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根本的区别。
在目前,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讲的较多,而对两者之间的区别,阐释的不到位,更有甚者,把两者之间等同起来,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使用,而较多的业内人士虽然也认识到两者之间有区别,但认识不到位,总是模模糊糊,这样就势必造成在一些地方的使用不够准确。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的确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来对这两个概念界定清楚,把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说清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区别联系
正文: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作为一个特定政治意义上的概念,是在1938年10月中共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做了《论新阶段》的著名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适应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1]1941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到“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员,才算好教员”,[2]在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再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的统一就叫中
国化。
”“各国具体的历史、具体的传统、具体的文化都不同,应该区别对待,应该允许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具体化,也就是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说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一个结果。
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时,先进思想家将其结合中国国情并逐渐使之符合中国国情进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强调的是“中国化”这个趋势和过程,中心词为中国化;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符合融合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和理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是强调结果,中心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渐渐中国化之后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结晶,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
2.1两者之间不一样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一个为一个过程,另一个为一个结果,过程与结果不能混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它的要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结合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长期的和曲折的,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出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2两者之间不一样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在变化和发展为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其状态表现为“正在变化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变化为和发展为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其理论形态表现为“已经变化为和发展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表现为一个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就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衡量这种理论状态的具体标志就是,是否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形态。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不同的理论形态,都是马克思主义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2.3两者之间不一样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哲学命题,属于哲学范畴,强调的是认识方法、思想方法问题,所反对的是教条主义,注重的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必须民族化。
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是一个政治学范畴,强调的是发展结果,强调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理论。
2.4两者之间不一样的“质”与“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质与量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的量变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是在这一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的结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系
3.1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同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进程,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
3.2两者之间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的量变过程,它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一种连续性的过程,无限发展的过程,只要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不可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就要继承。
3.3两者统一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实现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就是产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自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需要。
而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
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更有区别,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道,结合中国具体的实际,不断为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的理论宝库进行着创造性的理论工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一理论工作的结晶。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我们坚信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前进,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将在马克思主义这棵大树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卷)[C].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658- 659.
[2]毛泽东文集(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吴冷西.十年内战(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450-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