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4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记忆联结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学生凭借记忆,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演员凭借记忆,才能准许准备地表达各种情感、语言和动作,完成各精彩的艺术表演,离开了记忆个体就什么也学生。

他们的行为就只能由本能来决定。

同时,只有先学习记忆无从谈起。

这里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第一节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1、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信息加工的观点将记忆看作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看图P136)。

3、这些经验包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经历的情景✧从事过的活动✧问题解决的中间结果4、当这些都已成往事,我们默然回首,往事如昨粒粒在目,时而潸然泪下,时而不禁喜笑颜开。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一)编码——识记、信息输入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记忆过程首先将外界输入的信息主动地进编码。

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即形成客观物理刺激的心理表征。

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记住。

学生阅读、做习题、做实验都有编码的过程。

✧表象表征✧听觉表征✧语义表征计算机存储编码图书馆图书分类影响识记忆效果的因素:(1)编码的层次;(2)多种编码方式相结合;(3)与人们的需要、兴趣联系程度;(4)与情绪体验的联系程度;(5)注意的集中程度。

(二)保持(储存)经编码的信息在头脑中保存的过程。

量的变化:遗忘质的变化:简时、详细、夸张(三)提取被保存的信息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的过程。

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对遗忘的新认积:再学习节省三、记忆类型(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是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这些关于事实和事件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如“我国古代四大著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只角。

”2、程序性记忆的内容是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这类记忆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获得。

如关于游泳运动技能的记忆、运用牛顿第一动定律解答力学题目的心智技能的记忆、运用“助动词”使用规则。

程序性记忆有一个特点:其记忆内容(即程序性知识)很难用语表达出来。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1、情景记忆: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2、语义记忆:概括化知识,字词、概念、定理、公式、理论第二节记忆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看过一遍,听过一遍一转身就忘了,还得再去看一遍;而有些东西,经过我们反复地想、反复看、反复听、反复用,长久地记在我们脑子里了。

在车祸现场,肇事逃逸车辆的牌照只是在路人的眼前很快地闪了一下,就消失了,甚至连把这5位数字念一遍的时间都不够,如果不去注意这几位数字,或者忙着救人,嫌犯的车号马上就忘了。

但好心的路人还是能把这5位数字念出来,再反复默念几遍,便可去报警了。

这些现象说明,存在几种储存时间不同的记忆机制,而且这几类记忆之间有信息传递。

看图P84,图4-2。

一、感觉记忆(瞬时记忆)1、感知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是记忆系统加工信息前的暂时登记。

2、存储时间为几十到几百毫秒,一般不超过一秒钟,听觉表象略长。

3、存储形式(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S的物理特征,主要是视觉表征和听觉表征。

因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是物理刺激的忠实复制品。

4、感觉记忆的内容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得到进一步的编码;但如果凤有受到注意,则自动消退。

5、感觉记忆的容量是比较大的:12个字母的部分报告法可达9个。

二、短时记忆(直接记忆、工作记忆)(一)概况1、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2、从感觉记忆来的信息,在短时记忆中进二步加工,经复述后进入长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时,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以完成对信息的加工4、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为20—3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若不复述,则丧失。

5、打电话时记电话号码6、短时记忆在信息过程中的作用✧意识作用:觉知正在接收着什么,正在在做什么;✧将各方面的感觉信息加以整合,与知觉过程密不可分;✧暂时储存问题解决,思维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和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已有的相关知识;✧(8*3)—(5*4);✧下围棋;✧储存信息加工的策略和意愿(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

(二)编码的形式✧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字母混淆实验;✧以视觉形式呈现的信息,如文字,经编码后提取了文字的音,以声音的形式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的信息。

(三)储存的容量1、重要特点:容量有限7±22、单位为组块: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对刺激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这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也可是字母组合、音节、单词、短语(词组)、句子(四)储存的持久性1、不经复述,保持不超过1种.2、复述的种类✧保持性复述:一遍一遍地重复识记材料(效果不好);✧精细复述:将识记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精加工策略。

三、长时记忆(一)概述1、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直至终身。

2、长时记忆中存贮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3、容量没有限制,几乎是无限广。

4、长时记忆的信息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复述加工后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5、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记忆,也能使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知觉事物,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等,都要提取头脑中各种有用信息。

(二)编码形式长时记忆的信息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

长时记忆的编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语义代码:按语义类别编码:将记忆内容按语义的关系分类,并组成一定的系统。

实验:让被试学习60个单词,如长劲鹿、小萝卜、斑马、潜水员、拜伦、顾客、菠菜、面包师傅、士拔鼠、舞蹈演员、黄鼠狼、阿莫斯、南瓜、打字员等,当被试按语义关系将这些单词分别纳入动物、植物、人名、职业等四个类别中时,记忆的效果会明显增强。

2、视觉代码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客体对象的形象。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视觉代码是人们将视觉表象编入长时记忆:图画、风景、场景布景、情景。

语义和视觉双重编码(三)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1、归类2、层次化组织模型3、语义网络模型:线的长短表示彼此相联系的紧密程度,激活扩散理论4、图式:围绕着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认知结构,是多种知识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其中有许多空位,以便容纳新知识。

例如:一个民族问题专家的图式✧地理位置✧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文化特点✧教育状况✧民间习俗再如每一章的内容:定义、特点、分类、影响因素、应用第三节遗忘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如pof、xem、qiz2、节省法:要求被试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

保持量即节省百分数为:(初学遍数—再学遍数)/初学遍数*100%3、遗忘进程✧遗忘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遗忘进程是不均衡:先快后慢4、两点启示:✧有意义的记忆材料的遗忘进程表现出相同的规律;✧长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持数十年时间。

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次要原因)2、干扰说:记忆内容相互干扰,影响信息提取,而导致遗忘——(主要原因)✧前摄干扰(抑制)——旧干扰新✧倒摄干扰(抑制)——新干扰旧✓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新旧知识的巩固程度例:古诗,英语词组;解释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二)影响因素1、时间。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熟练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慢;✧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3、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能有效减少遗忘。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5、识记者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6、提取信息时是否利用有效的线索,如:考题→已经作过的相关题目→当时用的方法→当前试题的类似性→当前试题的方法第四节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一、学习的定义1、定义:P992、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

3、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包括行为习惯、态度、人格的特质的形成。

4、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学习指心理适应,即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个体心理结构与功能及其行为的变化。

——知识就是力量。

5、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而且是相对持久的。

但是,药物、疾病引起的行为改变不是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一)依学习方式划分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3、意义学习4、机械学习注意:(1)接受、发现学习中都可以是意义的或是机械的;(2)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技能准备。

(二)依学习内容划分(1)知识学习(2)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心智技能学习(3)社会规范学习: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纪律、法律四、学习策略与方法授之以“鱼”、授之以“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复习策略1、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注意每次复习的时间长短,并与分散复习结合(2)系统复习:反复复习,依据遗忘曲线(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超过约50%3、复习的方法(1)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2)多感觉通道协同作用(3)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二)组织策略1、定义:层次、网络、图式2、群集3、摘录、划线、提纲、做笔记。

相关主题