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幼儿教育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幼儿园幼儿教育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L1:能够有意识地选用工具去测量同一件物品.
L2:了解测量不同的属性特征应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例如测量大树的粗细用绳子、链条等;测量桌子的长度用铅笔,小棍等)
L3: 能够根据测量出来的数值进行量的比较,理解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的单位是一件反向关系(即测量单位越小,计量结果数量越大多)
2、测量技能: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不间断且没有重叠
2、数量比较:数量是物体集合的一个属性,我们用数字来命名具体数量
L1: 能够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L2: 能够运用一一对应或数数的方法比较集合的大小
4-5岁: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L3: 能够理解每个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后一个数字总比前一个大1
4-5岁: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L4:能够不受物体空间排列等因素影响正确比较数量多少
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数学核心经验
目标
各年龄段典型性表现与要求
内容
要点
儿童表现性水平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3-4岁: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几何图形
1、图形特征:对图形特征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对图形进行定义和分类
L1:儿童能够正确地区分圆形、方形、三角形。
L1:能够运用视觉表征方式进行模式排序
L2:能够运用声音或动作的方式进行模式排序
L3:能够用语言描述模式单元及模式是如何操作的
L4:能够在视觉、声音、动作、语言等多种媒介之间转换同一模式
5-6岁: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集合/分类
1、属性特征: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组成不同的集合
L1:能够区分物体的颜色和大小两个属性,并根据属性特征进行匹配活动。
L2:能够区分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种类等多个属性特征,并根据多个属性特征进行匹配。
L3:能够根据一维属性特征进行分类活动。
L4:能够根据二维属性特征进行分类活动,如根据“大的且红色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分类的多样性: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5-6岁: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4-5岁: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数运算
1、数量变
化: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而拿走一些物体则使集合变小
L1:能够感知集合元素数目的变化,说出是多了还是少了
L2:能够将两组物体合并,再逐一计数它们有多少个
L1:能够感知和区分有明显差异的量
L2:能够采用正确比较量属性特征的方法。
L3:能够根据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数量在10以内的正、逆排序
4-5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语言表征:语言可用来识别和描述特定的属性
L1:仅能够用”大小”概括和表述所有量的差异
L1:能根据事物表面的、具体的简单的特征进行分类。例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L2能够根据事物较内部的特征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但脱离不了具体的情景和功用。
L3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能够抽象事物的多个属性和特征。
测量
1、测量工具:确定工具和单位是测量的前提,计量单位的大小与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
L2:能够用”高矮/粗细/厚薄/长短/宽窄”等描述物体之间量的差异.
L3:能够识别物体重量和体积量的差异,使用“轻、重”等词汇。
L4:能够理解并描述物体在长度、面积、容积等方面的守恒现象
5-6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3、感知相对性: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传递性
L1:认为物体量的特征是绝对化的。(如大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狗)
L2:儿童能够正确地区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L3:儿童能够正确地区分“面”和“体”,知道立体图形是由不同的面组成的。
4-5岁: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L4:儿童能够概括立体图形的属性特征。
3-4岁: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数概念
1、数字符号的意义:一个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多种不同含义
L1:能够选用自然物进行测量
L2:能够采用同一单位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L3:能够选用同一大小单位物体进行测量,测量
时能做到不间断、不重叠交叉。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量的比较
1、区分量的差异:确定属性特征是量的比较之重要前提
L1:能够识别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L2:能够将每个数字与相应数量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匹配,或者将一定数量的集合与数字匹配
4-5岁: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L3:能够知道生活中的数字可以有不同的用途,表示不同的含义,如温度计、车牌号、日历上的数字含义等
5-6岁: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
数概念
1、数数: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
L1:能够有序唱数
L2:能够手口一致点数
L3: 能够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3-4岁: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
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
数,能按数取物。
L4: 能够在目测小数量数群的基础上接着往下计数
L5:够按数群计数,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3-4岁: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模式/排序
1、模式识别: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复或发展的),识别模式有助于进行预测和归纳概括
L1:能够发现和识别以视觉材料为载体的模式规律
L2:能够复制出与原有模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式
L3:能够在模式识别的基础上对模式发展或变化进行预测
L4:能够自己创造
出一种模式结构或序列
2、模式多样性:同一种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征
L2:能够理解量的相对性。(对三枝不同长度的铅笔ABC做比较,能够说出B对A来说是短铅笔,B对C来说是长铅笔)
L3:能够认识量的传递性。(即A<B,B<C,可以推断出A<C)
L4:能够认识量的可逆性。(例如物体重量和体积的可逆性;大的气球比小泥团轻等)
3-4岁: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L3:能够以第一个数为起点,通过接着数或倒着数的方式进行加减运算
L4:能够按数群运算
2、分解与组合:一定数量的物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