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1.贫血的概念
2.贫血的一般表现
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
(一)概述(问题引导法)
1•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
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
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
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广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
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
1•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
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
(1)贫血共有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
短。
(2)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
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4.辅助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
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
(3)骨髓象: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5•治疗要点(关键在于病因治疗)
-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方式
(1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预防性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铁强化食物
(2)铁剂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口服铁剂(首选):硫酸亚铁
剂[口服铁剂后胃肠道反应严重而无法耐受者
治注射铁剂:"消化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者
疗(适用情况)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者
(四)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案例导入法)
李先生,45岁,因疲乏无力、气促、心悸、食欲不振3月入院。
护理体检:口唇、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
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血清铁减少,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消失。
粪便检查见钩虫卵。
病人对本病一无所知,对预后感到担心。
入院后睡眠不好,心情不好。
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试列出该病人现存的护理诊断。
(一)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铁不足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防治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目标
1•缺铁状况纠正,营养失调改善
2•活动耐力增强
3•能描述引起缺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三)护理措施
除按贫血一般护理(休息与活动,吸氧,饮食护理,输血等)外,还应做好以下护理:
1.饮食护理
①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挑食;
②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③多食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
④搭配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和水果;
⑤避免同服牛奶、浓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
2.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护理:
①应餐后或餐中服用;
②避免与牛奶、浓茶、咖啡等同服;还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及H2 受体拮抗剂;
③与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酸性食物或药物同服,以促进铁的吸收;
④口服液体铁剂时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⑤服铁剂期间,粪便颜色会变黑,做好解释;
⑥治疗有效于用药1 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两周血红蛋白升高,1 至2 个月恢复正常•为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服铁剂3〜6 个月。
(2)注射铁剂护理:注意铁剂的不良反应。
用药时应注意:
①首次用药须先用试验剂量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肾上腺素,做好急救准备,1h后无过敏反应,可遵医嘱予常规剂量;
②常用深部肌内注射,常更换注射部位;
③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
(四)心理护理
向病人耐心解释缺铁性贫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且治愈后对身体无
不良影响,解除其心理压力。
(五)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介绍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积极防治原发病
2. 饮食指导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提倡均衡饮食,荤素结合,保证各类营养素的摄入。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铁的吸收主要在哪个部位( )
A.结肠
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C胃 D.回肠
2.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是:( )
A.铁的摄入不足
B.铁的吸收不良
C.慢性失血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不良
3.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原则
是:( )
A.铁剂治疗
B.病因治疗
C.少量输血
D.增加营养
E.补充维生素
4.关于口服铁剂的护理,下列哪
项不正确:( )
A.应在饭后服用
B.禁饮浓茶C不能与维生素C同服
D.避免与牛奶、咖啡同服
E.液体铁剂需用吸管服用
5.关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哪项是正确的:(
A.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维生素B12可增强疗效
C多饮茶水,以有利于铁吸收
D.小剂量开始,血红蛋白正常后再用铁剂3-6个月
E禁用酸性药物
(二)病例分析:
张某,女,46 岁。
头晕、乏力2 月余,近日加重而就诊,病人活动后气促,皮肤黏膜苍白,无发热、出血,既往患子宫肌瘤,月经量过多。
实验室:血象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骨髓象示增生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
问题:
1. 临床诊断
2.引起该病的原因
3.常见护理诊断
4.该病人的护理要点
答案:
1.缺铁性贫血
2.慢性出血(月经过多)
3.活动无耐力、营养缺乏低于机体需要量、知识缺乏。
4.
⑴休息与活动
⑵饮食护理:含铁丰富饮食。
⑶用药护理:首选口服铁剂,饭后服用,口服效果不佳改用注射铁剂。
坚持疗程,补足储存铁。
⑷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偏食,增加富含铁食品。
五、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
1.再次回顾有关贫血的知识,比较一般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异同点
2.完成练习册上的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