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

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监理要点:一、明挖顺作法车站施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围护结构顶水平及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立柱沉降、坑内、外地下水位、沉降变形、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等。

1、围护结构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基坑开挖期间,为及时监控整个围护结构体的位移、沉降变形情况,拟在基坑围护结构桩顶(压顶圈梁、暗梁)上间隔10~15米左右布置一个桩顶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监测点。

监测点按均匀、对称性设置在压顶圈梁上。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掌握围护墙顶的水平位移变形和竖向位移量。

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用测斜仪通过测量预先埋置于墙体内侧的特别套管的变形,从而获得基坑支护结构及外侧土体在不同深度的各点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向基坑内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的发展变化情况。

在围护结构内,孔间距15~20m,管深同支护桩长。

在孔深范围内每隔0.5m 为一测点。

3、支撑轴力监测为了及时掌握支撑轴力随施工工况变化的情况,在每个钢筋砼支撑断面上、下各焊接、安装内力监测应力计,钢支撑上安装反力计。

监测随着基坑土方的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的进行,支撑内力的大小及变化发展情况。

4、立柱沉降监测掌握由于基坑开挖,坑内土体卸荷后支撑立柱的沉降或回弹变形量,为给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分析提供可供参考的有益信息。

在立柱桩顶设沉降观测点,布置的总数不少于立柱总数的20%。

5、地下水位监测为了解围护结构的止水情况,以防止由于止水措施渗漏而引起坑外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破坏。

在了解基坑内水位下降情况是否到位的同时,可根据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协同分析、判断坑外水、土压力的大小和发展变化情况。

在基坑周边,孔间距15~25m进行水位孔的布设,坑外水位孔需进行钻孔埋设水位管,水位管应进入透水性好的②层新近沉积土中。

6、沉降监测该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建构筑沉降、管线沉降等。

在基坑开挖和施工降水过程中,常引起周围地面的下沉,从而造成地表、建筑物、管线等沉降,为此,在基坑施工期间必须对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

监测范围以2倍基坑开挖深度为宜,在此范围内的每一栋建筑物、管线、地表需布设适当的监测点。

从而了解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化情况,是否会产生因基坑施工造成周围建筑物、地表产生沉降、倾斜或开裂的不均匀沉降,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

7、周边建(构)筑物裂缝监测在基坑开挖前,对周边的建(构)筑物进行调查、走访,了解其结构及基础形式,相关勘察、设计资料等,对裂缝情况进行整理并做记录。

二、基准点及监测点的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注:n 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W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1、基准点按上表的二等水准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每次沉降观测时对工作点进行检核,基准网定期检测,每隔3个月检测一次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桩体或土体的深层位移监测方法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主要使用全站仪及配套棱镜组等进行观测。

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应用。

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方法:(1)极坐标法使用极坐标法直接在工作基点上观测变形点到测站的距离和该方向与某一基准方向的夹角,直接计算变形点的坐标。

通过坐标变化量来反映监测点的位移量。

(2)小角法该方法适用于观测点零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如下图1所示。

在离基坑2倍开挖深度距离的地方,选设测站A ,若测站至观测点T 的距离为S ,则在不小于2S 的范围之外,选设后方向点A’。

用经纬仪/全站仪观测β角,一般测2~4测回,并测量测站点A 到观测点T 的距离。

为保证β角初始值的正确性,要2次测定。

以后每次测定β角的变化量,按下式计算观测点T 的位移量: S T ⨯∆=∆ρβ式中:Δβ——β角的变化量(”);ρ——换算常数,ρ=3600*180/π=206265;S ——测站至观测点的距离(mm )。

水平变形控制点测量的等级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桩体或土体的深层位移监测,一般通过活动式测斜仪进行。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1)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导管的滑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止孔底,记下深度标志。

当触及孔底时,应避免过分冲击。

将测头在孔底停置约5分钟,使测斜仪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

2)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作为测读起点,每0.5m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测斜管顶端为止。

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止读数不稳。

3)将测头调转180°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将测头滑到孔底,重复上述步骤在相同的深度标志测读,以保证测量精度。

通常采用正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精度,导轮在正反向滑槽内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小传感器的零偏和轴对称所造成的误差。

在正式开挖前至少测2遍初值。

监测过程中,放入带有导轮的测斜仪沿导槽滑动,由上述步骤测斜仪能反应出测管与重力线之间的倾角,因而能测出测斜仪所在位置测管在土体作用下的倾斜度为θi,换算成该位置测斜仪上下导轮间(或分段长度)的位置偏差△d:△d=L²sin θi式中,L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

自下而上相加可知各点处的水平位置:d=∑Lsinθi与初次位置测值相减既为各点本次量测的水平位移。

如图2所示。

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管口的实际位移。

为取得监测管底及管口的位移量,在地面建立一个三角平面控制网,用坐标法测量管口的位移,用来修正测斜仪采集的管口位移数据。

通过埋设在支撑断面位置的钢筋应力计所测数据经率定系数计算,可得出断面位置上的主筋受力Pg,一般每断面应埋设不少于4只传感器,埋设于角点或中间位置的主筋上(见图3)。

假定同一断面处钢筋应变与混凝土应变相等,因此支撑混凝土轴力Pz 与主筋钢筋受力Pg 之间有一比例关系:)/()(2g g gh z E A Pg E A P ⋅⋅=AA E E E E g c g c gh /)(1-+= 式中: A :支撑身截面积;Egh :支撑砼弹性模量(折算弹性模量);Ag1:钢筋砼断面的全部主筋(钢筋)截面积之和;Ag2:单根钢筋应力计截面积;Eg :钢筋弹性模量;Ec :砼弹性模量。

由此可得断面位置的支撑轴力PZ 。

钢支撑轴力的测算:(1)钢支撑轴力监测传感器的选择钢支撑轴力量测选择端头轴力计(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

将轴力计安装在钢支撑的端头,通过频率接收仪测得轴力计在某一荷载下的自振频率,然后按照一定的公式直接计算支撑轴力值。

(2)钢支撑轴力计算公式钢支撑轴力计算可按下面公式进行:)(220f f K P -=式中 p ——钢支撑轴力值k ——传感器的标定系数图3 监测点断面图 钢筋计f0——传感器在支撑受力前的初始自振频率f——轴力计在某一荷载时测量的自振频率4、地下水位监测方法坑外水位测管预埋于基坑外的土体内,用水位计进行测量,了解基坑外水位变化情况。

坑内水位观测主要利用施工时基坑内的降水井,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1)水位孔的施工水位孔采用小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应在设计最低水位之下。

当钻进成孔至设计标高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

管壁与孔壁之间用净沙回填至离地表0.5m处。

再用粘土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

2)水位监测技术要点(1)水位管的埋设深度应在允许最低水位以下或根据不透水层的位置而定。

(2)埋设时应注意水位管周围良好的透水性,并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

(3)水位孔滤管宜埋设在渗透系数大于10-4cm/s的土层中。

(4)严禁雨天或雨天后1~2天测试初始值。

5、沉降变形监测方法5.1监测点的埋设:1)地表沉降监测点:地表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地表结构类型和结构材料,采用钻孔式(见图4)。

2)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点:采用冲击钻于立柱表面钻一定深度的空洞,埋设Ф12mm 的膨胀螺丝,露出立柱表面一定距离,打磨膨胀螺丝使其具有制高点,标注记号作为观测点,如图5。

图4 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钻孔式) 图5 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点埋设 在顶板回填埋没过程中外套钢管将测点引到地面,上用保护盖板保护。

3)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原则上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特点为准。

监测点的位置一般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和建筑物伸缩缝处,靠近施工现场方向多布点,远离施工现场方向兼顾布点,对跨度较大、基础较弱的建筑物适当加密。

a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构)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高级建筑物)等型式;b 、标志的埋设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埋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将鼓形测钉打入或埋入建筑物靠近地面的结构体内,露出结构体3-5cm,测点头部凸球形。

测点与建筑物之间不允许松动。

见图6.图6 建筑物沉降点布设示意图4)地下管线监测点:原则上布设间隔为30m。

其中有特殊情况的地方视实际情况变化加密。

a、间接法布点:沉降监测采用钢筋标志打入管线上方紧邻土层中,钢筋端部应深入到管线上方10cm左右;顶部磨成凸球面并高出地面1-2cm,,这样管线随地面变化,可以保证测到管线埋设深度的土体沉降,并以此来表示管线的沉降。

见图7b、直接法布点:对距地面较浅的压力管线沉降观测点可直接设点,方法是将各管线覆土挖开,露出管线,然后将钢筋标志用机械或其它合适的方法固定在管道上,另一端垂直向上至地面,钢筋标志顶部磨成凸球面并高出地面1-2cm,柏油或水泥地面可在外面加一段套管,套管比钢筋短2-3cm,套管内径要大于钢筋标志,套管上口比钢筋标志的凸球面低3-5毫米,然后回填土至原地面高度。

图7 地下管线间接监测点布设示意图5.2沉降监测技术要求及沉降监测作业方法5.2.1沉降监测技术要求沉降监测观测选用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尺测量,仪器标准精度小于±1.0mm/km 。

在观测前对所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等有关规范的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点测站高程中误差≤0.5mm。

二等水准具体要求如下:基辅分划读数差≤0.4mm、基本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6mm、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7√ n mm(n为测站数);具体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3m;当观测时,测点之间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为偶数站。

5.2.2沉降监测作业及计算方法(1)沉降观测遵循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在观测前要检查维护监测控制网的可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