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励理论及其运用

激励理论及其运用

组织行为学
什么是激励?
激励(motivation)是指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

定义中的3个关键因素是: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努力要素是强度指标。

当一个人被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

但是高水平的努力不一定能带来高的工作绩效,除非努力指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

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努力的强度,还必须考虑努力的质量。

指向组织目标并且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努力是我们所追求的。

激励代表了行为的方向,幅度和持续期这三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把激励看作一个满足需要的过程。

需要是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

激励过程:
第一章激励理论及其运用
第一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二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调整型激励理论
第四节当代激励理论的整合
第五节激励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三、麦克莱兰德的成就需要理论
四、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braham Maslow假设每个人内部都存在着5种需要层次(如图):
1)生理需要:包括饥饿、干渴、栖身、性和其他身体需要。

2) 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伤害的需要。

3) 社会需要: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

4) 尊重需要:内部尊重因素,如自尊,自主和成就;
外部尊重因素,如地位,认可和关注。

5)自我实现需要: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自我实现。

2:主要论点:
个体顺着需要层次的阶梯前进,当任何一种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E R G理论的比较:
二、阿尔德弗的E R G理论
克莱顿·阿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重组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有3种核心需要: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所以称之为ERG理论(如图)
2、与Maslow观点的异同:
同:“满足前进”律;“愿望加强”律
异: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存在;“受挫回归”律
ERG理论与我们关于个人差异的常识更一致。

诸如教育、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这样的变量可以改变个体拥有的一组需要的重要性或驱动力量。

三、麦克莱兰德的成就需要理论
基本内容:
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McClelland’s theory of needs)主要关注3种需要:成就、权力、合群。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使别人的行为与其他条件下有所不同的需要。

是影响和控制其他人的欲望。

3.合群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高成就需要者寻求的工作情境的特点:
一些有益的发现
高成就需要者寻求的工作情境的特点:
麦克莱兰德发现高成就需要者与其他人的区别之处在于他们想把事情做得更好。

他们寻求的环境具有下列特点:
1)个人能够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承担责任;
2)及时获得对自己绩效的反馈以便于判断自己是否有改进;
3)可以设置有中等挑战性(难度)的目标。

一些有益的发现:
第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更喜欢具有个人责任、能够获得工作反馈和适度的冒险性的环境。

当具备了这些特征,高成就者的激励水平会很高。

第二,高成就需要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第三,合群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密切关系。

最优秀的管理者有权力需要和低合群需要。

第四,如果工作需要高成就需要者,管理者可以选拔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也可以通过成就培训来开发原有的下属。

四、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通过“人们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的调查,总结出,人们对工作满意时的回答和对工作不满意时的回答大相径庭。

(如图)
赫兹伯格认为:这一发现表明了一个二元连续统一体的存在:“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赫兹伯格把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这样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没有这些因素员工会不满,但有了这些因素,员工没有不满意,也不会带来满意。

如果想在工作中激励人们,赫兹伯格提出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些因素是内部奖励,是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s )。

双因素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满意与不满意因素的比较
双因素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不应忽视保健因素,更应重视激励因素
注重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
合理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增强员工工作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实行目标管理,减少过程控制,增强员工的自主权。

对员工的成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受重视和尊重
第二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隆的期望理论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一、弗隆的期望理论
维克多·弗隆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ency theory)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

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型为:F=VⅹE
期望理论着眼的三种关系
关系1:如果我付出了最大努力,是否会在绩效评估中体现出来?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