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1921年建党,中国共产党至今已风雨兼程地走过了90多个春秋。
回顾党走过的这9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发现,尽管整个历程风云变幻,包罗万象,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意义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缘由众所周知,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了其向世界传播的进程,并且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艰辛探索。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
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他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说:“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1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第202页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步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体化,而不仅仅只是空泛的理论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运用理论,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也不会这么快就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从实践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极大的挑战,更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学科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它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
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有产生了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
1. 毛泽东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
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极其复杂的难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在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继续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 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迎接新世纪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
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促使经济、政治、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成分、组成形式、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
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
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
4. 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
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总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新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都是以解决不同时代课题为使命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顺应新的时代、新的实际和新的考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重大而长期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