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文化学实习报告

旅游文化学实习报告

论文题目: 龙架山森林公园旅游文化浅析课程名称: 旅游文化学学 院: 林学院专 业: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年 级: 2011级学 号: 1109030094学生姓名: 柏正刚指导教师: 黄 莉2014年 12月 22日课程实习报告目录前言 (3)1 实习目的 (3)2 实习意义 (3)3 实习时间 (4)4 实习地点 (4)5 组织情况 (4)6 龙架山森林公园概况 (4)7 龙架山森林公园文化背景 (4)8龙架山森林公园旅游文化分析 (5)9 旅游文化开发建议 (7)结语 (8)前言旅游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是旅游地吸引力的源头。

旅游文化开发是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来充分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通过具体产品或过程的外化来构建文化形象旅游地品位。

旅游文化学学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也较为抽象,对此,则有必要进行课程的相关实习实践活动,通过本次实习有助于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

同时,也是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

课程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旅游文化的内涵一个理性的认识。

1 实习目的(1)通过到龙架山森林公园观察、调研,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通过到龙架山森林公园进行参观、考察、分析,加深对旅游文化的感性认识。

(3)通过参观、调查、走访和分析,掌握旅游文化在森林公园规划中的应用,学会以旅游文化带动旅游地旅游发展并提升旅游档次。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2 实习意义(1)旅游文化学是基础学科,因此开展教学实习是十分必要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或研究生学习在方法技术方面打下基础。

(2)实习不仅是对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实习是对理论课程知识升华与结晶,同时也是检验理论课程学习收获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

(3)实习报告的独立编写对提高我们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为将来我们毕业论文(设计)的编写以及未来工作中各种材料的编写打下基础。

3 实习时间本次实习的具体日期为:2014年12月22日。

4 实习地点本次实习在不影响实习效果与收益的前提下采取就近、节俭原则;结合本专业与教学实际情况,选择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要实习地。

5 组织情况本次教学实习活动在学院教学的统一部署下由科任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自行对龙架山森林公园进行参观,走访、考察、调研并分析后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

6 龙架山森林公园概况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龙里县城郊,距离龙里县城1.5公里,总面积6079公顷,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物种基因库。

距贵阳市区30分钟车程,距贵阳龙洞堡机场20分钟车程。

有320国道、贵新高速、贵广高速、湘黔铁路、黔贵铁路相通,是贵阳市的后花园、贵州东南线旅游的第一站。

公园具有强大的科技优势,设有“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贵州省中亚热带珍稀植物园”、“贵州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现已引种培育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5种,桫椤、鹅掌楸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1种,贵州省级保护植物和特有树种54种。

配有植物组织培养室,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同时,园内集休闲、娱乐、观赏、游憩等活动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7 龙架山森林公园文化背景(1)政治背景公园所处的龙里县域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唐贞观二年(629年)境内置新安县、巴江县。

宋时新安县降为羁糜县,巴江县改为平蛮军(后称白骡)。

元二十年(1283年)置龙里州。

明洪武二十二年(1390年)置龙里卫。

清康熙十年(1671年)置龙里县至今。

民国时期龙里县先后属贵阳府,黔中道,贵州省直辖。

龙里县于1949年11月13日解放,同月22日成立龙里县人民政府。

龙里县自解放至今,先后隶属贵阳专区、贵定专区、安顺专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公园历史沿革龙架山森林公园是在贵州省龙里林场基础上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贵州省龙里林场始建于1957年,是隶属于贵州省林业厅的事业单位。

2002年经贵州省林业厅黔林营复[2002]112号文批准建立省级森林公园,2006年12月27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

(3)人口背景龙里县幅员面积1517.8KM2,辖6镇8乡,总人口20.5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55万人,占总人口的36.8%;农业人口163万人,非农业人口42万人。

(4)民俗背景龙里县是一个以汉族、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除汉族以外,全县境内有布依、苗、彝、侗、壮、回、白、水、土家等19个少数民族。

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资源。

8龙架山森林公园旅游文化分析龙架山森林公园的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涵盖了艺术文化、教育文化、地质文化、科技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形成一种能够充分反映旅游目的地整体精神的旅游文化,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地经济和文化的双增长奠定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基础。

(1)景色秀美的山水文化公园地处苗岭山脉中段,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的分水岭,乌江二级支流打草河从林区流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云台山长岭岗1700m,相对高差大于2O0m,坡度大于25.区内岩溶地貌十分发育,有峰丛山地、峰林谷地、溶丘洼地、落水洞、漏斗、溶洞等类型。

公园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年均降雨量1089.3mm,乌江二级支流打草河从林区流过,地表水系比较发育,地下水主要是碳酸盐岩岩溶水,以及由地表水补充所形成的暗河潜流,另有潜水型基岩裂隙水,流量小,水质好,松散层孔隙水分布于第四系沉积区,流量小。

各处的景点串联成风景迷人的山水画走廊。

(2)悠久的历史文化公园所处的龙里县域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先民在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最具代表的是灵龙寺,灵龙寺(原名二王庙)位于龙架山景区龙宝山南侧海拔1275.Om山梁上。

背靠龙宝山,面向龙里河,左右有山峦拱卫,乃藏风聚气之地。

该寺相传建于明末,供奉龙王、玉皇、天官、地官、水官、寿星、文昌、财神等神抵,曾经殿宇巍峨,香火旺盛。

今仅存遗址。

更有滇军文化,滇军洞为1935年3月滇军布防阻击中央红军的一个前沿指挥所"游人观赏该洞可追忆那段中国现代史上令人难忘的史实。

(3)自然协调的建筑文化在龙架山景区内有湘黔、黔桂铁路和210国道、321国道、320国道、贵(阳)新(贵州独山县新寨)高速公路穿过,道路伸展,机车隆隆,车水马龙皆为可观之景,更衬托出公园如画山水的现代气息和自然神韵。

在龙架山景区内的峰岭之上,建有龙宝亭、龙珠亭、灵龙亭、龙吟阁、龙爪亭、剑龙桥等园林建筑小品,在万绿丛中分外耀眼,是具有点景、对景、观景、休憩功能的景观建筑。

(4)丰富内涵的科教文化在龙架山景区哨上地带建有植物组织培养室,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的现代化联幢自控温室等林业科研设施,既有科研实用价值,又是一大景观。

(5)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龙架山公园所在区域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大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如: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民族节日、风韵古朴的布依族婚俗、独特风趣的苗族青年男女恋爱习俗、侗族宗教仪式及文化、图案精美的壮锦、别具一格的壮家服饰黑衣长衫、颇具特色的干栏式民居以及具有原始风貌的师公戏、歌谣、舞蹈 ,等等。

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

(6)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文化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度假示范区位于贵州苗岭的东部,气候湿润温暖,森林环境清雅迷人,是苗岭的一颗绿色明珠。

境内林海莽莽的森林景观,潭瀑相映的水体景观,千姿百态的龙型景观,宽坦如茵的草地景观以及村舍棋布的田园风光,无不令人心往神驰。

在公园一山(龙架山),两沟(卧龙沟、猴子沟),三岭(国翁岭、龙架岭、宝合岭)境域内,有林地5350KM2,森林覆盖率88.01%,具有十分典型的谷地森林生态系统。

峰林森林生态系统,中山草甸生态系统。

林海风光壮美,古树名木奇异,四季景象绚丽,竹林青翠欲滴,专类园圃多彩,野生动物常见。

9 旅游文化开发建议(1)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综合性开发。

龙架山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是目前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因此,针对龙架山森林公园现今的发展现状,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应首先完善景区的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对旅游区进行深层次综合开发。

(2)增大宣传力度,打造龙架山旅游文化品牌。

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龙架山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 但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相比于贵州其他风景名胜区,知名度不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告媒体的宣传,树立花山旅游区品牌形象,扩大、提高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市场认可度。

同时利用贵阳“国际生态文明会议论坛”的辐射作用,提高文化品牌效应。

(3)利用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

近年来 , 特色旅游以其鲜明的主题和新奇的特点而备受游客青睐。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旅游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因素, 这部分文化因素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龙架山森林公园蕴涵着深刻的民俗文化 ,透露着原始和神秘的气息, 这无疑对现代旅游者构成了巨大吸引力。

因此,龙架山森林公园应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旅游。

结语龙架山森林公园依托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良好的旅游环境,优越的区位开发条件,以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宗旨,兼顾保护和开发之间双赢的平衡点,实施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策略,不仅能成为一处森林旅游胜地,更能成为一座绿色资源宝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