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案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案

有产量(台)
300
350
450
540
700
600
请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相邻的两个月中,哪两个月的月产量增长幅度最大?最大增长幅度是多少?
(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百分之多少?
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对横轴与纵轴的画法进行指导.
四、巩固练习:
课内练习及探究活动
五、课堂小结
重点
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会分析用图形表出来的数据的变化.
难点
根据统计图的进行分析图形表出来的数据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示以外,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本节学习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bar graph)、折线统计图(1ine graph).(投影器出示统计图)
分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数据-列出相应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解:列出统计表如下: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
直辖市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人口数(万人)
1961
2302
1294
2885
请一名学生读出例1统计表中各数据,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如直辖市和人口数.
2、合作学习
让我们先看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以下是北京、巴西利亚和堪培拉三个城市的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图6-2至图6-4),其中红色折线表示日平均最高气温,蓝色折线表示日平均最低气温.
1.如图6-2,该城市九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最低气温为( ),两者温差是( ).
2.如图6-3,该城市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最高值在( )月,日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在( )月.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回答小结.
1、如何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的画法.
3、利用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中的相应部分及作业题




学生在小学里都学过,主要问题在于部分学生在看折线统计图时有点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在画折线统计图时有点小错误,两个点没有对齐,应强调一下.
指导
教师
意见
签字:年月日
二、讲解新课
根据数据统计表,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绘制各种形式的统计图,把数据和数据的变化用图形直观、生动地表示出来.
1、条形统计图: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标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清楚地反映数据数量情况.
课后反馈
教学过程
例1、根据节前图中的数据,绘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中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3.北京位于北纬40°,堪培拉位于南纬35°,巴西利亚位于南纬15°.请把三个城市和三个气温图配对.
图6-2:( );图6-3:( );图6-4:( ).
4.请说出两条有关这三个城市全年气温变化以及季节的特征.
三、知识应用:
例2、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统计表如下表:
月份
7
8
9
10
11
12
(2)在横条的方向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与纵条的方向上根据统计表数的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3)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写上统计图的标题及注明制图日期.
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6-1.
做一做:基因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探索生命奥秘的基因工程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右图中的数据表示稻米、人类、拟南芥植物、蠕虫、果蝇、流感病毒的基因数量,请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例1的解题过程来完成.)
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案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型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经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型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