织中的各种因素等,因而其所能做 到的理性是有限的或有界的。 • 即使人们在主观上希望自己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 但客观上其理性也是有限度的。
3
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 处理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无论从决策的性质还 是方法上来看,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决策。 • 前者一般有先例可循,有政策和规则可依; • 后者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 式,往往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4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决策与管理 •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 A.西蒙认为: “为了理解决策的含义,就得将决策一词从广义 上予以理解,这样,它和管理一词几近同义。” 也就是说,在西蒙看来,决策实际上就是管理本 身。 • 过分地扩展决策的定义,甚至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这是不恰当的。 • 决策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要素。管理涉及到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诸方面的活动。有效的管理固 然要求正确的决策,但同时也要求必须做好大量 的其它方面的工作。
10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满足或满意(Satisficing)
–实际决策时,人们并不会为了得到一个最好的 方案而一直苦苦追求下去,决策者在获得一个 符合某些最低或最起码标准的方案之后,往往 就会停下来而不再进一步去寻找更好的方案。
11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 与传统的决策模式相对照,西蒙所提出的模式 对决策活动作了完全不同的描述,但两者都有 助于我们加深对决策活动的理解。 – 传统模式可以说是一个指导性的模式,告诉我 们在决策时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地符合理性和 逻辑性。 – 而西蒙的模式则是一个实证的或说明性的模式, 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决策中的偏向 和局限性。
5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决策的步骤
–辨识和确定问题。 –确定决策的目标。 –拟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对方案进行评估。 –选择方案。 –实施方案并追踪、评价其效果。
6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决策的理性
–传统上,大多数管理人员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 理性的决策者。许多专家学者也极力主张管理 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做到尽可能的理性。传统 的决策模式认为管理者在决策时,都是依据理 性和逻辑,且总是从组织的最佳利益出发的。
20
第三节 群体决策
德尔菲小组(Delphi Groups) • 这种方法是就某一问题向一组互相独立的专家征 求意见,然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综合和平均。 • 组织者负责收集专家的回答并加以综合和平均, 然后将结果反馈给专家再进行第二轮预测。 • 在这轮中要求那些持极端看法的专家详细说明其 理由。这些理由将分发给其他专家。 • 如此反复几次,便可以得到一个比较集中的意见, 以此作为这些专家的“群体决策”。
7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要达到这种理性的要求,决策者必须满足以下的几个 条件,即:
– 对于决策所面临的状况和决策问题具有完全的信息; – 有能力找出实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 能够有效地排除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实现确定条件下的 决策; – 总是能够按照理性和逻辑来评价决策方案的各个方面; – 具有始终不渝的通过选择最佳方案来获取最佳结果的愿 望或决心。
1.战略性决策 2.战术性决策
15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三.按问题的重复程度和有无先例可循
1.程序化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16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 现实中的决策问题大都是居于两者之间的问题。 • 正如赫伯特· 西蒙曾经论述的: “它们并非真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决策,而是象一 个光谱一样的连续统一体:其一端为高度程序化 的决策,而另一端为高度非程序化的决策。我们 沿着这个光谱式的统一体可以找到不同灰色梯度 的各种决策,而我采用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两个词 也只是用来作光谱的黑色频段和白色频段的标志 而已。”
12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1.决策中的政治因素 2.直觉和执著 3.对待风险的倾向 4.伦理观
13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一.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自然状态)分类
1.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2.风险状况下的决策 3.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14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二.按决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